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熟悉科大讯飞的人来评价刘庆峰总统。
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刘庆峰以优异的成绩每年获得奖学金。1998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最高荣誉“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大学生最高荣誉——“五四奖学金”、郝建杯。因为专业成绩突出,被选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发中心1995共建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参与科研。1995至今,一直是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项目“KD系列中文文语转换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立志“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说话”。1998毕业后成为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福建)总工程师,从1999成为科大讯飞公司总裁。负责核心研发和产品战略,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语音技术研究的第一线。目前已受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提出了“基于LMA模型的语音合成新方法”、“基于数串外推的韵律构建模型”等创新方法。研制成功的KD系列中文文语转换系统不仅获得了65438至0998的国家863鉴定第一名,而且首次达到实用阶段(自然度3.0分)。第一作者撰写的文章《一个中文语音平台——天眼华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获得了首届中文语音处理国际会议(1998 65438+2月,新加坡)语音合成领域唯一的“最佳学生论文奖”。KD系列中文文语转换系统还获得了200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庆峰为第二获得者,第一获得者为其导师王仁华教授)。1998年首次提出“基于听觉感知的定量语音合成”方法,并在博士论文中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指导科大讯飞及其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路线,也是保持科大讯飞基础研究领先地位的最关键壁垒之一。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刘庆峰率先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的十余项重大重点项目,带领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研制成功的InterPhonic语音合成平台(国家十五863重大项目“面向网络和内容的语音信息应用处理平台”的主要研究成果),使机器合成语音的效果在业界首次超过普通人的说话水平(自然度评分4.3),2003年2月被科技部评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2004年6月5438+10月举行的最新一轮国家863语音合成评比中,InterPhoinc系统在包括ATR、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语音研究机构在内的最终评比中以大比分获得各项指标第一名。
因为刘庆峰在语音技术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2002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4年被中国科协、人事部、组织部授予“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中国科协授予“中国科协寻求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刘庆峰在这些国家级重大奖项中对安徽历史的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合肥科学城的科技品牌形象。
除了在语音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外,刘庆峰还为汉语语音技术的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生毕业时,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薪聘用,决心将中国人手中的汉语语音合成技术全面产业化。他带领一批HKUST优秀毕业生,于1999年6月创办了科大讯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在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始终坚持“立足”的产业发展理念:必须保证核心技术世界领先(“立足”),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广应用(“立足”)。经过几年的发展,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已应用于全国各地,不仅覆盖中国大陆近30个省份,还覆盖港台地区、新加坡、日本、北美等市场,成功应用于电信、证券、银行、电力、教育等20多个行业,被奥组委和863专家组确定为“面向奥运的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科大讯飞的语音产品已经占据了语音合成主流应用市场的80%。2003年被中国通信行业最大的刊物《通信世界》评为“中国通信行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十大企业”,彻底改变了99年前中国语音市场几乎被国外IT巨头垄断的局面。科大讯飞的市值也从创业时的300万元,增长到2006年6月联想和英特尔联合投资时的2.2亿元,两年增长了70倍,创造了中国IT史上的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