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胞理论中
这个计算遵循布拉维定律。首先你要明白氯化钠晶胞里有三个晶面(100),(110),(111),最后一个(11)。下一步是计算这三个晶面的网格密度。(目的当然是比较大小)
(100)面上有四个原子,即在一个立方晶胞的表面上(注意顶角原子要算成1/8,但算成1/4,因为表面上的原子算成1/2),网格密度为4/a 2。
(110)平面是由两条对角线组成的平面。同样,有四个原子。乍一看,这个平面的面积比(100)平面的面积大,而且原子的数量与后者相同,所以很容易知道它的表面网络密度比定义的(100)小。
(111)表面有两个原子(注意不要算作2.5),网格密度为2/
经过比较,发现(100)网格密度最高。这时候用Blavy定律确定氯化钠是按照(100)面生长的(其他面因为生长太快而消失)。
由(100)组成的晶体称为立方体或六面体。
(110)组成的晶体是十二面体。
(111)构成八面体。
最后确定氯化钠形成立方晶体(理想情况)。
PS:如果你去青海,在一些盐碱地上真的可以看到立方的岩盐。
附:
布拉维定律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晶面的生长速度一般与其表面净密度成反比。图2-7显示了晶格结构中表面网格的截面。AB、BC、CD是垂直于纸面的三个面网。AB的表面网格密度最大,BC的最小。当新粒子附着在晶体上时,由于作用距离小,网格密度小的BC对粒子的吸引力最大,粒子最容易附着在1的位置,导致网格的生长速度最快。而网格密度高的AB和CD对粒子的吸引力低,导致网格增长缓慢。所以高生长速率的晶面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生长速率低的晶面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扩大,最终保留下来。法国学者布拉维(Blavy)总结出晶体通常被净密度很高的晶面包围,这种现象被称为布拉维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