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的发展年鉴
1925年,Sidney N. Shure先生创立了Shure Radio Company。在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之前,该公司是一家销售无线电零部件的仅有一个人的公司,地址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南韦尔德大街19号。
1926
舒尔出版了直邮产品目录,这是当时全美仅有的六本无线电零件产品目录之一。
1928
舒尔业务发展迅速,拥有超过75名雇员。Sidney N. Shure的兄弟Samuel J. Shure加入公司。Shure Radio Company更名为舒尔兄弟公司。公司迁至更宽敞的芝加哥麦迪逊西大街70号。
1929
大萧条使美国经济陷入崩溃。工厂制造的无线电设备面世后,无线电零部件市场陷于萎缩。舒尔员工裁至数人。舒尔成为小型话筒制造商的独家经销商。
1930
Samuel J. Shure离开舒尔,加入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家著名公司,从事他大学所学的暖通工程专业领域。
1931
舒尔在一名年轻的工程师Ralph Glover的指导下,开始自主研发话筒。
1932
随着 33N型双按钮炭粒话筒的推出,舒尔成为美国仅有的4家话筒制造商之一。在大型昂贵设备充斥的市场中,这是第一款轻量级,高性能的话筒。
1933
舒尔推出公司首款电容话筒——40D型。
1935
舒尔推出公司首款晶体话筒——70型。
1936
舒尔时尚而实用的话筒悬挂支撑系统获得首项专利。
1939
55型Unidyne话筒是第一款单体式指向性话筒。55型Unidyne的优质性能与独特款式最终为其赢得了“世界公认最佳话筒”的美称。此单体设计使话筒更精巧廉价,因而更易于大众市场推广。
1941
舒尔在二战中获得与美国军方的合约,成为其话筒供应商。
1942
T-17B话筒成为美国陆海军最广泛使用的话筒。舒尔还为这些话筒设计了特制塑料包,防止话筒在坦克内部因升温而烫手,同时,也节省了战争中极为宝贵的金属材料。
1942-1944
T-30喉式话筒、HS-33 和HS-38头戴式话筒、M-CI氧气面罩话筒以及战场宣传话筒全部为军用而生产。凭借T-30型话筒,轰炸机飞行员能够排除飞机内噪音干扰进行正常交流。舒尔以严格的军用标准(MILSPEC)确保所有舒尔话筒的可靠性能。
1946
舒尔是美国最大的唱头生产商,向主要的留声机制造商提供唱头,这些大制造商包括菲力柯无线电公司(Philco)、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爱默生(Emerson)、玛格奈沃克斯(Magnavox)、海军上将(Admiral)以及摩托罗拉(Motorola)。
1946
舒尔兄弟公司更名为舒尔兄弟有限公司。
1948
舒尔推出第一款能同时播放LP密纹唱片和78 RPM (每分钟转速)唱片的唱头。
1951
Unidyne 55S是著名的Unidyne 55话筒的小型版。
1952
舒尔推出第一款带式话筒——300型。
1953
舒尔推出第一款用于演出的无线话筒系统——流浪者(Vagabond)。该系统由两节助听器电池提供电源,能够在将近700平方英尺的“使用范围”内发射信号。
1954
M12 Dynetic唱机话筒集唱臂和唱头于一体,并确立了只需1克针压的行业新标准。
1955
舒尔推出具有喇叭功能的首款移动通信话筒。
1956
舒尔公司总部由芝加哥商业区迁至伊利诺斯州的伊云斯顿。
1958
M3D唱头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达到立体录音性能要求的唱头。
1959
Unidyne III是第一款通过末端拾音而非通过话筒侧边拾音的高质量指向性话筒。Unidyne III是SM57的前身。
1964
舒尔的V-15立体声Dynetic唱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唱头,它拥有15度的垂直循轨角和一个对称的双径向椭圆型唱针。
1965
SM57 Dynamic话筒声音清晰自然,性能可靠耐用。自Lyndon B. Johnson以来,历任美国总统的演讲台上都放置SM57 Dynamic话筒,进入2000年后依然如此。
1966
V15 Type II是第一款由计算机设计的唱头,拥有超强的循迹能力。
1966
舒尔SM58(SM代表“录音室话筒”)由于耐用可靠以及卓越的音效,受到摇滚乐人士的青睐。SM58迅速成为现场演出音质的标准。进入2000年后,SM58依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专业演出话筒。
