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控盐的健康目标

“人人都懂控油控盐”已写入上海“建设健康城市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极其重要的健康促进行动。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与公民的健康密切相关。去年,市政府、区政府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免费控盐勺,今年5月至6月还将发放免费控油锅,倡导市民控油控盐。目的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市民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远离很多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提出,我国人均每日摄入油脂不超过25g,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g。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建议将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从6克减少到5克。最近的中国城市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油脂摄入量为44克,超标76%。人均每日盐摄入量12g,超标100%(北方超标15g/人·日)。上海居民人均油脂摄入量超标近1倍,食盐摄入量超标1倍以上。可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饮食中不控制油脂,对健康危害极大。

许多营养专家指出,这种食用油失控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生活的一大隐患。因为中国人长期摄入的油太多,会引发很多疾病,所以危害很大。

(1)高脂血症:

油脂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当脂肪酸过量时,会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产生高血脂。血脂的来源主要是从消化道吸收的脂类物质,其次是储存在体内或由糖和氨基酸转化而来的脂肪。血脂高的人,抽血的时候会立刻凝固。3-4小时后,镱上会有一层厚厚的油。

除了甘油三酯,人体内血脂的其他成分在血浆中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脂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可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血脂是总胆固醇(TC,应< 5.2 mmol/L),包括甘油三酯(TG,应< 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应低于3.12 mmol/L,越低越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越好)。如果某人的TC、TG、LDL-C低于标准,HDL-C高于标准,这个血脂检测结果就很好了。反之,如果TC、TG、LDL-C高于标准,HDL-C低于标准,那么检测结果就不好,就可以戴上高血脂的帽子。

根据血脂检测结果,高脂血症可分为三类:TC升高,TG正常,为高胆固醇血症;TC正常,TG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C和TG都升高,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另外,当血脂过高时,脂质可沉积在真皮内,眼睑上侧的结节状赘生物呈黄色,高于皮肤,称为黄瘤,双侧对称。可以算是高脂血症在脸上开的一朵花。

中国大陆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已达18.6%,目前约有65438+6亿人血脂异常。那么多成年人的高脂血症不是一天发生的,往往是从儿童时期或青春期就开始发展的。在华南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患病率为5.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心血管专家近日发布了一份全市近2万人的血脂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儿童高脂血症患病率为9.6%。因为血脂异常的孩子往往是在体检测血脂的时候发现的,容易被忽视。

高血脂是人体内的“定时炸弹”。早期高脂血症可无症状,易被忽视,故被称为“无声杀手”。高脂血症中期患者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全身酸痛、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老年斑。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

涉及到高血脂、肥胖、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医学上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一般认为,这些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疾病,儿童不会患这些疾病。但近二十年来,这些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孩子和父母,甚至爷爷、外公、外婆都有同样的疾病。这种趋势被称为“低龄化趋势”。通俗地说,就是针对孩子的“成人病”!

根据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左右发现血脂异常,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生冠心病、脑血管病。进入30岁后,会出现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健康的同龄人相比,感觉精力和活力不足。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偶尔发作并不奇怪。等他到了40岁,患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功能受损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个时候再开始治疗。如果工作中不注意休息,不能及时消除各种压力,猝死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增加。他们可能只能活到40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2)动脉粥样硬化:

人们往往把心脏当成主水泵,把全身的血管比作家里的自来水和煤气管。时间长了,管道内壁会结垢生锈。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基础。高血脂就是水中的垃圾和污泥。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堆积越多,动脉壁的弹性越低,动脉的弹性越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管腔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因阻塞而减慢,是中老年人以后容易动脉硬化的原因。所以精神疲劳,记忆力下降,一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看电视就打瞌睡。

