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断

编者按: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与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体质识别与预防、保健与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按此标准,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滞质。运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跨学科方法建立了定性和特质性9种类型,并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家、体质专家反复论证?建立了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适人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病例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本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参考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作为临床实践、判据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该标准已在多个“治未病”中心、中医药科研院所和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试行。

平和品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调和气血,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匀称,强壮。

常见表现:面色,?面色润泽,头发浓密有光泽,眼明鼻亮,嗅觉顺畅,嘴唇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寒热,睡眠好,食欲好,排便正常,舌红,苔薄白,有脉搏?温柔而有力。

心理特点: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趋势:通常较少患病。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气虚(b型)

总体特点:元气不足,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身体特征:肌肉较软,不坚实。

常见表现:声音低沉?虚弱,气短,懒,倦,神疲乏力,多汗,舌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点:内向,不爱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从疾病中恢复是缓慢的。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耐风、寒、热、湿。

阳虚(c型)

总体特点:阳虚,表现为畏寒、手脚冰凉等。

身体特征:肌肉较软,不坚实。

常见表现:总怕冷,手脚不温,喜食热性饮食,精神萎靡,舌质淡嫩,脉缓。

心理特点:多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肿、泻等疾病;感恶易从寒。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耐夏不耐冬;易受风、寒、湿。

阴虚(d型)

总体特点:阴道液少,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

身体特征:身材偏瘦。

常见表现:手脚发热,口干?咽干,鼻稍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脉数。

心理特征:急躁、外向、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乏力、遗精、失眠等疾病;感觉邪恶很容易?来自加热。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耐冬不耐夏;不耐暑、热、燥。

痰湿(E型)

总体特点:痰湿凝滞,体质肥胖,腹部?痰湿的主要特征是胀满、口粘。

身体特征:身材肥胖,腹部饱满柔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腻多汗黏腻,胸闷多痰,口黏或甜,喜食肥甘黏腻,苔腻脉滑。

心理特点:温和,稳重,有耐心。

发病倾向:易患口渴、中风、胸痛等疾病。

适应外部环境?能力:对雨季和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F型)

总体特征:湿热的内涵,以面腻、味苦、苔黄腻等湿热的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脏有光泽,易长痘,口苦口干,体沉嗜睡,大便粘稠或干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舌红,苔黄腻,脉滑。

心理特点:容易烦躁,没有耐心。

发病倾向:易患疔疮、黄疸、冷水浴等疾病。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者高温都很难适应。

血瘀(G型)

总体特点:血液循环不畅,主要表现为肤色暗沉、舌红紫等瘀血表现。

身体特征:胖瘦都有。

常见表现:面色晦暗,色素沉着,易有瘀斑,口唇暗沉,舌质暗沉或有瘀点,舌下络脉暗沉或增厚,脉涩。

心理特点:容易烦躁,健忘。

发病倾向:易出现腹痛、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耐寒邪。

气滞(H型)

总体特征:气滞?停滞表现为抑郁、焦虑和脆弱。

身体特点:身材最瘦。

常见表现:抑郁、情志脆弱、郁郁寡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心理特点:内向,不稳定,敏感,有想法。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花气、百合病、抑郁综合征。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对精神刺激的适应性?武力差;不适合雨天。

内在物质(I型)

一般特征:先天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生理缺陷和过敏反应。

体质特点:过敏体质的人一般不会特别;先天禀赋异常的人,要么是畸形,要么是身体有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出现哮喘、风团、喉咙痒、鼻塞、打喷嚏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具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和家族性特征;胎儿疾病患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特点。

心理特征: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容易?患有哮喘、荨麻疹、花粉热和药物过敏;血友病、先天愚型等遗传性疾病;胎传疾病如五迟(站迟、走迟、发迟、牙迟、言迟)、五软(头软、颈软、手脚软、?肌无力、口软)、颅骨切除术、胎儿休克等。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差,如过敏人群对过敏季节的适应性差,容易引发慢性疾病。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判断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断表》中的所有问题,每道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和转化分,根据标准判断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

平和品质

1.你精力充沛吗?

2.你容易疲劳吗?*

3.你声音弱吗?*

4.你觉得无聊吗?你是快乐的还是沮丧的?*

5.你是不是比一般人更不耐冷(冬天冷,夏天冷空调冷电风扇等。)?*

6.能否适应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7.你容易失眠吗?*

8.你容易忘记事情吗?*

气虚

1.你容易疲劳吗?

2.你容易气短吗?

3.你容易心慌吗?

4.你是容易头晕还是站起来就头晕?

5.你比别人更容易感冒吗?

6.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7.你声音弱吗?

8.活动多一点就容易出汗吗?

阳虚

1.你手脚冰凉吗?

2.你的肚子和后背怎么了?还是腰膝怕冷?

你会觉得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吗?

你冬天更怕冷,夏天不喜欢吹电风扇空调吗?

5.你比别人更容易感冒吗?

6.你感到不舒服或害怕吃(喝)冷的食物吗?

7.感冒或吃(喝)凉的食物后容易拉肚子、腹泻吗?

阴虚

1.你觉得发烧吗?

2.你觉得你的身体和脸很热吗?

3.你的皮肤或嘴唇有什么问题?

4.嘴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5.你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6.你的脸颊发红或发红吗?

7.你觉得眼睛干涩吗?

