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厂安全评价
水电厂安全评价包括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管理三个方面。下面我整理了关于水电厂安全评价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交流~
一、生产设备的安全评价
(1)水轮机
1.水轮机整体运行工况
(1)水轮机导水轴承摆动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2)水导轴承的振动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3)机组运行过程中对蜗壳水压、顶盖水压、尾水真空的监视是否完善。
(4)运行机组的导叶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导叶继电器的活塞是否卡死或其它异常情况,控制环和曲臂是否转动灵活,控制环是否跳动。
(5)机组运行时顶盖和导叶套筒法兰面是否有异常漏水现象。
2.涡轮本体的技术工作条件
(l)跑步者。(1)转轮叶片的气蚀和磨损情况(气蚀、磨损面积和深度)是否严重,转轮叶片与上冠、下环的焊缝是否有裂纹等缺陷。(2)引流锥紧固螺钉是否有个别脱落,加强焊缝是否有裂纹。(3)转轮叶片是否有裂纹或变形,转轮与水轮机轴连接螺栓的安装是否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4)转轮上下迷宫环之间的间隙是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导水机构。①导叶的状况。导叶是否磨损和气蚀(气蚀面积、深度等。)背面都严重;导叶密封面是否完好,端面与立面间隙是否超差。③导叶继电器。导叶继电器的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地脚螺栓是否松动;继电器动作是否灵活,漏油是否超标;继电器的按压行程是否在规定值内;销轴式导叶接力器的主轴锁紧装置是否能正常投入和拆除。(3)双臂连接螺栓紧固、不松动,剪切销和信号装置完好。
(3)轴承和主轴密封:①水导轴承是否有以下缺陷:旋转油盆漏油;轴瓦温度过高,超过或接近极限,危及冷却器安全运行;轴瓦处理不彻底,如黑金、脱胎裂纹等。轴承间隙超标;瓷砖表面接触点超出规定范围,局部非接触面积超标。(3)轴封不喷水。
(4)蜗壳和尾水管:蜗壳表面的防锈层是否完好,拼接焊缝是否有缺陷;尾水管壁的气蚀和磨损是否严重;十字送风架是否完好,送风管道根部是否固定牢固;供气装置是否正常投入运行。
3.油压装置和速度控制系统
(l)油压装置。(1)油底壳和溢油箱是否泄漏,油底壳内的过滤网是否有缺陷;②压力油箱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3)油泵及油泵电机是否存在隐患,运转是否正常,启停动作是否可靠;④安全阀、工作油泵和备用油泵动作值的设定是否符合要求;(5)当油压降至紧急油压时,紧急停机压力继电器是否能按整定值要求正常工作;⑥压力罐自动供气装置和油池油位信号装置及动作是否准确可靠;⑦油压装置所用油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⑧压力油箱油位指示是否准确,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⑨压力油箱是否按时进行探伤检验。
(2)总督。(1)调速器电控箱是否有定期计量测试记录,是否存在影响运行的隐患;②电控箱的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是否能自动切换;(3)当测速装置输入信号消失时,机组能否保护负荷不影响机组正常或意外停机;(4)调速器机械柜是否有定期测试记录,是否存在影响运行的隐患;⑤电液转换器是否动作灵活,是否纳入定期检查维护;⑥调速器的启停时间是否满足现场规定的要求,每半年检查一次;⑦调速器运行是否平稳,是否有振动抽动;⑧调速器机械部分是否卡涩或生锈,汽轮机油油质是否合格;⑨紧急停机电磁阀能否正确动作,是否每半年检查一次;⑩甩负荷时,调速器的动态品质是否符合要求;
11飞片电机和飞片:飞片电机温升是否过高;飞摆电机与飞摆是否同心,转动是否灵活,飞摆针塞是否卡死;离心飞摆的径向和轴向摆动是否超标;飞摆钢带是否有裂纹等缺陷。12电液转换器线路的内阻和绝缘电阻是否满足线性度要求;13电液调节装置的特性是否满足线性要求;14速度死区是否符合标准;15调节装置在电站正常工作状态下是否具有抵抗各种干扰源的能力;16电路之间、电路与外壳和大地之间的绝缘是否符合要求。
4.主阀和油压装置
(1)主阀。①是否存在危及主阀体安全运行的隐患和重要缺陷;②主阀是否能被流水关闭;③是否存在危及旁通阀和旁通手动阀安全运行的隐患和缺陷;(4)主汽门继电器有无隐患、缺陷、泄漏;(5)主阀开关时间是否符合规程要求;6.主汽门闭锁装置正常,闭锁能正常投入;⑦主阀关闭是否严密、水密;⑧操作系统的液压阀和控制阀是否堵塞。
(2)油压装置。(1)油底壳和溢油箱是否泄漏,油底壳内的过滤网是否有缺陷;②压力油箱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3)油泵及油泵电机是否存在隐患,运转是否正常,启停动作是否可靠;④安全阀、工作油泵和备用油泵动作值的设定是否符合要求;(5)当油压降至紧急油压时,紧急停机压力继电器是否能按整定值要求正常工作;⑥压力罐自动供气装置和油池油位信号装置及动作是否准确可靠;⑦油压装置使用的油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⑧压力油箱油位指示是否准确,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⑨压力油箱是否按时进行探伤检验。
5.辅助设备
