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数码相机营销的战略措施
易观国际董事总经理杨彬最近为索尼(中国)出谋划策,第一次走进其驻京办事处时,就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除了前台银色的索尼logo,到处的布置都很大众化,甚至有些会议室的电视都是多年前做的。“这和我印象中索尼的高贵形象完全不同,”他说。
事实上,不仅在杨彬,在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索尼曾经都是一家贵族公司。90年代末,索尼的产品被称为“你买不起,或者你买不到”。在四年前央视大二对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形象的调查中,索尼仍然被北京、广州、成都的普通居民描述为“只走高端路线”。反映在数字上,2002年之前索尼(中国)的业绩并不亮眼。相比松下和三星在2001分别超过20亿美元和40多亿美元的成绩,索尼的销售额从未超过1亿美元。
现在,这一切都变了。虽然索尼在全球的业务仍然不被投资者看好——近日,索尼2004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为11000亿日元(约合11000亿美元),比年初的计划下降了31%;2004年第三财季(10-12),虽然整个索尼集团的利润增长了55%,但这主要得益于电影《蜘蛛侠2》推动的家庭娱乐业务的强劲增长,而其核心电子产品部门却受到了销售低迷和价格下跌的打击,收入和利润持续下滑——而在中国,索尼实现了65438+的增长。据公司内部估计,2004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30亿美元,增长率为80%。其在数码相机和DV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0%和50%,位居行业第一。品牌形象,央视索福瑞最近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很多城市的消费者不再把索尼产品当成奢侈品。
2004年2月,就任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小池百合子无疑希望良好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在他的计划中,2005财年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要增长65,438+000%,到2008年,中国市场将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但对于已经初步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的索尼来说,压力依然存在。不仅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索尼的电池业务最近卷入了一场涉嫌垄断的官司,其闪存业务也卷入了与国内一家公司的专利官司;而且,对手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2004年,三星电子(中国)的销售额为6543.8+00亿美元,而松下(中国)的销售额在2004年就达到了60多亿美元,这是因为一系列本土化产品的开发。一些广东本土彩电企业也表示,他们比索尼更容易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