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杰专利

宿舍不错,有地板,网线,独立卫生间。女生更好。

山东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直属山东省教育厅,是省内唯一一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学院的前身是济南铁路局中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经历了济南铁路学校、济南铁路运输机械学校、济南铁道学院、济南铁路机械学校、济南铁路局技校的办学时期。2000年3月,济南铁路局广播电视大学与济南铁路成人中专合并,2000年6月转制为济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山东职业学院。2004年6月+2004年10月,学院划归铁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管理,7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与时俱进、以德为先、精益求精”的校训,坚持以德育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诚信”的教风,“执着、创新”的学风。实施人才可持续发展工程,努力建设“一流团队、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人才、一流设施”的教育基地;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凝聚了“人无我有,人无我有,人无我有,人无我有,人无我创”的原创精神;实施德育工程,开展像春风、雨一样的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发展,终身受益;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为学生学习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促进学生成人,服务社会,回报家庭。学院为祖国轨道交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中有默默奉献在生产一线的建设者,有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科技精英,有经过风雨磨砺和长期工作奋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诚信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社会赞誉。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泉城济南,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系、机车车辆与机械工程系、铁路机车与机电设备系、铁路供电与电气工程系、铁路信号与信息工程系、铁路工程与土木工程系、铁路运输与财务管理系、生物工程系、基础系(思想政治系)等9个二级教学部,藏书92万余册,电子书资源5TB。学院立足“铁”的特色,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四面、四层、多边”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围绕铁路发展和轨道交通产业链,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机电专业,统筹发展土木建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打造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专业群,形成以轨道交通和机电专业为主体的“路地一体化”专业,辐射本地区和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目前,学院拥有铁路机车车辆、铁路工程技术、电气化铁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中央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等2个省财政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群)。轨道建在校园里,火车进了校园。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专业氛围真实的实践教学基地,营造了集实验实训、实训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满足了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效促进了教育过程中的“产学结合、实训”环节。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敬业、奉献、关爱的师资队伍。教师多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实践课程多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授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实行专家工作室制度,聘请动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家、南京浦镇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文杰建立“黄文杰工作室”,聘请数控技术与制造装备自动化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清建立“叶培清工作室”。专兼职教师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学院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教授李增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道车辆专业副教授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学院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三条线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创新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三证制,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毕业生获得技能证书的比例达95.95%,为顺利就业、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生已获得225项专利和近300项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市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得112个奖项,其中国家级比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省部级竞赛一等奖13,二等奖14,三等奖11。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3次。学院鼓励师生开展学术研究,促进学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院教师的课题水平和数量逐年增加。省级项目立项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共立项院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0项,其中省级项目13项,部门项目4项;批准教研项目24项,科研项目12项,特长生项目51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6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51学院项目,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优秀科研成果2项。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进取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中华美德,充分发挥“火车头”文化、合作企业管理文化、花园式庭院环境文化、书香校园阅读文化、百花齐放的社区文化、勤俭节约的美德文化等文化教育功能,以爱校为家的奉献精神、质量立校的严谨态度、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打造山区职工的精神家园。在德育方面,要坚持“以德育人,以德为先”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贯穿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设通识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思想政治课改革,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活动,聘请欧阳、冀东、、、乔安山、刘延保、邱等先进典型人物担任德育讲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用中华美德引领德育、文化教育的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实践,实现“传统文化-中华美德-职业道德”的逐步完善。2012年7月6日,“中华美德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正式启动,向1万名学生免费发放《中华传统美德名言》一书,号召大家暑假期间积极参与到家乡的美德实践活动中来。同时,由10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8支美德宣传实践队,赴山东、河北等城市开展暑期美德宣传实践活动,将学德、践德、传承美德、弘扬美德的德育新风尚推向高潮。本次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2012年8月27日,央视在《感动身边》栏目播出了关于该事件的专题纪录片。2013暑期“中华美德进千家万户”活动与毕业生回访紧密结合。师生们深入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Xi铁路局、齐鲁软件园、齐鲁制药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了解毕业生工作生活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架起了一座连接校企的立交桥,让就业之路成为通途。

学院建立了“全院关注就业、全员关注就业、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关注就业”的“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把手”工程、“三到位”工程、“关爱”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建立了三级机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二级学院就业办公室、专业教研室)。打造两个体系(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配套创业支持体系),在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同时,对毕业生实行“案例指导”和“8215回访”(两年内80%毕业生回访,五年内10%优秀毕业生回访),坚持市场开拓,稳定就业渠道。随着近年来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学院也通过实施“多元招生、订单就业”,探索和实践了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2010以来,已为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山东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订单班62个,订单培训2800余人。同时,抓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机遇。截至5月,已与济南、青岛、杭州、宁波、无锡、苏州、石家庄等地铁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40个,学生订单数达到1250人。近三年来,学院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济南、北京、上海、成都、Xi安等17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在学院招聘毕业生5540人。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他们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视,实现了“好就业、好职业、好事业”的就业目标。

学院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和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在“新浪山东教育盛典”评选活动中,学院获得“山东最具竞争力职业院校”和“山东最受网民欢迎职业院校”两项大奖。

承载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高等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山东职业学院将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新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