医学知识告诉我们,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内的坏死斑块会流出一种类似小米粥的粘稠物质。当这种黏糊糊的类似小米的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时,血管就会变细变硬。血管狭窄每年约为65438±0%。当冠状动脉狭窄只有30%正常时,心电图检查就会发现异常。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只有正常的25%时,就是冠心病。有时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甚至出现心绞痛。当所有的血管都被堵塞时,就会发生心肌梗塞,病情相当危急。而且斑块随血流脱落可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梗死(心肌梗死、脑梗塞),轻则偏瘫,重则死亡。目前已知胆固醇水平每增加1%,心肌梗死的患病和死亡风险增加2%。肥胖者心脏病发病率明显较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比正常人早发生7年。有人说肥胖形成冠心病的时间是10 ~ 20年。

“人的生命和动脉一样”,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这意味着人的动脉在不断老化、硬化、堵塞,最后当重要器官发生梗塞坏死时,就是人死亡的时候了。换句话说,人的寿命与体内的动脉状态是同步的,“人和血管是存在的”。目前,全球每年有800万至1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动脉硬化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3)高血压:

动物脂肪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害,所以吃动物脂肪多的人比吃植物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以肥胖者为例,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伴生物。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是肥胖的,而一半的肥胖者是高血压。据统计,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 ~ 6倍。减肥可以明显降低血压。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且有一过性高血压的人比体重正常且无一过性高血压的人患持续性高血压的几率高12倍。另一项研究表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8倍。

(4)超重和肥胖:

50多年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关。美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大我》,记录了美国人摩根·斯普尔洛克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一个实验:连续30天,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喝麦当劳的饮料。结果体重从65438±040kg增加到65438±060kg。因为吃得多,吃得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体内脂肪总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特别是有一种“向心肥胖”,腰粗肚子大,最危险。国内另一项研究发现,当腰围达到100 cm左右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从12.4上升到72.2%。其机制可能与高脂饮食、吃太多肉和甜食有关,但也与摄入太多钠有关。

据调查,喜欢吃各种油炸食品、肉类和甜食的儿童容易超重和肥胖,而95%的肥胖儿童喜欢吃各种油炸食品、肉类和甜食。调查还发现,44%的肥胖儿童血脂指标异常,脂肪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约30% ~ 40%的肥胖儿童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胆结石的诱因。在成年人中,40%的肥胖者患有高脂血症,近70%的重度肥胖者患有高脂血症。两者相互促进,往往密不可分。

5]糖尿病:

以肥胖者为例。据专家报道,在65,438+00岁的肥胖者中,有34%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肥胖者的二型糖尿病发病率约是非肥胖者的10倍。专家实验证明,脂肪细胞的大小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患者为了维持代谢需要,被迫长期分泌大量胰岛素,会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出现糖尿病。

[6]脂肪肝:

我国脂肪肝患病率为10% ~ 15%,是男性中女性的4倍,40 ~ 60岁多见。上海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已达21%。据说五年后脂肪肝将成为上海第一肝病,它会像潮水一样冲向人们。喜欢吃高脂肪和动物性食物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常见于超重肥胖者、中年高脂血症者和胖乎乎的人(6岁儿童有脂肪肝)。主要原因是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饮食和偏食习惯,营养摄入多于支出,缺乏运动。多余的营养以中性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孩子不仅胖,耳朵大,而且肚子圆。甚至肝脏内外的细胞都“堆积”了多余的脂肪。当肝脏的生产车间(肝细胞)变成“脂肪银行”(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时,就形成了脂肪肝。儿童单纯性肥胖伴脂肪肝较为常见,即所谓的“十丈九脂肪肝”。小胖由于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肝可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危害很大。

一旦急性胰腺炎:

因为过高的甘油三酯会在胰腺内堆积,活化的胰酶会将甘油三酯分解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剩余的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毒性很大,容易损伤胰腺,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一旦发病,病情会相当严重和危急,可危及生命。

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

这是因为人体内过多的脂肪可以转化为类雌激素,刺激乳腺组织增生。此外,脂肪的大量摄入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给癌症可乘之机。过多的油炸和熏制食物以及过量摄入高脂肪增加了中老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50岁以上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每7年增加1倍。

