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牛x的创意人?
当我们为企业的产品或品牌确定战略时,随之而来的是根据这一战略提出想法。怎样才能产生一个合适的、有爆发力的创意?
第一步,收集要素:创意是由很多零散的要素组成的,具体体现在综合要素、专业要素、产品要素。至于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留下什么或者抛弃什么,跟提出的策略和用户有关。
综合要素可以视为营销人员发挥创意的基础。它是社会科学、逻辑思维和各种知识的集合。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新品的事件营销,品牌用户喜欢潮流和新颖的内容。在创意思维的过程中,如果你收集了很多元素,包括什么能代表潮流,流行音乐,新潮电子,或者滑板少年等等。逻辑思维有多种方式,如比较思维、因果思维、递归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是个人习惯,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比较法,这是一开始收集元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这是运用比较思维的经典案例。香港有一家粘合剂店。当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推出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万能胶”。老板决定从广告开始。他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万能胶”的广告都大同小异。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1000元的金币粘在店前的墙上,宣布谁能用手把金币挖下来,谁就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吸引了很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虽然没有人能用手挖到金币,但越来越多的人进店购买“强力万能胶”。
此外,专业要素是一般营销知识、广告知识和联想方法。比如我们为某电商双十一促销做创意。这方面要了解电商推广的专业知识,产品特性,物流能力,服务流程等。同时,一些营销和广告规则也不容忽视。可以放什么样的广告,什么样的宣传内容不涉及违法等。这些可能会成为你创造力的重要元素。
最后说一下产品要素。从产品出发,考虑产品的营销目标、卖点、消费目标群体、支撑点、价值联想,就像这杯咖啡和另一杯咖啡的区别?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出租车司机,才能准确找到他?这就是收集元素的方式,也是训练我们成为有创造力的人的首要任务。
第二步是元素联想:对收集到的元素进行整理、研究和排列,尝试进行新的组合。可以说,知识放在那里是没有用的。学到的东西不付诸实践,就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价值,营销和创意也是如此。系统的知识要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会带来新的发现。
我们以电子商务为例。在双十一之前,我们收集了几大类产品的促销方案,竞品也推出了0元、赠品等噱头的促销活动,还有很多单身者在光棍节举办相亲活动。这家电商一直以最低价为宣传点,物流环节很好。单身的人喜欢去哪里约会,喜欢用什么,陌陌,微信...有些元素怎么组合?如何连接?
这里的联想有几个原则,比如接近性、偶然性、必然性。在创意风暴中,所有的创意元素都可以写在白板上讨论组合,也可以分组关联,最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关联结果。
第三步,创意孵化:这个环节变得丰富有趣。当我们一个一个地讨论很多相关的结果时,我们可以通过删除不够优秀的内容,甚至是创意中的一个元素来优化它们。这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拼出一个好的想法。
第四步,创意闪现:我们常常会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个好主意,甚至兴奋地大喊,让我们觉得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创造力也是如此。当我们发现已经过了前三个环节,又在酝酿酝酿,然后瞬间爆发。有时候小宇宙就是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前三个环节或者个人、团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来完成创意的积累,并会在头脑风暴中被激发产生新的。下面就拿电商双十一促销来看我们新组合的事件链:
创意就像讲一个故事,设计不同的情节。也许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在光棍节。微信上一个单身的人,当天就准备加入“裸体行动”。他开始约会,同时发现自己缺少约会的必需品,开始准备购物。这时,他看到了必需品的促销信息。哇!结果是史无前例的低价。下单后,第二次送货服务解决了晚上缺少必需品的尴尬!
在各种元素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互关联的情节,这应该成为创意的源泉。当我们把每个环节的内容都填进去,就变成了一种创意。
第五步,创意雕刻: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想法付诸实践,有时候这个想法可以很天马行空,但最终呈现出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第一,创意必须符合产品的具体情况、营销目标等实际需求,还要考虑营销预算、生产成本、工艺周期等。,其次是可执行性。想法提出来之后很难实施吗?还有一点,创造力的形成要符合社会化的人的特点,比如有趣。最后,不要忘记在创意展示中体现营销信息。
上一次电商双十一是什么思路?
