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慈善家的高调?
大陆慈善家陈光标高调到台湾省做好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鲜花和掌声。他只是引来了很多质疑和指责,认为他的行为伤害了接受者的自尊和面子。那么他这样做是否伤害了捐赠者的自尊和面子呢?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陈光标的捐款数量只有几十万,而不是几千万(他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17亿),如果他只捐过一次钱,不是很多次,他还能高调吗?所谓的面子和自尊,对于肚子里有点油水的所谓君子来说可能很重要,但如果你花了十几亿,恐怕你也没有这个勇气,因为高调的成本太高了。作为同为中国人的大陆和台湾省,除了政治制度不同,对困难家庭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等问题一直是低收入家庭最大的压力。陈光标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懂得报恩。他的想法简单纯粹,就是想把钱直接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有人建议他成立一个基金,或者捐给一个社团,但是不管哪种方式,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接受捐赠的人必须伸出援手。这是捐赠和接受的最大区别,也是好人价值的最好体现。我觉得所谓的高调是媒体炒作的结果,是少数心理不平衡的人的借口。低调和矜持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只要人家真的做了,让他高调有什么不好?再说了,陈光标发红包的时候一直给人鞠躬,那我们除了感谢光标还能说什么呢?不同时代行善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陈光标的行为是对发行制度的质疑,还是对发行机构的不信任,他的行为都应该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尊重,不应该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