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脱敏专利技术

同样是一年3.15,作为法定的消费者权益日,往往备受关注。其中,随着今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激增引发的纠纷不断,汽车产品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点。

回顾往年,如2010,汽车4S店只改不修;

2012金虎轮胎以次充好,4S店潜规则扣证把新车变成黑车;

2013,DSG动力换挡被曝存在安全隐患,江淮汽车陷入“生锈门”;

2014老年代步车以次充好,非法生产,上路行驶;

2065 438+05 4S店大修暴利,路虎极光变速器曝光;

2017,二手车交易是骗局;

2018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故障频发;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变速箱问题“没完没了”;

2021,宝马4S店“强制”采集人脸信息,长安福特变速箱进水,英伦和菲尼迪变速箱嘎嘎作响。

2022年的“缺席”引起了更多人对“为什么没有新能源汽车”的不满。要知道,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公布的数据,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快速提升,平台收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举报量同比增长了63%,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会出现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值得关注的原因。

当然,答案要等到晚上才能揭晓,但目前能知道的是,从去年3.15开始,有哪些车型因汽车产品安全问题被召回,为什么被召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国产汽车发布召回通知144批次,共召回缺陷汽车353.89万辆,同比下降63.74%。

综合来看,近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召回源于国产特斯拉的车位灯软件相关故障,共涉及超43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2.30%。特斯拉也因为五次在中国召回76万辆故障车型而位居国内召回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时间段内,因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共召回15辆,涉及66310000辆,占同期召回总数的18.74%。其中,华晨宝马5系可能因软件问题出现仪表组黑屏,涉及召回171828故障车型,占据首位。

比如,着眼于召回失败的整体原因,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新的召回问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硬件故障为主体,在责任方的界定上正在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召回上升,动力总成相关故障引人关注。

如上所述,这两年3.15晚会最遗憾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没有上市。

众所周知,自2021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飞猛进。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普及率超过31%。不出意外的话,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快速到来。

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布的投诉情况,仅2022年,平台就收到了654.38+0.6万条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举报,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654.38+0.26.33%、77.35%、75.65%。

体现在召回比例上,2022年3月-2023年3月14,我国缺陷纯电动乘用车召回比例为25.81%,同比增加267.1万辆。扩大到新能源乘用车全系列,上述期间召回故障车辆超过654.38+0万辆。

此外,节能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数量较同期有所减少,召回涉及21.52万辆,占6.12%。

召回原因除了与车灯相关的电气设备外,动力电池、电驱动、发动机等动力总成相关故障也在逐渐上升,其中涉及召回的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宝马、比亚迪均召回动力电池故障。

除了占新能源乘用车召回总量绝对份额的特斯拉、宝马、比亚迪,丰田首款现代纯电动汽车bZ4X的召回也引起热议。

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称,由于驾驶辅助系统前置摄像头内部程序不当,丰田将于2023年3月从1起召回超65438+2000辆bZ4X汽车。其中,一汽丰田召回部分2022年9月6日至2023年2月2日生产的bZ4X汽车,共计6,265,438+03辆;广汽丰田召回2023年6月165438+10月65438+5月期间生产的部分bZ4X汽车,共计6159辆。

要知道,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终端数据,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自去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不足4000辆,这意味着此次召回涉及的bZ4X将涵盖所有批发量,包括已售、现货、展车和试驾。

事实上,这并不是丰田bZ4X的第一次大规模召回。去年4月,丰田bZ4X率先在海外市场上市,仅一个月后,丰田就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原因是车轮上的轮毂螺栓可能在行驶中松动,导致整个车轮脱落。为此,原定于6月17上市的广汽丰田bZ4X被迫延期。

丰田bZ4X;图片来源:丰田汽车

此次bZ4X大规模召回事件,可能结合大众首款电动车ID.3因软件问题多次延期上市,以及国内市场频繁出现的汽车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关注到,在下半场更智能、更科技的斗争面前,国外传统汽车巨头的优势正在迅速减弱。

软件问题不断上升,汽车新技术成为沙盒监管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经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伸到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仅在过去一年,中国就有超过百万辆汽车因大灯、信息娱乐和电气设备故障而被召回,占同期召回总量的33.9%。并且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缺陷车辆多达654.38+0.68万辆,涉及特斯拉、宝马、现代、丰田、起亚、奔驰等654.38+08家车企。

除了现代汽车集团HECU的故障召回,以及上面反复提到的特斯拉示廓灯软件的相关故障,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辅助驾驶相关故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丰田汽车于去年4月22日宣布,由于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内部程序不完善,自5月1日起,召回国产高性能版汉兰达,全新第四代汉兰达、赛纳、威士双擎、皇冠房鹿、RAV4房融、方龄以及进口Mirai未来组合、雷克萨斯NX350h、NX400h+。

此外,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前视广角摄像头、前置摄像头等辅助驾驶传感器相关的程序故障召回也受到持续关注。

到2023年,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下半年正式进入竞争,智能电动车时代即将到来。更多辅助驾驶等软件相关故障的爆发是必然的。如何防患于未然,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3月15前夕,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2021年中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的通知》,对2021年中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为今后召回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针对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新趋势,提出了完善的数据驱动的汽车事故深度调查体系,深化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安全评估,并启动。随后,《关于汽车安全沙箱试行监管制度的通知》于4月正式发布。

就在几天前,市场监管总局将稳步推进汽车安全沙箱监管体系,并将其上升为2023年和“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的第一任务,确保创新体系安全、适度、可控。

在首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技术目录中,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载芯片技术、车载端数据脱敏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功能都在其中,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

时隔一年,又是3.15。期待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更先进、更接地气的监管措施,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新思路,推动企业在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

本文来自车易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