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出人意料!自研的隔空充电技术用不了。工信部:不可能。
前段时间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空气充电技术,功率5W。从小米的宣传视频可以看出,这项技术确实很科幻,但在国内可能用不上。
就在今天,工信部在《无线充电(送电)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中提出,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额定发射功率不得超过50W。有米线很奇怪。小米的空充只有5W,为什么不能用?
原来小米的空中充电是通过毫米波实现的,毫米波的频段在30-300 GHz之间。
在工信部的征求意见稿中,除了规定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额定发射功率不得超过50W外,还规定频段为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显然,毫米波不包括在这些频段内。换句话说,如果征求意见稿最终确定,小米显示的空中充电将不符合国内规范,无法使用。
无独有偶,小米已经发售55w无线快充,也有消息称小米11pro+将配备67w左右的无线快充,甚至实验室需要80w无线快充,但这些都超过了征求意见稿中50w的规格。最后,这些技术可能都被浪费了。
除了小米,在快充领域深耕多年的OPPO也在去年7月发布了自己的65w无线快充,同样没有达到征求意见稿中的功率限制。
对于为何出现这样的规定,工信部表示:这是为了规范无线充电(输电)设备有序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避免对依法开展的各类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个人感觉无线电频率资源的使用确实需要更加合理有序,否则可能会干扰无线电信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最终目标能够实现,手机无线充电的“竞争”也将告一段落,因为现在很多手机厂商的无线快充技术都达到了50w。
至于未来的空中充电技术,目前看来,小米毫米波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另外,在华为的专利资料中,我们发现了利用远距离激光实现远距离充电的专利,这是华为在2019申请的,但未来可能会成为实现远距离充电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