2012双十一,我们服务了一家电商,在其产品中推出了一款杜蕾斯11元snap,独家赠送给微信的用户。这个推广在微信和微博中引起关注,文案内容的传播自然很有诱惑力。当它开始传播时,订单在十分钟内产生。
创意作为营销的重头戏,广告的生命,通过以上五步法,经历了一个创意制作的过程。创意的吸引力——“关联性”,创意的原始驱动力——“趣味性”,创意的原材料——“元素”,创意的表现形式——“组合”,创意的街头呈现——“雕刻”。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赖声川先生说:“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不是天才的专利。创造力是培养出来的。”
在数字营销活动中,锁定用户并提出策略的是创意。在这方面,它可以不再循规蹈矩,但可以颠覆。在“我和我的朋友都惊呆了”之后,会产生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和认同。创意就是让营销事件和活动在目标参与者的眼中熠熠生辉,甚至吸引他们。在这方面,需要有创造力的人的努力。
先说说有创意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关联性。普通人看什么都是,只是孤立的知识点和孤岛,找不到事物的关联性。而有创造力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把它当成整个知识链中的一个环节,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如虎、树叶、白云。这三个关键词看似毫无关系,但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联系起来:对比、时间、夸张、隐喻、大小、比例、局部、重复、省略、嫁接、故事...
有了创意的方法,就可以在实际的营销中一展身手,在乙方工作的朋友都会深有感触,很多时候会参加各种竞争性的宣讲会去拼资源、拼团队、拼策略、拼价格,拼创意也很重要。在几分钟的提案投标过程中,你的逻辑是否清晰,你的创意是否足够新颖和鲜明,你是否抓住了投标人的心?作为甲方,也非常重视创意。在各种市场推广招标中,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和销量的目标是最常见的,所以在正确的策略下,一个好的创意至少可以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深知创造力的重要性,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但在创造创造力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值得我们注意:
1,我们需要简单,直接找出创意的核心: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和元素需要剔除,尤其是在创意的过程中,就像“五步法”中的孵化和雕琢。
2、打破常规,让创意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我们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方式去思考创意,它就变得枯燥乏味,或者根本无法激起别人的参与热情,那么创意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需要激发用户对创意的兴趣,那就需要与众不同,具有颠覆性,就像我们的生活环境,当我们在那里待久了,成为习惯,就不会有新鲜感了。当有一天我们改变了家具的位置,营销推广中的创意也是如此。
3、创意要接地气:当我们从战略执行到创意,更多抽象的概念和模型都变成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创意需要被理解、记忆、接地气!
4.可信的创意让品牌更可靠:为什么别人会相信你做的营销事件?现在说服别人真的不容易。更何况,网络谣言的新法律性质和各种不靠谱的炒作显然已经被枪毙了,可信度已经成为创意的一个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元素收集阶段要严格把关,各种元素的可信度需要考虑,创意链中的现实细节需要仔细推敲,这样产生的创意才会更可信!
5、融入一点点情感,创意更饱满:让别人多关心我们的创意。有这样一个案例。1925,John Caples想给一个广告写个标题,是美国音乐学院推广音乐函授课程的广告。之后,他写下了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当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都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这个标题成功地推广了函授课程,并成为广告界的流行语。后来Larry Zeit问Caples为什么强调社会利益,而不仅仅是卖课程的优势。约翰·卡普勒斯回答说:“你不明白学钢琴是很难的。你不能以此为卖点,但你可以推销社交成功和克服任何缺陷的想法,以便变得如此充实。”
6.像讲故事一样谈创意:故事很有力量。很多人愿意听一些故事,却不愿意看老套的说明书和规则。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鼓舞人心的故事,我们的创意也可以像故事一样被讲述,用户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关联性,激励用户采取行动。
7.不要因为一个想法而沾沾自喜:当我们发现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会很兴奋,但是在实战中,我们往往不能只抱着一个想法,而是可以增加到两个或者三个。然而其他的创意也不吝惜,同样是精雕细琢的产品,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权衡哪一个才是最好的。这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这样做会让你思考以前没想过的事情,你一定会发现新的陆地。
以上原则对我们创造创意很有帮助,我们会避免走一些弯路。最后,给一直在学习,苦于创造力不足的人推荐一些工具。
首先是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集中大家的智慧,在团队中解决问题,比在个人中要强大得多。头脑风暴有四个要点:求量,不批判,简短,问大家。头脑风暴引发创意时也会用到一些工具和方法,比如提问、决策树、属性分类、强制排序、便利贴等等。
另一种是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维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对我们收集元素并加以组合有很多好处。这里不描述如何使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专门的思维导图社区学习或者购买相应的书籍。
做了这么多年的营销推广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创意打交道。我非常愿意收集各种元素。平时已经养成了习惯。我会把一些类似的信息、图片等素材整理在一起,看到好的户外广告就随意拍。有些是电子版的,有些来自报刊杂志。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总之我们都会搜集这些原材料。当我们要为一个产品做营销策划的时候,创意就会产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除了个人积累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步骤、原则、工具都是对创造力的实践训练。当我们正在磨刀霍霍,勇往直前的时候,战争就在眼前,一切系统的准备都已经开始了。各方都在摩拳擦掌,用创意出奇制胜。这一次,我们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