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把2000张手书画冲进厕所却从不自杀的大师是谁?

诗人穆欣曾写道:“林风眠先生曾是我们象征的灵魂。”现在提起画家林风眠,我们会像崇拜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样,崇拜他,尊敬他,崇拜艺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画家。

但如果你经历一段风风雨雨,探寻林风眠先生一生的场景,你会发现他就像一只孤独的鹅。在寒冷的岁月里,他独自在空中飞翔,用他高傲的笔触抵御世间所有的风霜。

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痛苦,他却依然用爱和决心回应,不辜负此生。

童年不幸

1900年,林风眠出生在梅州市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几代人都是泥瓦匠,身怀绝技,却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出生后不久,林风眠因为先天体质较弱,差点被父亲扔掉。幸运的是,他被母亲保护着安全长大。人生的开始似乎已经奠定了不幸的基调。

祖父是一个固执而坚定的山村艺术家。他很爱小林风眠,经常教导他“以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他一生独立而固执,从不轻易放弃。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正直但孤独的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祖父对他的影响。

因为父亲和爷爷都是石匠,林风眠的绘画天赋也来源于这种雕刻石头的技艺。贫穷淹没了他的童年,但在无尽的贫穷中,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在美丽的乡村游荡,偶尔在石头上或地上画几笔。

我妈妈是一个温柔美丽的苗族女人,给了林风眠很多爱。然而,在林风眠7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和别人私奔了,后来被她的族人发现。她的母亲被带了回来,她的人民想在火刑柱上烧死她。

林风眠远远地看见母亲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垂着双手。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非常生气。他抓起一把菜刀,想把所有人都砍死,救他妈妈。

家人从林风眠手里接过刀,紧紧抱着他不让他靠近。

我妈后来活了下来,却被她的人卖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就这样消失在林风眠的生活里。多年以后,他苦苦寻找母亲,却没有回音。没人知道他妈妈离开林风眠的时候,他躲在屋子里有多难过。

母亲的去世是林风眠一生中遇到的第一次伤害。从此,他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沉浸在思念中,痛苦无穷。就像一道深深的伤疤,即使时隔多年。

留学时间

长大后,林风眠得以走出贫瘠的山村,进入梅州中学。中学时,他遇到一个美术启蒙老师,老师上课给他120分,说:“你画得和我一样好,可以得100分,但是林风眠画得比我好,你就给他120分吧。”不知为何,林风眠似乎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从梅州中学毕业后,林风眠考上了上海美术学院。当时兴起了留学热潮,林风眠接到了好友林的留法邀请。内心挣扎之后,他踏上了前往法国巴黎的游轮,怀着殷切的希望想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去探索绘画的真谛。

林风眠成为千千一千万贫困留学生之一。一边当画家,勉强维持生计,一边在国立美院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在各大博物馆学习美术。

林风眠在巴黎深受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影响,在创作中逐渐接近现代主义的技法和特点,而他所接触的西方哲学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色彩趋于阴郁,文笔厚重,但视觉效果却在平静中隐含着暴风雨般的运动。

杨思思老师建议林风眠不仅要学习西方画派,还要挖掘东方的宝贵文化。林风眠听了老师的话,把目光放回了中国的国画上。

从此,他走上了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在这方面,大概没有哪个画家像他一样有独创性。

正当林风眠沉迷于绘画艺术的时候,他收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把林风眠打到了遥远的荒地上。

他只能在巴黎独自悲伤。夜很长,从此,沉默中又多了一对声音和笑容。

奥地利女孩罗达的出现,像一个清新的春风,抚慰了林风眠痛苦的心。

罗达出生于一个大家庭,毕业于柏林大学。她的个性充满热情。林风眠对她一见钟情,克服千难万险,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不幸的是,结婚一年后,林风眠和罗达的孩子都死了,罗达也死于产褥热。命运又一次让林风眠陷入了黑暗的泥潭,他把死亡的哀愁都刻进了画里。

之后,林风眠在同学的帮助下娶了一个法国女人,生了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