1967
Vocal Master是第一款“便携式扩音系统”,该系统包含混音器,功放和喇叭。
1968
M67便携式混音器应用于实况广播,便于记者进行实地报道。
1973
V15 Type III磁头凭借其极为平坦的频率响应颇受好评。
1976
SM11是世界上最小的动圈颈挂式话筒。
1978
SM81是第一款录音室品质的还音效果与现场演出所需的耐用可靠性能完美融合的电容话筒。
1981
Sidney N. Shure当选董事会主席,而原执行副总裁James Kogen晋升为总裁兼总经理。
1982
舒尔在伊利诺斯州位于芝加哥市郊的威灵村建立一个生产基地。
1983
FP31混音器堪称“当代最具创新性的现场录制混音器”。FP31混音器重量仅有2.2磅,可以轻松地连接于Betacam摄录一体机,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1983
自动话筒系统(AMS)是第一款在使用多话筒的场所运用定向控制的自动化高质量混音系统。
1983
舒尔在墨西哥的安哥拉皮也塔建立唱头生产基地。
1984
SM91是第一款指向性界面话筒。
1984
舒尔在墨西哥的华雷斯城建立有线话筒生产基地。
1985
家庭影院音响系统HTS5000获得专利,通过其创新的顶级解码器提供革命性的环绕立体声效果。
1989
Beta 58 和 Beta 57话筒凭借其超心型指向性和高输出电平,为音乐会舞台提供最佳的扩声增益。
1989
舒尔在墨西哥的华雷斯城建造60,000平方英尺的话筒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在该地的生产能力。
1990
舒尔凭借其推出的L系列进入无线话筒市场。10年内,舒尔将在世界范围内主导该类别产品。
1991
舒尔在德国海尔布隆开办分公司。Shure Europe GmbH向欧洲34个国家的舒尔配送中心提供销售、服务与支持。
1994
舒尔在墨西哥的安哥拉皮也塔建立了一个30,000平方英尺的生产基地,以扩大在该地的唱头、通信话筒、头戴式话筒以及变压器生产能力。
1995
Sidney N. Shure先生逝世,享年93岁。Rose L. Shure新当选为董事会主席。
1996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mes Kogen退休。工程副总裁Santo (Sandy) LaMantia被任命为总裁兼CEO。
1996
舒尔将其首款数字信号处理(DSP)产品——DFR11EQ数字反馈抑制器投放市场。
1997
S. N. Shure技术中心成立,位于伊利诺斯州伊云斯顿的舒尔总部将4月25日命名为
“S. N. Shure”日。并将总部大厦外的一部分Brummel Place街更名为舒尔大道。
1997
PSM 600个人立体声监听系统迅速主导了快速发展的“入耳式”监听系统市场。
1999
用于专业录音的KSM32录音室电容话筒一经推出迅速广受赞誉,并有幸被“Tonight Show”节目主持人Jay Leno使用。
1999
舒尔兄弟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舒尔有限公司。
1999
舒尔亚洲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为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配送中心和经销商提供服务。
2000
舒尔有限公司庆祝成立75周年。
2000
舒尔通信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致力于汽车和移动通信应用的舒尔子公司。
2002
舒尔成立了Shure Distribution GmbH,这是Shure Europe GmbH的一家子公司,旨在处理与德国经销商的直销业务。
2003
舒尔收购了其在英国的长期配送中心——HW International,随后将HW International更名为Shure Distribution UK。
2003
舒尔被全美唱片艺术与科学学会授予“2003年技术格莱美”奖,唱片学会将此奖项颁给那些为唱片业做出杰出技术贡献的个人或公司。
2004
在成功向主流大众消费者推出E系列耳机后,舒尔建立了专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个人音响事业部门。
2005
为全面支持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及客户,舒尔在中国新建了两处机构:位于苏州的高科技工厂和上海的销售及市场办事处,提供专业及完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