法国一战圣沙蒙战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法国不是第一个发展坦克的国家,但是他们的雷诺FT-17绝对是最成功的类型,其可旋转炮塔的设计也影响了一辆装甲车的发展道路。今天我就不说FT-17了,来说说另一款法国重型坦克——圣沙蒙。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结束,德法军队从瑞士边境到比利时挖了一堆壕沟,然后漫长无聊的蹲守战开始了。因为战争主要是在法国,法国人自然想把战线往后推,但是战壕前的铁丝网和阵地上的机枪总是让步兵留下一堆尸体,无功而返。所以当时法国人就想到了用装甲压路机碾过铁丝网,打开洞口后,让步兵深入战壕。
但显然,这种非履带式压路机在泥泞的战场上机动性较差。而且防护能力也不理想。这时,头疼的法国人看着地里的拖拉机,恍然大悟。
当时有一种叫霍尔特的美国拖拉机在欧洲卖得很好,盟军用这种越野牵引力好的机器从1915拉炮或者其他物资。这种车辆如果配备装甲和武器,突破战壕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起初,这个项目是由施耐德公司牵头的。他们会把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加长,把锅炉钢板压在上面,把拖拉机前部削尖压倒铁丝网,装甲11mm抵御子弹。机车右侧有一门75mm施耐德短管榴弹炮(初速只有200m/s),机车两侧各有一挺8mm哈奇森机枪,重10吨。
这批锡罐和1916在2006年初被法国军方订购了400套。但由于样机尚未达到实战要求,且战事吃紧,法军希望与圣沙蒙的FAMH公司共同研发制造。然而,施耐德说,FAMH想享受它,但它必须花钱。FAMH说你还在考虑钱的问题,所以你干脆自己动手制作,最终产品以公司所在地圣沙蒙市命名。
火力全开的FAMH也是基于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处处比施耐德坦克高一个级别。
同样是75mm炮,但是圣沙蒙的炮放在车体前面,而且不是75mm施耐德的短炮,而是正经的M1897加农炮(意大利炮)。
由于枪身较长,后坐装置较大,圣沙蒙的整个车头凸出很多,底盘也比施耐德CA长。就在前面,和施耐德一样,是锥形斜甲,厚度11mm,后来又加了一层8.5mm的缝隙甲。侧面的17mm垂直装甲对乘员的保护更强,前后左右各有一挺8mm哈奇森机枪。该车重量也飙升至23吨,由90马力的四缸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电驱动的,电机由发动机提供动力,两条履带由两台电动机驱动,转向性能好。
但是,实战已经证明,圣沙蒙并不适合作为破壕坦克使用。霍尔特拖拉机较低的底盘和过重的车身使其越野性能较差(类似底盘的施耐德和A7V坦克也有这个问题),较长的车头使其在爬坡后容易扎进土里,根本不能用于洗沟。
但由于其出色的机动,可以快速铺路,意大利炮出色的射程弹道也让他可以对抗德军的火炮。说白了,与其说是坦克,不如说是自行火炮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