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常接触到事迹材料。事迹材料是用来表扬先进、树立典型的文字材料,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思齐、效仿,从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如实记录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你起草故事材料的时候都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1秦石军,全国劳动模范,AVIC哈飞数控车间数控铣床工人。他是哈飞创新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

参加工作14年来,实现技术革新685项,对小革进行小改,创造经济效益488万元。“逆向思维、逆向取样法”等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被纳入产品工艺规范。三年来,他改进了40多种零件加工方法,制作了50多种夹具,更新了150多个程序,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攻关)项目。秦的主要技能特长是镗削加工高精度细长孔;车削细长轴零件;铣削大型薄壁软材料零件和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光洁度零件。

秦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首席技能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40多项荣誉。20xx年当选“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材料2李志强,中航工业黎明总装厂总装班班长。作为首席技能专家,敬业诚信,创新高效;作为一班班长,他带领团队善于战斗,不退缩,为强化“中国心”作出了贡献,勇于拼搏,勇于奉献,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攻坚克难的先锋。李志强学习努力,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他练就了高超的技艺,成为业内的能工巧匠。在一次故障排除中,李志强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了60天,为故障排除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工作的一个例子。多年来,李志强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在进行精益改进活动。推广了管路标定和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方法,消除了发动机部件的装配瓶颈。采取了零件痕迹管理、组装车防撞保护装置、油箱带等措施。工具改进后,装配效率明显提高。

敬业的典范。李志强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拥有多种发动机的组装技能。工人们称他为“活图纸”,发动机装配的“活标准”。任务紧张时,他常常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平均每天加班4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

先后获得航空对国家突出贡献奖、AVIC风云人物、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李志强的团队先后荣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最美工人”等荣誉。“李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劳模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3魏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1990毕业于甘肃煤炭学校,在马矿采掘队工作6年,销售科工作6年,销售公司马矿营业所工作3年,20xx年起任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23年来,他见证了煤矿工人承受的生命风险,为多一吨煤付出的艰辛;经历过市场竞争,发展用户的心酸,保护煤炭和重点用户的焦虑,经历过市场过山车般的变化,用户的冷淡和尴尬。但这些都是每一个销售人员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考验和磨难。对于华美的发展,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卖家的责任和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刚涉足调度工作时,他是一个完全无知的门外汉。当他真正肩负起这个重担时,他发现调度工作和他以前的岗位大不相同。他有时对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感到困惑。“泰山不拒细土,故能成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深。”他时刻牢记这些古训和鞭策,树立大礼不犹豫小让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他一有时间就跑矿、跑站、跑用户,掌握情况,熟悉业务。在对调度工作掌握到一定程度后,从各矿井的煤质特征、生产能力、赋存和市场信誉出发,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配煤技术,力求通过配煤销售、优势互补等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质量协调、供需协调,保持集团公司各矿井产销协调;根据公司每月的销售安排,结合用户对数量、品种、产量、库存等的需求。,协调铁路计划提交、装车站安排、公路运力调配,以运促销,保证各销售环节的顺畅运行。

风雨造就生活。“煤炭市场好转了,搞销售更难了”。这句话对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个“笑话”,但其中的滋味只有营销人员自己才能体会到。20xx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销售运输工作十分紧张。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产品资源和运输资源,保证电煤、冬季取暖用煤、重点用户和化工用煤的供应,给谁,怎么给,给卖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下达了保煤、保民生、保发展的调度指令,省发改委、工信委也派人到华美督促集团公司落实调度指令。65438+10月9日晚8时,集团公司召开保煤专项工作紧急会议,作出停止窗口销售、全力以赴保煤的决定。开完会,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为了不耽误指令的传递,他和运输部的其他同事立即开车到各个业务窗口,发送煤炭调度指令,现场协调资源,安排煤炭装车,监督停止窗口销售。面对客户的不理解、指责和谩骂,他承担了责任。因为工作细致、周到、及时,赢得了用户的理解和信任;直到所有环节都很顺利,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睡了个午觉,吃了早饭,匆匆忙忙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眨眼,就是20xx年。进入5月份后,煤炭市场反转的信号越来越强。集团公司周边几个重点用户煤耗大幅下降,煤价再次下跌,各矿库存爆满,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调度协调工作处于保障销售和生产的最前沿。为了保证山寨煤矿的产量,他和当地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多次走访煤制甲醇公司,协调增加煤炭投入;为了保证马矿和东峡的正常生产,他配合出口部领导跑平凉电厂,商量增加进煤量。7月,公司推出30天煤炭转运销售,再次启动长途公路运输销售。为了解燃眉之急,他根据领导的安排,组织专车,现场指挥作战,为装备运输开路;大柳煤矿储存的6万吨掘进煤出现自燃着火迹象。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损失,他积极安排运输车辆,努力协调车站上的空间,督促矿井就地开采,7天内完成了突击运输任务。

