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和晚报有什么区别?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很难看出晚报和都市报的区别。相比较而言,都市报比晚报更小报,这意味着不是报纸版面的大小,而是内容,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找到一个像中国这样晚报受欢迎的国家。近几年,全国10强报纸中,晚报始终占一半以上。晚报的繁荣是中国报业的一大变化。“文革”后,晚报把中国报纸从办公室带进了家,办公室一杯茶一份报纸的时代过去了。按照报纸行业占主导地位多少年来算,晚报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与全国性报纸相比,晚报一般立足于城市,活跃在一些文化区域。虽然晚报中有传统的“四大天王”和新兴的“四小龙”,但实际上这些报纸都是跨区域的晚报,而不是全国性的晚报。一些主要的报纸也试图经营一份全国性的晚报,但是他们失败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晚报的地域封闭性。

与城市的日报相比,晚报大多不是机关报,更贴近市民,以“软”面孔出现,强调社会新闻。虽然中国很多城市并不是只有一份报纸,但过去各地的竞争主要是围绕日报和晚报展开的,而且这种竞争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

所以现在都市报和晨报的大潮给晚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个人认为,新一轮都市报的兴起是中国报纸相对产业化的一个标志。所谓相对工业化,是指中国特色的有限工业化,以局部和局部工业化为特征,是一种排斥民间资本、外资和社会资本的工业化经营。按理说,从字面上看,后缀“华”应该有完整的意思。但在中国,现在“化”、“兴”、“学”这三个后缀使用频率很高,影响了我们的学术用语。

与此同时,都市报和商报的热潮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小报化,即小报化。突出的特点是报纸成了赚钱的工具,炒作新闻成了常用手段。这里说的小报化不是指报纸版面的大小,而是指报纸内容的明星、丑闻、炒作。

就美国而言,垄断造成了一城一报的现象。在中国,一城多报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在成都,晚报、都市报、后起之秀商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郑州、Xi安也有类似情况。南京报业大战引人关注,甚至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平息报业降价。虽然制定了行业统一价格,但还是被打破了。都市报的出现打乱了报业原有的格局。软新闻不再是晚报的专利,晚报和日报的差别越来越小。报纸进一步城市化,广大农村成为广播电视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