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机镜头接口和法兰距离没有国际标准?请告诉我。

最初的单反相机都是统一的M42螺丝。

M42螺丝单反相机从1949到20世纪70年代末* * *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直到宾得抛弃了螺丝,转投K卡口才,才结束了M42的命运。M42螺丝的机身可以连接任何厂商生产的M42螺丝镜头,而且所有的M42螺丝镜头几乎都是金属设计,做工精致,成像出色。但由于螺丝镜头需要像螺丝一样拧在机身上,必然会给拆卸带来不便。而且随着单反相机的不断发展,镜头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螺丝也没能与时俱进,最终被抛弃。

对面是刺刀。刺刀因为有技术专利,没有螺丝钉那么普及,所以早期没有螺丝钉那么红火。

至此,我应该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螺丝之所以改成卡口,是因为更方便,需要传递更多的信息。重点就是这个“信息”。不同厂家在自动测光、自动对焦、防抖方面的专利技术不同,所以设计的卡口也有技术专利,不能通用。

简而言之,卡口不仅仅是像以前的螺丝一样负责简单的连接相机机身和镜头,还充当着传递信息的任务,但是每个厂商都有自己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不具有通用性。

现在为了使用不同的卡口镜头和机身,转接环大家都知道了。但我们也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动对焦功能,一些自动测光也会失效。

有点混乱,抛砖引玉倒是个好主意。希望能帮到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