20xx年,安新几个矿井的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矿井的正常生产。他身先士卒,带领调度员和其他部门的领导,马不停蹄地跑在各个矿之间,执行调度指令,安排车辆运输,协调矿山,联系用户。他连续奋战10多天,完成产量40多万吨,为矿井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春节期间,华矿、雁北等主要矿山停产,火车集中到达,装车站少,机械设备不足,重卡积压,放空困难。各种因素给铁路运输造成了障碍。深知责任重大,他毅然决定在雁北站、集配站就地待命,及时与矿上、铁路运输处、安口南站沟通,增加站数,加快装车频率,最多一天完成装车。

平凡的岗位塑造生活,陶涛河水冲刷生活。这是他名字的寓意,也是他追求的境界,努力的目标。目前,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仍在继续,卖方的负担仍然不轻。面对困难,魏必将肩负使命,继续尽职尽责,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销售运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军一直从事煤炭火灾防治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五年来,主要在煤自燃的本质、煤自燃特性的信息识别、煤火灾防治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预研项目、中澳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子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博士点基金、陕西“13165438”重大科技项目、陕西省国际合作等省部级项目65448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xx、20xx),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20xx),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3部,SCI、EI、ISTP收录文章36篇。5项研究成果得到转化,50多项产品获得煤炭安全标志,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孟加拉、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0多个煤矿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导了中国50多个煤矿和孟加拉国蒙巴煤矿的井下灭火救灾工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主持下,编写了行业标准《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技术规范》-防灭火部分(经鉴定为国际先进),20xx年被国家安监总局聘为《煤矿安全规程》修订防灭火组副组长。

邓军是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带头人,西部煤矿安全工程中心主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火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防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从微观角度发展了煤氧化合物综合作用理论。

首次实现了煤自燃全过程的实验模拟,找到了煤自燃的特征温度及其对应的气体指标特征,掌握了煤氧复合物耗氧量、放热率等宏观特征参数,解决了煤自燃特性的定量表征问题。首次用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煤氧化自燃机理,揭示了煤表面活性基团氧化放热的微观机理。

利用1.5t和2.0t两个装煤能力的大型煤炭自燃实验平台,对我国167个矿井煤样的自燃全过程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对不同煤样的特征温度(如临界温度、开裂温度、活性温度、加速温度、着火温度等)进行了模拟实验。)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各煤样的耗氧率、放热强度、产气量和产率。

基于“煤自燃的本质是煤与氧的复合综合作用”的学术思想,在前人对煤分子结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运用量子化学分析方法和软件对煤自燃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易于自燃的分子结构模型,优化了煤分子氧化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模拟了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与氧分子的动态反应过程,得到了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揭示了煤分子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煤自燃化学抑制技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用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煤自燃机理的先河。通过对煤分子微观结构特征和氧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获得了煤氧化自燃宏观表征参数的微观解释,从宏观到微观深化了煤自燃机理的研究,发展了煤氧复合综合作用理论。

2)建立了煤炭火灾隐患火源动态识别理论和预警方法。

建立了基于指标气体的煤火灾害危险程度判断准则,提出了基于危险区域判断的煤火灾害隐患火源位置反演识别方法。发明了检测采空区瓦斯、温度等煤炭自燃预测指标的新方法和装置,研制了煤炭自燃预警系统。解决了煤自燃区域、条件和时间的准确测定和实时动态预测的世界性难题。

根据煤自燃的实验分析,建立了煤自燃特征温度与瓦斯指标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通过煤火灾害现场指标气体与实验数据的对接,提出了基于指标气体(CO、O2)的煤自燃特征温度判定准则,实现了现场条件下煤火灾害危险程度的直接判定,有效指导了工作面煤自燃防治和封闭措施的实施,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并已在全国26个大矿区300多个煤矿推广应用,提高了矿井防灭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煤火灾害的环境特征和发火条件,提出了引起煤炭自燃的最小氧气浓度、最小浮煤厚度和最大漏风强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煤炭自燃危险区域的判定准则,开发了煤炭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可视化软件系统,实现了煤炭自燃危险区域的静态判定和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区域的动态判定。通过对热作用下煤岩体裂隙的形成、扩展和渗流特性的研究,找到了煤岩体的热损伤和渗流特性,掌握了煤火灾形成演化过程中的放热强度、耗氧率、自燃周期等特征参数。提出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中自循环吸氧的无控燃烧理论,建立了“热-固-流-化”煤火灾害形成演化耦合模型,揭示了煤自燃过程中的能量和气体。基于煤炭火灾形成演化的“热-固-流-化”耦合机理,提出了一种隐蔽火源位置反演计算模型。以实际煤炭自燃环境为场景,结合瓦斯、温度等监测数据,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参数,实现煤炭火灾隐患火源位置的准确识别。发明了煤矿采空区瓦斯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ZL200910021274.8)和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及方法(专利ZL 201310314547.4),实现了煤炭自燃的快速危险化。

3)形成了煤炭火灾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建立了煤火灾害动态演化与防治理论,发明了煤火灾害防治技术——矿井无机固化膨胀充填堵漏技术,实现了矿井冒落空洞的大流量、长距离快速动压充填堵漏。发明了一系列以冷却为主的胶体防灭火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制浆灌浆防灭火系统模式。

