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
我看了一个分析,基本意思是只要日本选择,很多专利都会提前布局,如果其他国家选择贵的,限制的。中美有巨大的市场,也有各自的人才和技术,所以会避开,发展另一种替代技术。
日本的许多专利定价过高(但R&D方向是正确的)。其他国家退出,就发展自己的,可以互相交流。日本专利是为了版权费,不把你撕了我是不会罢休的。
日本最近30年的发展给我们的印象是技术树错了,但实际上日本没能赶上信息技术引领的工业大爆炸,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不是独立国家,核心事务被美国压制;第二,日本的面积限制了日本点科技树的规模;第三,即使日本指出了好的科技树,仍然可以被其他大牌的其他技术路线绕过。
首先,日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一个被美帝控制的,连自卫能力都没有的小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汽车产业可能已经成为最近半个世纪日本经济的基本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半导体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显示出压倒美国同行的趋势。
其中比较标志性的一点可能是,惠普公司在1980中表示,日本同行的芯片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都优于美国同行。于是在1985左右,美国逼迫日本让出20%的日本市场给美国半导体行业,让日本主动限制半导体产品出口美国。
这一限制直接摧毁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终端部分,即成品芯片的生产。时至今日,日本在半导体行业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主要集中在前端领域,如生产光刻机的机器、光刻工艺所需的化学品、生产芯片的硅片等。在芯片生产领域,美国资本主导了韩国三星和包道台积电。
当今世界,最赚钱的行业是芯片。从各行各业开始缺芯,就能看出它的火热程度和赚钱效应。日本在半导体行业显然是挑对了技术树,却被美国强行拉了下来。当然,我们之前的文章也说了,不一定要用美军压迫日本就范。美国威胁日本不要对日本重要产业开放美国市场就够了,因为日本经济太依赖国际市场,最大的就是美国市场。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的规模不足,导致没有办法像美国一样在人力资源规模和资本规模上推动整个行业和所有领域的发展。就拿目前全人类热切期待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方向来说。在量子技术、受控核聚变、新能源、5G通信等领域。,世界顶级选手中很少见到日本人的身影。
其实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例,整个欧盟只能算半个玩家,也就是4亿多人口(不包括英国)的规模,超过了美国。日本1.2亿人口,GDP多年来没有明显增长,还时不时的下降。央行利率多年来一直为负。当然,也没办法撒这么广的网。
第三个原因是,即使日本订了好的科技树,也能被大老板绕过。最近的代表是日本的氢能技术,以前还有索尼的Teletron CRT技术。按道理,氢能其实是真正的清洁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能量,最后排放的是水,完全无污染。但由于氢能的储存成本和安全性较高,在大范围推广之前很难产生商业价值。
世界上能产生规模经济的国家是我们,第二名是美帝。偏偏两位大佬根本无视氢能,直接猛攻纯电动技术。那么,即使日本的氢能先进、安全、环保,你也根本无法降低成本。为了全人类的环保,谁会愿意忍受超高的代价?用首富的话说,谁的钱都不是风吹来的。
所以以上三个原因直接导致了日本无论是不是科技树,都处处被打压,很难有彻底露头。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独立极其重要,否则就算你能赚钱,别人也会拖你后腿。这还能从哪里推理出来?
(全文结束。欢迎关注)
提问者您好,为什么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糖瓜爸爸给你讲解!
首先,纵观几千年的历史,纵观各国的发展,科技挑错树其实是普遍现象,挑错树是偶然现象。
美国甚至订购了10棵科技树,有9棵是错的。其中一个对了就赢了,日本的实力可以点三个,没有一个对的。
你在日本只看到一个,在美国没看到九个。为什么美国可以投10,而日本只能投3,这就是国家大小和体量的强弱。
这种情况和投资者有钱没钱很像。不是有钱人看得准,而是他能用钱撒一张大网。十个投资一两个赚钱就够了,更多的会成长,没钱的只会有一两个投资的机会。如果他们错了,他们将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次,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有中美那么多试错的机会。毕竟国力有限,投资方向无法全投。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的科技树对了方向,国家也没有成长的空间,更别说出去谋求发展了。中美欧几大经济体方向一转,你的科技树就白了。
就像股市里的散户,很多时候你只能跟他们喝汤,别想着吃肉。
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科技树的历程:
日本的蓝光DVD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结果中国用了u盘和mp3播放器,美国直接用移动硬盘报废了。
日本的背投电视清晰度全球最高。于是,中韩拼命往液晶领域砸钱,直接把背投砸成了落后产业。
日本在新能源氢电池领域强势,中美欧在纯锂电池领域拼命发力。
曾经,日本的光刻机也是世界第一。结果美欧合伙造了一个阿斯麦,佳能和尼康直接退出了聊天室。
其实日本的科技足够强大,并不总是科技的错树。只是国家的大小和各方面都是有限的。现在已经是它发展的上限了,再进一步太难了!
目前国内可能科技树不够,但是我们前景好,方向对。慢慢来。穿越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超越美国才是目的地。时间对我们有利。加油!
日本的技术很棒。当年技术真的很强,也很有工匠精神!可惜他的对手更强,进步更快!
比如日本,当时的机械录音机非常小巧,DVD光存储领域甚至可以指定世界标准!能不能死打个u盘!
我瞬间被打死了!
那时候电视很好,等离子很多彩,但是我遇到液晶电视又被打得屁滚尿流!
摩托车也很好,发动机很好。本来就是很好的交通工具啊!能碰到电动车!又一次找不到北了!
那时候人们的手持电视很优秀,简直就是手工艺水平!数码相机很优秀,无可挑剔!偏偏遇到了智能手机!我去了,很快就成了小众产品!
日本这几年坏事很多!冷生生从消费级工业技术强手变成了二流选手!
当然日本有很多很大的优势产业,但是基本上和消费没什么关系!现在日本比韩国差远了!
原因是日本企业文化出了问题,论资排辈现象根深蒂固,导致公司决策层与年轻一代脱钩,无法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都是墨守成规的老人,没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结果就是你跟不上潮流,落后于时代,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在这个赢者通吃的时代,半拍就意味着失败!
我们摸着别人过河,这是后来者的优势。我们不走弯路,做对的几率更大,但迟早要做,芯片已经花了很多钱。
日本的东西不想公开,也不可能一直成为主流。大量美国的东西拿出来在全世界免费使用。谁能处理这个?
小国寡民,孤岛心态,但一个人如果不能善良乖巧,没有容人之心,就会崩溃。小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二战前夕,海军高层不造航母,不想吃黑赚钱。他太笨了,他真的太笨了。
不是日本选错了科技之树,而是日本人极其认真傲慢。生活在一个与四面八方隔绝的孤岛上,日本资源匮乏,危机不断。二战后,它拥抱美国大腿根,埋头发展自己的技术。而日本人在电影、电视、录像机等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资金,垄断了市场,自然想卖个好价钱,而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美国,人力和资金更多。既然日本人不想分享,那就自己做,比如等离子电视。日本公司为了攫取巨额利润,垄断市场。中国人想买都买不起,于是开始致力于液晶电视的研发。液晶电视的性能没有等离子好,但是便宜。最终日本等离子技术突然退出市场,其他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