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红茶?

1.红茶介绍:黑茶因成品茶外观呈黑色而得名。作为六大名茶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红茶所用原料粗而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堆酵、烘干四道工序。红茶分为湖南红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红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红茶、陕西红茶(茯茶)、安徽古红茶。

2.著名的红茶种类:

(1)富砖

陕西夫差产于陕西咸阳泾阳,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盛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茶体致密,色泽深褐油润,金花葱郁,菌香四溢,茶汤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绵长。适合寒冷地区和高脂肪饮食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以牛羊肉、奶酪为主食的游牧民族来说,在没有蔬菜水果的情况下,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一日无粮,不如一日无茶”的说法。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接三原、高陵两县,南接咸阳市渭城区,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与淳化、三原两县相邻。泾阳县到Xi安城北汽车客运站44公里。夫差茶的出现约在1368年(洪武元年,即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建立之初)问世。它是由湖南安化的黑茶制成的,并且是手工制作的。因原料送往泾阳制作,故称“泾阳砖”。伏砖早期被称为“湖茶”,又因三伏天加工而被称为“伏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功效与土茯苓相似,所以从“茯茶”之美,称之为“茯茶”或“茯砖”。因为是政府制作,清初在兰州要交30%到50%的砖茶作为税,这批茶卖给政府,也叫“官茶”、“官茶”。剩下的砖茶由茶商根据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售区域销售,所以称为“附茶”。清朝道光年间,安化黑毛茶厚厚的黄叶被碾成大包,重达90公斤,运到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茯砖茶的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汽沤制、压制成型、烘发、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青砖、花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砖形厚度。因为复转砖有独特的“起霜”工艺,除了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条件是砖体弹性适中,便于微生物繁殖。伏砖与黑砖、花砖的另一个区别是,砖出砖模后不直接送烘房烘干,而是先用商标纸包好,再送烘房烘干,以促进“开花”。干燥速度不需要快干,整个干燥周期是双黑,花烤的时间是双黑的两倍,这样才能慢慢“长出金花”(即产生冠子囊菌)。

茯茶的突出功效在于有一种金花菌(子囊菌),使砖茶开满黄色的“金花”。“金花”越茂盛,品质就越好,对消化和生理的调节也就越大。以吃肉为主的西北牧民,宁愿三天没饭吃,也不愿一天没茶喝。可见茯茶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茯苓茶能消积化滞,降血脂,平衡生理,这是不争的事实。茯砖茶的“金花”一目了然,茯砖茶的菌类作用是其他茶类无法替代的。茯砖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茯砖茶原料对人轮状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阻断人体内致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脂肪分解酶含量高于其他茶。

(2)瓷砖

“花砖”在历史上被称为“花卷”,因一卷茶网与1000两的旧秤重合,故又称“千两茶”。以前花卷的加工方法是以安化高家溪、马家溪的优质红茶为原料,用棒锤打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1958“花卷”被改造成长方形砖茶。规格为35×18×3.5厘米。正面有花纹,砖面颜色深褐色,内质香气纯正,味浓微涩,汤色红黄,叶老嫩,每块花砖净重2公斤。目前有1kg,2kg等几个规格。花砖的形状虽与花卷不同,但内部物质基本相似,成为红茶的新品种,取代了历史上的花茶,受到了销区的欣赏和欢迎。“花砖”之名来源于:一是由卷状改为砖状,二是砖面四面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茶的制作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压制瓷砖的原料组成,大部分是三级红茶,少量是降级的二级红茶。总茎含量不超过15%。生茶进厂后,必须经过筛选、粉碎、堆放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再进行蒸压、烘焙、包装。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3)黑砖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安化黑茶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边疆,还销往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湖南安化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生产。湖南红茶是以采摘下来的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初揉、堆积发酵、复揉和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湖南红茶条折成泥鳅状,色泽黑亮,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色,醇香松烟香。红茶蒸熟装篮后称为,黑砖、花砖或伏砖为蒸压砖。湖南安化黑茶是上世纪50年代从未生产过的传统工艺商品。被台湾权威茶书誉为“茶文化经典、茶史浓缩、茶中极品”。

黑砖茶,因色泽深,成品呈砖状而得名,是由黑毛茶制成的。其原料选自安化、桃江、益阳、汉寿、宁乡等县茶厂生产的优质红茶。制作时,原料经过筛选定型、风选、挑选清洗、配料;机压时,高温蒸汽灭菌,然后高压定型,检验修整,缓慢干燥,包装成砖茶成品。

每块重2公斤,呈长方形砖状,长35厘米,宽18.5厘米,厚3.5厘米..砖表面光滑有棱角;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微褐,滋味浓醇。本品为半发酵茶,去除了鲜叶的草腥味,砖体致密,不易受潮发霉。几年不变味,越老越好。适合烹饪和饮用,也可以与乳制品和糖混合使用。年产量5000吨左右,主要销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以兰州为集散地。