通过研究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的动态过程,获得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熄灭和复燃过程的相关特征参数。结合煤火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掌握了煤岩体的热损伤和渗流规律,提出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的自循环吸氧无控燃烧理论。阐明了瓦斯和能量的非线性释放是煤火灾害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揭示了无控燃烧过程中能量和瓦斯运移的空间方位特征。在此基础上,按照“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思路,提出了基于氧还原的火区控制理论和基于温度降低的灭火理论,形成了煤炭火灾的动态演化和防治理论。

根据氧还原火区控制理论,漏风供氧是煤炭自燃的重要原因,充填堵漏是控制煤炭火灾的主要手段。研究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煤矿堵漏防风的新型无机发泡膨胀填充材料。发泡倍数可达10倍以上,强度大于3MPa,材料胶凝过程中的反应热为传统有机材料的1/10,温升小于5℃,耐温高达800℃,凝结时间可控(初凝时间2-60 min)。开发了一整套设备。实现了长距离大流量运输和动压快速充填,解决了矿山采空区、巷道冒落空洞和联络巷上下隅角充填材料量大、施工强度高、充填困难、浆液易流失、封堵效果差的问题。

蓄热环境是煤火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降温是控制煤火灾害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凝胶”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建立了胶体防灭火理论,发明了复合胶体、增稠胶体等一系列具有良好保水性、成胶时间可控、封堵隔氧、吸热降温性能的防灭火胶体材料。开发了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注浆注胶防灭火技术及系统装备,解决了大流量、高浓度定量制浆问题,提高了制浆质量和注浆注胶效率,实现了传统注浆系统(水力或搅拌制浆)向智能注浆注胶系统(自动定量制浆)的根本性转变。成为煤矿防灭火的专用系统和设备,已列入《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20xx)。已在神华、兖矿、中煤、陕煤、大同、淮南等100余座煤矿推广应用,并建立多个示范工程,在印度、孟加拉、澳大利亚、俄罗斯成功应用,为煤矿企业创造60多亿经济效益。

建设一个国家法律宫不容易,保护它同样困难。一个合格的监护人,不仅需要扎实、专业的法律基础,更需要高层次的精神力量,即精神高地,从而获得一种上进的力量。XX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张XX就是这样的监护人之一。自20xx年进入检察系统以来,她流下了无数的汗水,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筑起了一个检察官应有的精神高地。

有一种体验叫财富。

她出生在XX市一个偏僻的农村。贫穷的童年让她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的期望,养成了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勤俭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人生态度,让她体会到基层民众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也正因为如此,她选择了法律专业,并于2xx年考取了司法资格证A,成为了一名律师。生活条件改善后,她不忘依然贫困的家乡,尽可能地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和法律咨询。20xx年,她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xx市检察院后,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公正执法、民事法律,以务实的态度践行“忠诚、公正、廉洁、文明”的检察价值追求,坚守法律的尊严。

有一种固执,叫坚持。

从保卫人民到法律监督,身份的转变促使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修养,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和个人法律基础的提高。连续两年代表XX医院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业务技能竞赛,获得第二名,被评为XX市检察院业务技能竞赛优胜单位。进入检察系统以来,她先后在监狱部门、人民银行部门工作。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她始终坚持业务学习,权力使用为公。她的个人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检验。2xx年,她在中国人民银行分行任副科长时,发现二审判决的某单位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存在疑点。面对单位已倒闭多年、案情复杂的现实,面对当事人对法律正义的渴望,她顽强地从头做起,逐一走访知情人,多方调查了解,查阅了该案所有案卷和相关文书,最终形成了一条各方认可的完整证据链,建议XX市检察院提起抗诉。最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这一主张,推翻了该案的一、二审判决。她所做的案件法律文书也被自治区法院评为优秀法律文书。20xx 65438+2月26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开始正式运行。为了保证XX医院应用系统的顺利运行,已经怀孕8个月的她,一边坚持带领案管室同事学习研究,一边加班加点搭建信息采集、权限分配等业务部门基础平台,组织各业务部门调试应用系统,及时收集、汇总、上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进行集中解答。

有一种品质叫忠诚。

对于她的“死”,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太真实。但她始终坚守忠诚和诚实,始终坚持诚实,说真话,做老实事。无论是作为文员还是现在的部门主管,她始终坚持这种坦诚的态度,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在去年的案件质量评估过程中,她和评估小组的20名成员花了一周时间,对20xx年6月1至20xx年6月期间的所有工作进行了质量评估,* * *审查案件936件,卷宗1300余份,查阅工作材料4552份,发现案件15类2763件。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组组长,她亲自撰写了案件质量评估报告,对业务部门老领导和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办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汇报,对一些情节严重的案件进行了分析研判,督促承办人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从办案程序、办案时限、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主动进行全程监督和监控。年内向办理流程不规范的业务部门发出8份书面预警通知,有效解决了案件管理“有形无效”和流程监控“形同虚设”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业务部门的办理行为。

张XX同志对法律尊严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检察工作的忠诚,展现了新时期一名检察官的劳模风范,得到了院领导、检察干警、业务单位和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