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的详细资料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通过切开颈部气管并放置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来缓解喉部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

中文名:气管切开术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适应证: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禁忌证:张力性气胸、低血容量性休克等麻醉方式、术前准备、适应证、禁忌证、手术程序、并发症、注意事项、术后护理、麻醉方式为局麻(简称局麻)常规。目前从医疗安全考虑,常选择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气管插管后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气管切开。术前做好严重呼吸困难的准备,做好气管插管准备,气管切开术中如果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者先插管后气管切开,避免术中意外。适应症1。喉梗阻: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梗阻。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各种原因(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和小儿麻痹症等。)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可以考虑气管切开。

3.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咽部肿瘤、脓肿伴呼吸困难;对于一些重大的口腔、鼻咽、颌面、咽、喉手术,为了进行全身麻醉,防止术中和术后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为了防止术后出血或局部组织肿胀阻碍呼吸,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术。

4.气管异物取出:如果内镜下钳取不成功,估计有窒息风险,或者没有支气管镜的设备和技术,可以通过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很少)。禁忌症:1。张力性气胸(插管闭式引流后可以上电脑)。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

3.肺大疱、气胸、纵隔气肿引流前。

4.大咯血患者。

5.心肌梗死(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操作步骤1。***:一般取仰卧位,在肩下垫一个小枕头,后仰头部,使气管紧贴皮肤,对手术明显;助手坐在头部侧面固定头部,保持在中间。常规消毒,铺无菌毛巾。

2.局部麻醉:利多卡因用于沿颈前中心,从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浸润麻醉。对于昏迷、危重或窒息患者,如果他们是无意识的,可以不进行麻醉。

3.切口:常采用直切口(全麻病人可用横切口)从甲状软骨下缘至靠近胸骨上窝的位置,沿颈前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腺肌,暴露甲状腺峡部。如果峡部太宽,可在其下缘稍分开,可用小钩将峡部向上拉。如有必要,可夹住峡部,切开缝合,暴露气管。分离过程中,两钩受力要均匀,使手术视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用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和气管是否保持在中心位置。

5.气管切开:一般在气管确定后,用锋利的刀片自下而上弧形切开1 ~ 2个气管环的前壁,形成气管前壁瓣(4 ~ 5个环的切口为低位气管切开术)。插管后固定在皮下(有利于术后插入气管插管),刀尖不要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

6.插入气管套管:用钳子或气管切开扩张器打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合适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出分泌物,检查是否有出血。

7.伤口处理:将气管插管上的绑带系在颈部,打成死结牢固固定。切口一般不缝合,以避免皮下气肿。最后,在伤口和套管之间放置一块打开的纱布。并发症1。术后出血。

2.气胸和纵隔气肿。

3.皮下气肿。

4.拔管困难。

5.切口感染。

6.套管取出来了。

7.呼吸停止。

8.气管食管瘘。

9.喉气管狭窄。

10.拔管困难。

11.罕见的并发症,如喉返神经麻痹和空气栓塞。注意事项1。始终保持切口在中心,拉钩必须均匀用力抬起,保证切口在中心切开。

2.气管内导管应设置气囊,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也有利于呼吸道管理。

3.气管切开时,应立即吸收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后立即输氧,注意气道湿化或定期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4.内管必须每天清洗消毒1次,更换内管和吸痰要严格无菌。

5.定时戴上气管套囊。术后护理1。随时调整袖带的松紧度。

2.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使空气流通顺畅。不要用被褥盖住袖子;随时擦去咳嗽插管中的分泌物。定期气管内滴注或雾化。生理盐水单层纱布湿化套管口。

3.术后每12 ~ 24小时取出气管导管并清洗一次。如果气管插管有杂音或堵塞,要随时吸出或及时更换,否则插管堵塞会有生命危险。

4.注意防止套管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