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范围是什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就特定工程的施工完成、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和工程保修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建设工程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与其他建设工程一样,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合法性风险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建筑市场合同文本,充分反映合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不使用标准合同文本,而是使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签订合同。通过自制、笼统、模糊的文字条件,转嫁项目风险。

2.建设工程不依法招标和违反法定程序的风险。

建设部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中做了相应的规定。招标投标内容是订立施工合同的基本依据,招标投标活动应当公开、公平、公正。发包人和承包人违反上述法定程序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

建设部报送的《建设工程报建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凡未报建的建设工程,不得办理招投标手续和颁发施工许可证,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承担该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因此,凡是没有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基本建设计划,或者依法应当报批而未报批的建设项目,都是无效的,因为项目建设本身是违法的,即合同标的是违法的,签订的合同也是无效的,因为没有法律依据。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体违法。

合同当事人的资格是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合格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施工合同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合同签订主体是否合格。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包括发包人和承包人(包括总承包人和分包人)。发包人是建设项目的所有者或经营者,是项目投资、经营和管理的责任方。承包人是发包人认可的具有工程承包主体资格的一方。合同双方或一方不具备建设工程相关法律规定的主要条件,将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

4、违反分包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

分包是指承包人承包工程后,将承包的施工任务转让给第三人,转让人退出合同关系的行为。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筑工程承包资格,低价中标。中标后,他们将工程肢解,以较低的价格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队。这些承包商缺乏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最终与业主和分包商形成资质之争。

5.“黑白合同”引发的风险

建设单位与招标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黑白合同’的问题相当突出。所谓黑合同,是指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不仅公开签订合同,还与中标单位私下签订合同,迫使中标单位提前以资承包,压低工程造价。黑合同违反了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极易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隐患,损害建设方利益,最终损害施工方利益。

6、建设工程合同价格计价型风险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八条对建设工程价款的种类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和可调价格的确定。不同的建设项目应选择不同的价格类型,并制定相应的限制性条款。对于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固定价格合同,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价格不会因价格变化而调整,发包人承担的风险最小,承包人承担的风险最大,因此发包人在订立建设工程合同时往往采用这种合同方式。

7、工程款支付的风险

拖欠工程款是建筑市场的顽疾。从一些政府项目到房地产开发商,都不同程度地打出拖欠工程款的黑牌,损害建筑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迫使一些农民工跳楼、跳河索要血汗钱。在贪官的操控下,一些政府项目在工程招投标等环节弄虚作假,中饱私囊,使得拖欠工程款一度愈演愈烈。工程款已成为最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之一,严重困扰和损害了施工企业的权益。

8、项目的法律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不要求发包人先行支付工程款或部分工程款,而是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施工。工程建设达到一定阶段或工程竣工后,发包人支付预付款。发包人通常以“白纸黑字合同”、“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或履约保函”、“借款合同”等形式签订预付款合同或预付款条款。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预付款过多,承包商经常面临来自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施工人员和贷款银行的大量压力。此时,承包商不仅要为项目建设筹集资金,还要面临因自身违约而需要向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因此一些承包商可能会偷工减料,降低施工标准,或者干脆将项目整体分包出去转嫁风险,这更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风险境地。

9.材料价格风险

根据我国《建筑法》规定,建设工程的材料供应有两种方式:发包人自行供应或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采购。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造价的70%左右是材料费用,因此承包商必须采取措施防范材料价格风险。但是材料价格的涨跌是正常的,但是对于承包商来说,任何一个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0,工程索赔的风险

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害者的权利,是承包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一种手段。因此,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工程赔偿内容的条款,防止因合同约定不明确而产生误解甚至纠纷导致索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