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有学问的。汽车前灯透镜组件

随着透镜大灯装配技术的逐渐成熟,透镜大灯不再是高端豪华车的专利。目前一些中档家用车甚至高配版的低端车型都已经配备了透镜大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透镜大灯的那些事。文章开头首先要提醒读者,合理文明使用车灯,尤其是在城市行驶中,这是不文明的,会对车辆造成隐患,让每一个道路使用者都能更安全。

其实透镜大灯并不是一个关于光源的说法,而是一个大灯的聚光方式。在透镜大灯出现之前,我们看到的传统大灯都是一个灯泡,然后在它的周围有一个闪亮的银色“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聚光镜杯,将发散的光线汇聚成扇形的光线,照亮前方的道路。透镜大灯采用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的小型聚光杯,将光线汇聚成一束平行光,再通过凸透镜发散成扇形光线。

图:这张图你可以对比一下透镜大灯和传统大灯的外观区别。

图:透镜大灯是第三方零配件供应商生产的,所以里面的“水”很深。品牌、世代、产地都会影响透镜大灯的性能。

透镜大灯的主要部件有:灯泡安装架、聚光杯、凸透镜、远近光切换电磁线圈、挡板。与传统的对焦方式相比,透镜体积小,可以很容易地整合成不同形状的大型灯罩,为设计师实现造型犀利、表情丰富的大灯提供了先天的便利。而且镜片本身就像眼球一样,让大灯瞬间“凝重”。此外,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透镜聚光镜杯和透镜损失的光能较少,前方的凸透镜作为光线的总出口,散射的光束比传统大灯多,所以其光形和照明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透镜大灯的远近光转换也更简单。聚光杯和凸透镜之间装有一对挡板,电磁线圈控制挡板推杆的升降。挡板下降时是近光,挡板上升时是远光灯,可以快速切换近光和远光灯,甚至延伸到大灯左右偏转,让大灯光线随着车头方向照射两侧更多区域,实现随动转向,这也是普通大灯无法做到的。

图:这是镜头的关键部件之一。聚光杯和电镀层的质量决定了透镜大灯的使用寿命。

图:灯泡安装座。

图:图中橙色的是控制远近光切换的线圈。中间铁芯受楞次定律原理控制,推拉挡板实现远近光转换。

图:近光灯的形状由挡板决定。

图:挡板升起,这是远光灯的效果。

透镜大灯是汽车照明领域比较成熟的新一代技术,里面的学问不可小觑。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决定大灯组亮不亮、寿命长短的首要因素是灯泡,但目前灯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卤素灯还是氙灯灯泡。欧司朗、飞利浦等著名照明工厂生产的灯泡并不是透镜大灯寿命的瓶颈。对于透镜大灯来说,聚光杯的电镀质量、聚光杯本身的散热性能和透镜透过率是左右透镜大灯亮度的首要原因。聚光杯内表面电镀质量不达标,或者电镀层因散热不好而氧化发黑,都会使透镜大灯“失去寿命”。据恒光大灯负责人任先生介绍,博世第一代透镜大灯由于透镜外表面过于光滑,散热性能不好,导致内镀面发黑。寿命约为3年,亮度会很快耗尽。第一批奥迪Q7就是装这一批博世镜片,巧的是过了保修期就开始出现亮度耗尽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当然,博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第二代解决了冷凝器杯壳散热不好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镜片的透光率。因为灯泡发出的光只能穿过透镜,透镜玻璃的配方和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光束的质量。

图:这是欧司朗的三款产品,最新的是5500K高色温系列,左边的是无汞环保系列,右边的是普通系列,可以从灯电极的绝缘管颜色来区分。

图:灯泡下面的底座主要是变压器,将14V的车载电压转换成唤起惰性气体氙气发光的高电压。

图:左边是无汞环保系列,这将是未来灯泡的主流方向。

目前,全球有三大主流镜头供应商:海拉、博世和小樽。海拉知名度最高,电子系统巨头博世,日本著名灯厂小樽也是很多原车的标准件。就像其他零部件供应商会在同一个汽车品牌内部交叉使用一样,甚至同一个汽车品牌也会同时使用几个镜头供应商的产品。从结构和设计上看,三个品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它们在后市场的知名度取决于这些零部件的流通渠道。由于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大多签订了所谓的独家供应条约,以保护汽车制造商及其经销商的利益,因此在售后市场流通的镜头总成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比如Tiida日产高配版的镜头总成市场价达到了7000元,高配版的车价只比标准版高1.2万。当然,这种高价的圣品必然导致中国特色,高质量的仿制品充斥市场。所以如果要改装透镜大灯总成,一定要选择有正当渠道的商家,最好能提供相关海关单据。

图:像“靶心”那么大的宾利汽车镜头,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图:与普通镜头尺寸对比。

图:不同品牌镜片搭配的稳压器也是镜片大灯中容易产生“湿气”的部件。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