(1)油系统。①齿轮油泵的供油和运行是否正常。②是否存在危及压滤机安全运行的缺陷和隐患;③真空滤油机的油泵是否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缺陷和隐患,真空泵是否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严重缺陷;真空泵润滑箱油质、油位是否正常,真空泵冷却水水质、压力是否满足使用要求;(4)清洁油箱的油质是否合格,是否定期进行注油试验;⑤油系统的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可靠;⑥管道和阀门是否有泄漏。
(2)空气系统。①储气罐。本体是否存在严重缺陷,是否定期检验,是否存在缺陷置之不理继续运行的现象;储气罐的安全阀是否能正常工作,并定期检查。②空气压缩机及附件。空压机机体是否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严重缺陷和隐患,备用空压机是否能正常投入运行;空压机排污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空压机各级安全阀能否正常工作。③管道阀门是否有泄漏。
(3)技术供水系统。①技术供水系统的主、备用水源是否安全可靠,水质是否符合要求;(2)机组冷却水的水压和流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滤水器和过滤网是否存在缺陷,两组滤水器能否互为备用;(4)检查排水泵是否有缺陷,备用泵能否正常投入运行,泵轴承润滑油油质。
,油位正常;⑤喷射泵是否能保持稳定持续的正常排水;⑥离心泵是否有故障,备用泵能否正常投入运行,泵轴承润滑油油质、油位是否正常;⑦深井泵是否有严重缺陷,轴承润滑水供应是否正常,润滑油油质、油位是否正常;⑧喷射泵能否正常工作,保持持续稳定的排水;⑨当集水井水位超过极限时,报警装置能正常动作;⑩管道和阀门是否有泄漏。
(2)水轮发电机
1.水轮发电机的总体运行条件
(l)水轮发电机各部分的摆动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2)水轮发电机各部分的振动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3)机组冷却水供水管道进出口是否畅通,供水压力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机组各部分轴承的运行稳定温度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5)发电机定子绕组、铁芯、热风和冷风的运行温度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定子和转子是否有局部过热和异常温升。
(6)机组运行时,下导油盒是否有甩油现象。
(7)高压油顶转子装置(制动装置):①各制动器是否漏油,严密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②制动器与转子制动环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制动系统的管路和阀件是否有泄漏;(4)高压油顶转子装置在启动前是否能顺利吊起转子,活塞是否能自动复位,停止时是否能准确投入制动并自动复位。
2.发电机本体主要技术条件
(l)发电机转子各磁极的磁极键是否松动,点焊是否牢固。
(2)转子风机是否有裂纹等缺陷。
(3)转子底部的制动环和固定螺丝是否存在隐患。
(4)与推力头卡环相匹配的发电机主轴颈在最近一次大修或小修中是否经过检验,检验报告和记录是否完整。
(5)各轴承的技术状况。①推力轴承(A级合金瓦):各瓦面是否完好,各瓦受力是否均匀,瓦面接触点和局部非接触面积是否在标准范围内;B级弹性金属塑料瓦:各瓦瓦面是否完好,是否有脱胎、起壳、裂纹等缺陷;各瓦受力是否均匀,瓦面磨损值是否超标。(2)导轴承(上导、下导)瓦面是否完好,是否有脱胎、起壳、裂纹等缺陷;瓷砖表面接触点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局部非接触面积是否超标;各导轴承瓦间隙调整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③其他与轴承相关的项目:各轴承油槽是否有泄漏;各轴承油冷却器是否有漏水或其它缺陷,是否按要求定期清洗、检查和水压试验;轴承油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油位指示是否真实。
3.计划维护
水轮发电机的计划大修或小修是否逾期,设备的技术状况是否属于上次修理。
4.技术数据和设备标志
(1)设备编号和标识。(1)阀门编号和开关方向齐全清晰;(2)管道油漆及色环、介质名称、流向标志是否齐全清晰;(3)主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名称、数量和旋转方向是否完整、清晰;(4)操作面板、仪表盘控制开关、仪表保险、二次回路连接件名称是否完整、清晰,仪表额定值处是否有红线。
(2)技术数据。①设备大小修总结是否及时、完整;②设备的技术档案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3)电气设备的安全评估(见第7节)
(4)热力设备的安全评价
1.发电机部分
(l)发电机油开关油位压力表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2)各导轴承和推力的油位是否正常,油位信号动作是否灵敏、准确、正常。
(3)发电机监视气压和制动气压是否投入正常运行,停机。
(4)发电机温度和油压保护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5)进出口风湿、温差信号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6)定子线圈和铁芯温度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7)转子线圈温度计是否正常工作。
