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科研课题?

第一,要深刻反思当前教师选题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育研究课题,就是研究者在教育领域中想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一个教育研究课题一旦确定,就意味着整个教育研究的任务和方向也就确定了。教育研究的主体关系到教育研究的价值,决定着教育研究的成败。所以有人形象地把教育研究课题的确定比喻为整个教育研究过程的核心。教育研究选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经验不多的新手,往往选择的教育研究课题过于宽泛,个人研究精力难以驾驭;或者说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课题的研究任务远远超出了个人的研究范围。选择这种“太大太难”的课题做研究,往往会导致研究难以运行在科学有效的轨道上。课题的研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随便说说所谓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会严重挫伤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也会给教育研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损害教育研究应有的尊严——尊重事实。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上出现上述“太大太难”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1,缺乏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的技巧。

研究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时需要做好“从‘问题’到‘课题’的选择”。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教育问题的实际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通常只代表研究中涉及的领域或类别。研究者要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对问题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选择一个可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

例如,一位研究者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儿童英语教育”,有的甚至声称“英语教育”是该幼儿园的特色,学前教育圈有一种隐约的“儿童英语教育”倾向。研究者认为有必要也有能力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那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时,她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所涵盖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笔者看来,就内容而言,这个问题(幼儿园英语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小”问题: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原则、途径、方式、方法、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幼儿英语教育教材建设、教具设计与环境创设的研究,幼儿英语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其他课程学习内容的研究等。至于采用的研究方法,至少有文献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就研究对象而言,城市公园和乡村公园有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等一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小”问题作为重点研究。显然,如果研究者直接把发现的问题作为个人的研究课题,即“幼儿英语教育研究”,这个“课题”的范围可想而知。很多幼儿园教育研究初学者之所以选择一个“大”课题,是因为他们可能直接把“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相反,如果研究者仅用教育行动研究法来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方法问题”,则更为合适和可行。

2.有一种像专家一样进行研究的心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一直游离于研究者之外。在他们看来,教育研究似乎是大学或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专利。所以,一旦把教育研究的权利还给久未谋面的老师们,他们就只能战战兢兢地尝试按照专家研究的范式开展一些研究,就有了像专家一样搞研究的心理。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幼师在谈研究的时候,好像一定是别人没做过的事,研究的结果最好。

填补一项空白”,或者必须是“实验性研究”,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才属于“规范性”研究。所以每次选题,总会在题目的“创新”和“规范”上绞尽脑汁。众所周知,越是想在专家研究层面实现课题的“创新和规范”,离他们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实际研究能力越远,研究的“可行性”就越小。这可能是部分幼师选择“难”题的原因。

这是由于专业培训和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不同。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像专门研究艺术的专家一样进行研究,用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评价或管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现实的。比如,对于很多幼师所看好的“实验研究”,且不论过去的“多因素设计”还是现在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整体因果关系”的发展,一些幼师在“关于××××的实验研究”的报告中,经常谈到如何开展实验。实验因素有哪些?)介绍很少或者很模糊。至于无关因素,如何有效控制?实验结果是如何可靠地获得的?等等,什么也别说。从这样一份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推断,一些幼儿园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实验研究”的一些基本规范;换句话说,幼儿园教师参与科研的强项不是“实验研究”,或许“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更适合他们。这样的事实怎么能像专家一样研究呢?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研究者意识到教师的教育研究应该不同于专家的研究。这不仅在于他们教育研究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即所谓的“顶天立地”研究,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范式要有所不同,包括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性质、特征的理解和建构,以及相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总之,专家研究的范式不能简单地强加于教师的教育研究。就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标准和来源而言,目前许多专家越来越倾向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的研究课题应该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是他们有兴趣研究的问题,是与改进和提升其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是真正需要以课题形式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他们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路”。

二、掌握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能不能选到好的课题,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职业修养(职业敏感度和职业洞察力)以及研究者参与教育研究的具体取向。当然,还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常见的选题方式,尤其是对于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初学者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他们从事教育研究的“必修‘一课’”。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从教育实践中选题是由教师教育研究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从这种方式来选择题目,更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难题中培养和塑造人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脑力劳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比如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老师头疼的“淘气孩子”。

“那么,“淘气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原因?以及有效的教育策略等等?无疑,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选题,更能体现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从争鸣的问题中选题往往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如果能从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争议问题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就可以检验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龄前儿童能否学习外语的问题上,有人主张教孩子学习外语,认为学龄前时期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可惜;也有人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单调枯燥的学习不应该占据孩子的童年。在这种僵局中,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课题进行实证研究,如“大班幼儿英语学习的实验研究”、“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等。

(3)从盲点的问题中选取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有些可能被忽略,有些可能是新的。这样的问题往往被人忽视或忽略。特别是对于一些跨学科的问题,研究者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很容易处于“盲点”状态。如果研究者能敏锐地从“盲点”问题中选择一个题目来做一些研究,往往更容易出成果。如“儿童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儿童生态教育研究”等。

2.从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话题

一般来说,研究人员通常会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更加全面和深入。如果从题目切入,不仅有助于挖掘出有价值的题目,也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因为,研究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感兴趣,所以即使在研究中遇到困难,研究者往往也能持之以恒,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工作中。

3.理论研究的选题。

教育领域有大量的理论文献,需要教师去学习和理解。加强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①跨文化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一个特征,可以选择从某种理论角度进行验证和借鉴的行动,即重复已有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例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者验证了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以及瑞吉欧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大陆的实践研究等。,属于这类题目。

②教育研究可以从整理和学习教育遗产入手。当然要关注国际发展趋势,加强国外学习,但不能因为“崇洋媚外”而削弱本土优秀教育遗产的传承和繁荣。就学前教育研究而言,如果每个人都能深入学习陈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或许在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吵吵闹闹,甚至迷茫。

4.从研究计划中选择一个主题。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领导,都会根据国家四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定期制定教育科研计划;各级教育研究会和各种教育杂志也会提供一些课题。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胜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