8.你会觉得口渴,一直想喝水吗?

痰湿

1.你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2.你感到沉重,不放松或精神焕发吗?

3.你的腹部丰满柔软吗?

4.额头油脂分泌过多吗?

5.你的上眼皮是不是比别人肿(微抬)?

6.你觉得嘴里黏黏的吗?

7.平时痰多吗,特别是喉咙?有痰堵吗?

8.舌苔厚还是腻?

湿热体质

1.你觉得你的脸或鼻子油腻或有光泽吗?

2.脸上容易长痘痘或者皮肤长疖子吗?

3.你觉得苦或者嘴里有臭味吗?

4.是不是感觉大便黏黏的,不舒服?

5.当你小便时,你的尿道是什么?你发烧了吗,尿色很深吗?

6.带黄色(黄色白带)吗?(仅限女性)

7.你的阴囊湿了吗?(仅限男性)

血瘀

1.你的皮肤会不自觉的淤青(皮下出血)吗?

2.你的颧骨区域有细小的血丝吗?

3.你身体疼吗?

4.你是阴郁还是容易长褐斑?

5.会有黑眼圈吗?

6.你容易忘记事情吗?

7.嘴唇黑吗?

气滞

1.你感到忧郁和沮丧吗?

2.你紧张焦虑吗?

3.你是不是多愁善感,多愁善感?

4.你容易感到害怕或害怕吗?

5.你的肋骨或乳房疼痛吗?

6.你会无缘无故叹气吗?

7.有没有喉咙有异物感,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内在质量

1.你打喷嚏不感冒吗?

2.不感冒有鼻塞流鼻涕吗?

3.你会因为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而咳嗽和喘气吗?

4.你是否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5.你的皮肤有荨麻疹(风团、皮疹、丘疹)吗?

6.你的皮肤过敏吗?你有过紫癜(紫红色的瘀点,瘀斑)吗?

7.皮肤是不是一挠就红,有抓痕?

专家答疑

判断体质后如何调整?

中医体质研究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妮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节的。身体素质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体质的稳定性是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体能的稳定是相对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精神、营养、运动、疾病等。影响,会使身体发生变化。体能只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动态的可变性。这一特征是可调体质的基础。

药物及相关治疗方法可以纠正阴阳、气血、津液的失衡,这是体质调整的实践基础。比如我们创造的化痰祛湿方,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变脂代谢,降低血粘度,改善痰湿体质,逆转病理性脂肪肝,防止肝纤维化。

重视不同体质与病证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其他药物和其他治疗的反应差异,是为了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而异”的思想?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养阴,或温阳利湿,或解郁活血,以调整阴阳的动态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和临床预防,实现调理拒邪、调理防病、调理防变,从而践行中医的“治未病”。比如阳虚?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牛羊肉、韭菜、生姜之类的产品,少吃梨、西瓜、菱角等生冷食物,少喝绿茶,吃当归生姜羊肉汤。

王琦,江苏高邮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生理学”学科带头人。享受现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的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科技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 国际中医体质研究会主席。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研究领域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男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体质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中医体质理论的概念,主编是钟?医学体质学和中医体质学将中医体质学划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医男科专著《中医男科》、《王琦男科》,建立了中医男科理论体系。提出了"阳痿从肝论治"、男性不育症是"肾虚湿热瘀"所致、前列腺炎分期治疗等诸多男科诊疗新理论,推动了男科临床诊疗改革。开发发明了国内首个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药新药“舒肝益阳胶囊”和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黄精赞育胶囊”,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拯救了濒临灭绝的中医腹诊,出版了《中国腹诊》,使腹诊发展成为中医的一门系统学科。主编的《中医藏象学》对中医藏象学进行了理论建设和完善,并首次将其确立为一门学科。

附:9种体质特征及调整方法

●和平与质量?特点:体质正常。调整:饮食适度,不要经常吃生冷、过热或不洁的食物,合理搭配粗精食物。

●气虚?特点:肌肉柔软,声音低沉,易出汗,易疲劳,易感冒。调节: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吃空心菜和生萝卜。

●阳虚?特点:肌肉不结实,经常手脚冰凉,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夏天不爱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安静内向。调整:平时可以多吃牛羊肉,少吃梨、西瓜、菱角等生冷食物,少喝绿茶。

●阴虚?特点:多苗条多长,经不起暑热,经常感觉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燥,容易失眠。调整:多吃瘦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润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温性燥品。适用于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特点:皮肤粗糙,眼部有大量红丝,牙龈容易出血。调整:多吃山楂、醋、玫瑰花等。,少吃脂肪等油腻的产品。可以参加各种舞蹈、健走操、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特点:身材肥胖,腹部饱满柔软。很容易出汗,粘粘的。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整:饮食要清淡,可以多吃瓜。因为肥胖,容易犯困,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锻炼。

●湿热?特点:脸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长痘痘,皮肤发痒。经常感觉口苦,口臭,脾气暴躁。调整:饮食清淡,可多吃红豆、绿豆、芹菜、黄瓜、莲藕等甘寒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武术等等。

●气滞?特点:身体瘦弱,经常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经常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叹气,容易失眠。调节: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体质抑郁的人不要总是呆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

●特殊品质?特点:这是一群体质特殊的人。其中,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规定:多吃能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房间应该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勤洗勤晒被褥和床单,防止尘螨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