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大米的起源
盘锦市记载:“这片土地在大约6亿至9亿年前的元古代被古浅海淹没。由于五台山运动的影响,这里火山活动频繁,大量岩浆浸入并上升至陆地。后来蓟县运动使盘锦地区沦为浅海,由沉积的浅海灰岩、泥灰岩和页岩组成。
中生代,约8亿-2.3亿年前,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中生代早期上升至陆地,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中生代中期以后,盘锦地区多次起伏,并伴有火山喷发。沉积环境为陆相砾石、砾石、砂岩、页岩、火山碎屑岩和内陆湖泊中的安山岩。
进入第四纪后,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下辽河平原海陆等高线变化非常频繁。中更新世以后,下辽河平原发生过三次海水浸泡。因此,目前大辽河口和辽河口存在三套海相沉积地层和海陆交互相地层。后期由于平原的不断下降,东西两侧的低山丘陵相对抬升剥蚀,陆相碎屑不断堆积到沿海河口,海岸线南移,沿海滩涂相继形成。
中生代以来,东北和北部的一系列区域性大断裂切割了中生代以前的古构造,在东北和东北形成了一系列开阔平缓的断陷构造,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阻断的新构造格局。
盘锦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长期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不断被高盐度的深厚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盘锦市志》综合卷第352—356页)
盘锦位于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中心。作为退缩平原,由大辽河、辽河、大凌河上游,即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四省的冲积黑土、沙土、黄土形成。其平均海拔5.3米,最低点海拔仅0.3米。这就形成了盘锦独特的水盐运动规律,严重的土壤返碱是盘锦水盐运动的主要特征。由此,盘锦独特的土质表现为PH值8.0-8.9的盐碱表土,盐碱表土,下层粘度高,地表水渗透性差。这种土壤特征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由糖苷键聚合形成的淀粉形态和分子结构。
土壤的成分就是农作物的成分。盘锦经过百余年的探索和耕耘,土壤条件如下:盘锦土地面积378万亩。其中“水稻土”总面积为140.57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7.2%(主要分布在盘山县、大洼县沿海平原和辽河沿岸)。其中“盐渍水稻土”1.386万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98.6%。地下水位0.3-1.6m,水盐度1-20g,PH值8.0-8.9,有机质含量1.0%-3.0%,总氮0.055%-0.165%,总磷0.49%-0。“淹水水稻土”面积65438±0.97万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65438±0.4%(分布在盘山县大黄、高盛镇和大洼县Xi庵、东风地区)。土壤含盐量小于0.1%,地下水位1-2m,水含盐量在1g/L底部,PH值8.0-8.9,有机质含量0.9%-3.05%,总氮0.055%-0.224%,总磷0.094%-。盘锦特定的原生态和改造后的土壤条件,为盘锦水稻的生长繁殖及其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水是水稻种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水质和科学用水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盘锦是九大河流的下尖,境内河流多达21条。面对盘锦的水情、水情和水盐运动规律,盘锦构建了科学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蓄好水,调好水,针对水稻生长,做到能灌能排,易压盐控碱。同时,掌握流域内的水情、水情,采取好措施,避免污染。
盘锦稻田灌溉用水主要取自双台子河。原因是双台子河水系主干长1.394公里,发源于河北省北部的土山、七老,流经内蒙古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的草原,吉林省南半部的山地荒野和辽宁省西北部的山区。流域内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工业不多。双台子河季节性强,全年大部分时间半干,只有春夏两季水量充沛。所以双台子河水系比大辽河水系污染小。
有效利用双台子河春汛夏讯。春汛又叫桃花汛,是水系22.89万平方公里流域冬季积雪融化造成的。利用春汛水满足盘锦水田全部泡田、插秧用水需求。每年七八月份,双台子河流域进入雨季,境内河流暴涨,造成夏季洪水。这是水稻生长的需水量高峰。暴涨的河水不仅满足了灌溉的需要,还提供了水库蓄水。盘锦市只有4071平方公里,有七座水库:廖斌水库、三角洲水库、葛楼水库、荣兴水库、八一水库、红旗水库、青年水库,水库水质常年保持高标准。
盘锦的水情以及盘锦对水情的掌控能力和对优质水源的合理利用,为盘锦优质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盘锦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8.4℃。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为153-195天。降水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23.2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夏季平均降水量392.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9%。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7倍,年平均蒸发量为1669.6 mm,气压变化呈单峰型,随季节变化。6月最高为11.0百帕,7月最低为1003.3百帕。风向春夏秋三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4.3米/秒,4月最大风速为5.8米/秒,8月最小风速为3.3米/秒,瞬时最大风速为25.7米/秒..
从气候分区来看,东北地区只有盘锦、大连、营口和锦州位于南温带半湿润区。盘锦地处北纬40° 465° 438+0 '-465° 438+0° 27 '之间,夏季日照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768.5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为65 438+030-65 438+040大卡/平方厘米/年,高于大连、营口、锦州和东北地区。盘锦水稻一年收获一次,生育期158-170天。到了收获的时候,已经结霜了。此时盘锦气候适宜,空气湿度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大,可使米果中的有机物更充分地转化为糖分。这是盘锦大米品质高,有点甜的重要原因。盘锦从种植水稻开始,就走上了引进、改良、更新、选育、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的艰难之路。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盘锦在优质水稻的选育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7年,盘锦自主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廖燕2号、盐丰47、盐丰49得到了稻农的广泛认可。
盘锦的水稻种植是从低洼地和人工提水开始的。历经百年,到2007年,盘锦所有水稻种植户都掌握了适应盘锦水盐运动规律的控水方法,低成本壮苗的育秧方法,稻田管理和水稻生长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方法,施肥的标准和技术,稻田除草的生态方法,熟悉了“有机”水稻种植方式。盘锦优质大米生产已进入标准化、精细化阶段。盘锦大米是100%改良单季粳稻。实现了优良水稻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米源稳定,适合装备先进的大规模机械化加工。
截至2007年,盘锦市已有63家粮食企业获得盘锦大米原产地专用保护标志。实现储存、加工、包装、运输、营销一体化,实行生产流通全程质量控制的粮库27个,米业5个。
收购的大米自动称重后,用30吨/小时原粮烘干设备烘干。然后存放在钢板仓和钢筋仓,经过降温通风,微电脑检测水分,循环熏蒸,使大米不霉变,不生虫害。使用生物方法控制稻米和稻米储藏区的啮齿动物。
盘锦粮食企业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日加工量超过100吨。操作过程中有去杂去石、去壳粗加工、抛白、水磨磨白、长粗选色等20多道工序。,保证盘锦大米的优质率。
盘锦大米包装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包装材料安全环保,包装风格以礼品为主,规格多样化。盘锦大米加工包装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和添加剂,保质期可达1年,保证了大米的营养成分不流失。
盘锦交通便利。秦沈电气化铁路、苟海铁路贯穿其中,设有车站;京沈铁路、国道102经过,切点是车站;京沈高速、沟海高速、305国道贯穿全境,设有出入口和站点。3小时车程内,覆盖大连、沈阳、营口、锦州等机场和车站。海陆空大流通的格局,为盘锦大米运往国外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盘锦的粮食企业通过四通八达的专用公路和铁路,全力保障盘锦大米的快速批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