(4)青砖茶

青砖茶是红茶的一种,又名湖北红茶,有一种其他普通红茶和普洱茶所没有的天然茶香。湖北省赤壁市的杨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羊楼洞商人雷仲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设羊楼洞茶庄,后改名东庄茶庄。“公在寺田设茶馆,始制茶砖”(《钟万公传》)。茶店位于杨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位于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由观音泉制成。因观音菩萨骑在莲花上,所产砖茶已有200多年历史,传说“砖茶之源百年洞村”。它以老绿茶为原料,经高温蒸汽压制而成。汤色红清,浓香,味道纯正,香甜隽永。青砖茶经过发酵、高温蒸压和自然储存后,茶叶中的儿茶素和茶多酚比普通茶叶更易溶于水。喝青砖茶,除了解渴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解闷、健胃、减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的功效,是其他茶所不及的。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及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青砖茶经过多道工序压制成方砖形状。感官上为蓝褐色,香气纯正,味浓而不绿,水红黄,叶底黑而粗糙。青砖茶所用的材料分为三部分:洒面、二面、内茶。其中洒的面和两个面为表层,颜色为棕色。茶汁味道浓郁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洒与两面之间是内茶,色泽绿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清香。喝青砖茶,除了生津止渴,还有提神、助消化、杀菌止泻、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作用。是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人民的日常消费品,属于国家应急储备物资。其中,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四川牌青砖茶是红茶行业唯一一个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久负盛名,至今仍是边疆地区百姓的日常首选。一些不懂中文的少数民族消费者,用手摸砖,只要有三个凹痕就可以放心了。“三路”(即“川”字)在边疆人民心目中成为了诚信的象征。

(5)千两茶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了千两茶,即“花卷”茶。每千两茶叶成品的净重叠旧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梁倩茶是以安化当地优质黑茶为原料,经蒸制软化后,与虎杖叶、棕片一起倒入长筒筐内,用棒、锤等工具构筑,以捻、压、踏、滚、锤等手法反复锤紧,使茶枝达到紧实、坚实的要求,最终形成高65438。

千两茶叶的包装独具匠心,外形硕大挺拔,极具视觉冲击力。其外观色泽黑而有光泽,汤色橙黄明亮,口感醇厚,口感有虎杖、竹黄、糯米香。存放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梁倩茶的制作工艺和白亮茶一模一样,但茶叶越小,制作工艺难度越大,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高。千百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经典名茶,以陈年茶为最佳。存在50年的千百良茶,市值约200万元。千百良茶是韩国和日本的镇店之宝,收藏千百良茶更受欢迎。据说钱粮茶的保健效果很好。“日晒夜露”的特殊发酵工艺,造就了钱粮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对人体独特的药理作用。钱粮茶的长期存放对胃肠疾病的治疗有“药”的作用。临床实验证明,“钱粮茶”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千良茶”以俗称“后发酵茶”的红茶为原料。所以只要存放在干燥无味的地方,其药理保健作用会更加突出,口感也会更加醇厚自然。“千两茶”成为有远见者的收藏和客厅装饰。

(6)《康传金鉴》

成立于1074左右,主要使用四川雅安、乐山的原料,后拓展到宜宾、重庆。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和甘孜、四川等藏区。产于四川雅安、宜宾、江津、万县等国有茶场(厂),年产量近万吨。

都是经过高压灭菌的砖形茶。康砖质量较高,金鉴质量较差。加工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原料的质量。

建康砖和金尖的原料来源广泛,品类繁多,如制作壮茶、晒青绿茶、条茶、茶梗、茶果等。因此,生茶的原料必须事先经过仔细的挑选,然后进行筛选、切形、风选、采摘等工序。,以达到除沙去植被的目的,适度生长茎干,做成均匀形状的洒面和茶。然后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合理配料,通过称茶、蒸茶、压制等制造工艺,制成康砖、金尖。

康砖茶每个净重0.5公斤,金剑每个净重2.5公斤。康砖为圆角枕,尺寸为17×9×6 cm。金尖也是圆枕,尺寸为24×19×12 cm。康砖外观棕黄,香气纯正,口感醇厚,汤色浓,叶底花粗;金尖外观呈褐色,香气温和,口感醇厚,水色明亮,叶底呈深褐色,较粗糙。

2013,白木香红茶和黄华丽红茶获得国家专利。

(7)四川边境茶

四川边茶可以分为两种:南边茶和西边茶。产于四川雅安、天全、景荣的南边茶,过去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金仓六种颜色,简化为康砖、金尖两种颜色,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路南侧的制茶方法是用刀将枝叶切开,经过多次“堆砌”“蒸蒸”后晒干。南路边茶(藏茶)是红茶的一种,制作方法最复杂,经过32道以上的工序制作而成。产于四川冠县、重庆、大邑等地的西路边茶,经蒸青、压制、装入竹袋制成方包茶或圆包茶,主要销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路西侧制茶方法简单,采集的枝叶直接晒干即可。

(8)广西梧州六堡茶

广西最著名的红茶是梧州六堡茶,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它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除苍梧县外,贺州、横县、岑溪、榆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也有一定产量。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沤制、复揉和干燥。制成粗茶后,仍需用潮水沤制,蒸熟放入筐中,堆积陈酿,最后六堡茶的滋味变得红、浓、醇、陈。广西梧州的六堡茶享誉国际和国内。2010和2011,广西春茶会举办了两次,形成了良好的茶文化城品牌效应。

梧州六堡茶是一种品质独特的特种红茶,其香气为陈所重视,在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等地有着广阔的市场。红茶是中国特有的。因为茶叶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红茶。中国人一般不太喜欢陈年茶。据说日本人对新茶更投入;但日本人开始青睐普洱茶,云南产的红茶代表,广西梧州产的六堡茶。这大概是受香港喝老茶习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