第二,饮食中不加控制的盐对健康危害极大。

早在1953年,美国高血压专家Menelli就用比平时高很多倍的高盐饮食喂养了10只小鼠,其中4只小鼠出现了高血压。这就是“高血压-盐理论”的由来,这是医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实验。之后,这一理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明确,吃盐过多会增加人体的钠摄入量,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管壁的敏感性,容易痉挛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我们平时吃喝的盐和水都是通过肾脏产生的尿液排出体外的。如果吃盐过多,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水和盐就会在体内堆积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加,最终导致高血压。研究发现,盐引起的高血压约占所有病因的85%。

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每天平均盐摄入量不到4克,所以他们的血压是正常的。马绍尔群岛土著人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7克,高血压患病率为6.9%。美国白人每日盐摄入量为10g,高血压患病率为8.6%。日本南部居民每日盐摄入量为14g,高血压患病率为21%。日本北部居民普遍盐摄入量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为40%。

中国北方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广东省,广东省口味重,上海就在其中。大量事实证明,食盐摄入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如果每人每天吃盐2克以上,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和65438±0.2毫米汞柱。盐吃得越多,味道越重,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

医学研究表明,患有心脏病、肾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否则病情会加重。婴幼儿的肾脏尚未发育成熟,不容易排出多余的钠。吃得太咸,相当于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让肾脏更脆弱。婴幼儿少吃盐,对成年后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利。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少盐饮食的好习惯。儿童食盐摄入量低于成人,1 ~ 6岁儿童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 ~ 2g。7 ~ 15岁儿童每日盐摄入量为3g。

研究还表明,限制盐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芬兰政府积极推行限盐措施。经过30多年的限盐努力,芬兰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发病率下降了70%。限盐的好处显而易见,值得中国借鉴。

第三,控制油和盐是健康生活的两把金钥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食用油供应非常充足,各种植物油都有。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食用油,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上述“富贵病”,是这些疾病高发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而且这些疾病有低龄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儿童成人病”。所以,是时候控油了。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和癌症,控制血脂是关键。我们知道,如果你已经有了高脂血症,服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是比较困难的。在人的血脂还没有升高,动脉还没有硬化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用油。每天注意控油,用好控油锅,减少食用油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用油控制在25 ml以内,少吃油,防止血脂升高和动脉硬化的发生。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是最明智的做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食用植物油最好经常更换品种;而且不要偏食植物油,还要“荤素搭配”(因为各有千秋)。2份植物油中同时加入1份动物油为宜,有利于各种脂肪酸的均衡摄入,可以防癌,增加食物的美味。还要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的传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烧烤食品。油炸食品虽然丰富多彩,色、香、味俱佳,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经常食用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国是一个盐大国。为了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许多国家提倡少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 ~ 6克。那么,如何知道盐的摄入量是否合适呢?很简单。一天24小时查尿钠氯含量就行了。24小时尿中钠或氯为80 ~ 100 mmol/L,相当于5 ~ 6克氯化钠。因此,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钠、氯,检查钠摄入量是否达标。为此,我们平时做饭煲汤的时候,要用好盐勺,盐和酱油都要少加,切记要“越淡越淡”,不是以大人的口味为准,而是以孩子的口味为准。平时少吃高盐食物。需要指出的是,酱油、咸菜、味精、酸菜鱼、腊肉、方便面等加工食品都属于高钠食品,应该少吃。出去吃饭也要餐厅照顾,少放盐,口味清淡。

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合理均衡的饮食在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补”,可见人体所需的食物并不是单一的,必须与谷类、肉类、水果、蔬菜等搭配食用。食物多样化的话,一定是“杂食”和“杂食”。只有均衡的饮食才能使人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健康。控制油和盐是合理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生活的两把金钥匙。市政府和新区政府把这两把金钥匙送给大家。希望大家每天都好好利用,从而建立起控制油盐的健康生活方式,每天饮食清淡,不要太油太咸,让自己远离很多疾病,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