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壁垒下,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有领军人物,这是AI真正的新机会。

文/杨

以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为核心的AI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计算能力和算法的突破,使得AI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金融行业,由于人工智能引入金融服务,蚂蚁金服成为全球独角兽之王,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预计A+H模式登陆科创板。而传统银行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大数据为驱动力,推动零售金融的数字化转型。

还有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医疗、智能家居等细分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实施。整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产业智能化变革,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以BAT、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纷纷调整战略,AI创新独角兽也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用户、数据、应用场景等方面优势明显,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如今,为进一步落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中不断自我优化,包括基础标准、伦理道德、安全隐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国家指南。立足国内国际考量,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和当前新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将为深耕人工智能应用的厂商释放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然后,除了BAT、华为等科技巨头,本文梳理了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家居、AI云、AI芯片等各个细分领域的核心玩家。对于他们来说,有望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浪潮,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机器视觉:挑战技术

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市场正在强劲增长。根据IDC的报告,疫情过后,包括公园、写字楼等都会对人脸识别产生新的需求。在传统行业中,工业质量检测和检验的应用正在兴起。然而,在机器视觉市场,鄙视、商汤、从云和易图等四家AI独角兽占据了市场。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后浪,旷视、商汤科技等机器视觉独角兽在机器视觉市场明显领先海康威视、大华。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旷视科技等后浪AI独角兽已经成为机器视觉分割场景的引领者。根据旷视科技早前披露的数据,2016年营收从678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13万元,2018年增长到14.2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8%。业绩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视频物联网在城市和公共场所的应用所释放的巨大机会。

此外,面对新基础设施的国家战略,旷视科技也积极推进,并帮助新基础设施落地,公布了AI新基础设施路线图。以“算法”为核心,结合应用,在个人联网、城市联网、供应链联网三大细分领域落地,通过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共享全球AI能力。开发者可以基于Brain++平台覆盖更多场景,推动新的AI基础设施进程。

智能声音:科大讯飞

相比机器视觉由后浪主导,智能语音技术由科大讯飞、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主导。当然,精灵、小I机器人等优秀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也在国内人工智能语音应用的主流玩家之列。IDC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225亿美元。除了智能家居等消费类产品,在智能客服、法庭审判等方面贡献了较大的市场规模。

就市场结构而言,科大讯飞占据领先地位。作为智能语音领先厂商,2019年营收突破100亿。对于深耕人工智能20多年的科大讯飞来说,意味着其人工智能技术布局成果显现,也预示着将进入新的里程碑。

目前科大讯飞的音标科技教育、金融、政法、城市、汽车、翻译等场景。此外,其AI开放平台拥有超过112万开发者。在平台+赛道战略的指引下,开放平台、教育、智能硬件方向增长尤为迅猛,推动了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

智能家居:海尔智家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家庭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家庭场景下各种智能设备的强烈争夺,使得各类玩家纷纷涌向智能家居赛道,大致可以分为以传统家电厂商、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为首的三大阵营。在传统厂商中,海尔智家尤为突出,已经成为物联网的生态品牌。

对于海尔智家来说,由于较早布局智慧家庭,将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提升为集团战略,在生态培育上具有先发优势。在业内看来,深耕家电多年,始终遵循用户体验的海尔智家深知,用户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家电,必须以整个家庭场景来满足用户已经改变的生活需求。为此,海尔智家立足于衣食住行娱乐的不同生活场景,成套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智慧生活。

人工智能云:百度人工智能云

随着全球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更多的应该是迁移到云端,进一步激活全球云服务市场。同时,在云的赛道上,选手们竞相进入人工智能应用能力阶段。根据《IDC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19)》,AI能力已经成为用户选择云服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到2020年4月,公有云上各厂商开放AI能力的数量。从统计数据来看,百度AI云和阿里云的开放AI能力最为丰富。需要指出的是,凭借丰富的AI能力,百度AI云在多个细分领域排名第一。

从2019年度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来看,百度AI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在AI云领域排名中国第一。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只有百度AI云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商业收入。无论是智能音箱、家居等消费产品市场,还是其他企业市场,百度AI云都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

人工智能芯片:地平线

近年来,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NB-IoT、5G等无线通信技术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物联网连接数量迅速增加。到2019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高达12亿,到2025年将增长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3%。这一数据来自GSMA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

随着数百亿台设备连接到网络,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急剧增加。根据ABI研究公司早前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云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543.8+000亿美元,边缘AI芯片也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65.438+0%。

对于地平线来说,其AI芯片的商业落地集中在两个赛道:智能驾驶和智能物联网。地平线创始人告诉曾,人工智能芯片的技术要求极高,地平线在商业落地方面进展顺利。当然,肯定不是暴涨,需要稳扎稳打。

目前,地平线已经在ADAS、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智能驾驶舱等领域赋能了一大批顶级Tier 1、OEM、通信运营商,包括长安、弗雷泰克、奥迪、佛吉亚、SK电讯、Ideality等众多顶级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正在与地平线共同加速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比如长安汽车发布的主力车型UNI-T,内置了中国首款汽车级人工智能芯片Horizon Journey II,运算能力达到每秒4万亿次,这标志着Horizon汽车级人工智能在中国的首次量产。

此外,地平线与中企创智签署了合作协议。中汽创智,又称T3技术,是由SASAC投资,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共同建立的* * *技术平台。根据协议,基于地平线领先的汽车级AI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双方将全面合作,围绕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级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加速智能汽车量产方案中的平台技术研发。

“地平线作为边缘AI芯片的领导者,长期致力于AI芯片的软硬件研发和商业落地。”地平线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黄畅博士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这样说道。

最后

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形势下,全球积极利用科技推动新经济发展。中国还提出增加新的基础设施,为经济释放增长活力。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也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智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标准和新基础设施战略的指导下,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服务、大数据和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杨,福布斯专栏作家、网易签约作者,连续三年(2017-2019)获得年度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入解读5G、物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观点和研究策略被多家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