(8)发电机进出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
(9)轴承油温监视表是否正常。
2.涡轮零件
(l)上导及推力轴承、下导及水导温度,各机组检查,调速器油压是否正常投入,调速器油压箱是否有信号并动作停机。
(2)压力油箱回油箱油温表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3)低油压保护是否投入正常运行,并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
(4)尾水真空压力表监视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5)锅炉壳体的压力信号和压力监测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6)钢管压力信号输入是否正常。
(7)冷却水压力信号是否投入正常运行。
(8)水系统(压力表)。(1)冷却水总管压力表正常;(2)轴承水压表、滤水器前后水压表正常;(3)顶盖水压表、水封压力表正常;(4)水导冷却水压力,导、导、推力冷却水压力正常。
(9)油系统。(1)滤油器压力表正常;(2)各机组油箱(油箱)的油位、压力监视、压力信号是否投入正常运行;③机组主阀压力油箱的油位监视和压力监视是否投入正常运行;(4)继电器油压正常输入;⑤推力轴承和下导轴承油位信号输入是否正常;(3)回油箱油位信号正常;(1)主汽门油压装置信号正常;③调速器和电液转换器油压是否正常;(2)油泵出口滤油器进出口压力正常。
(10)蒸汽系统。(1)空压机自动备用压力正常投入;(2)低压油箱压力报警压力位置启动正常;③空气压缩机出口压力是否正常;④高压储气库的监控压力和控制压力是否投入正常运行;⑤对调速油箱供气压力的自动供气是否正常进行监视和报警。
(11)辅助设备。(1)发电机维护喷射泵正常;(3)检修泵是否正常投入;(3)集水井喷射泵是否投入正常运行;④深井泵的泵压是否正常;⑤机组振动监测是否正常。
3.热能工程和其他部分
(l)热工盘(柜)上的电源开关、熔断器、连接件、端子板的名称和标签是否符合规定。
(2)热力电源、自动化的运行和保护,是否有信号连接片切换的运行管理制度。
(3)热工自动化装置投入率是否达到80%。
(4)热工保护投入率是否达到100%。
(5)热工仪表的校准率是否达到目标。
(6)热工仪表校验前的合格率是否达到指标。
(7)设备台账、维修技术资料和规章制度是否齐全。
4.主变压器
主变温度计是否正常投入运行。
(五)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评估
1.水库调度和水管理,水位观测
(l)水位站是否满足水电站运行和水位观测标准的要求。
(2)区域内水位观测设备、水位计、各种水位计、自动测报系统是否正常。
(3)水位观测及成果计算。
(4)水库调度。
(5)水文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水电站大坝
大坝的安全检查。
(2)大坝基础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坝体技术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4)大坝纵缝和横缝是否符合要求。
(5)坝头山体及两侧岸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6)坝内廊道的工况是否满足要求。
(7)大坝观测设施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大坝的主要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3.水电站引水结构
(1)进水塔污水棚运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闸门的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3)导流洞衬砌渗漏流量是否符合要求。
(4)调压井调压阀是否满足负荷变化时水流稳定和水击的要求。
(5)压力管道的运行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6)前池进水渠沉砂池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7)引水建筑物安全运行观测设施性能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8)引水建筑物主要技术文件和图纸的收集和保管是否符合要求。
4.水力发电尾水建筑物
(l)基本工作条件是否存在隐患。
(2)尾水建筑物的抗渗、抗冲、抗淤是否满足要求。
(3)尾水闸门运行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4)主要文件、图纸及相关记录是否齐全。
5.防洪设施
(l)能否在汛期前提前研究防汛工作,制定措施,落实防汛值班和应急抢险组织。
(2)汛期水文、水文预报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3)汛期各种闸门运行是否符合要求。
(4)汛期交通、通讯系统是否有保障。
(5)水电厂汛前检查是否按规定进行。
(6)防汛设备管理维护责任制是否落实。
(6)计算机监控系统
(1)评估内部计算机监控的可用性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评价期内,计算机监控系统记录的开关量(电和非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3)监控系统是否能自动或根据运行人员的指令实时打印记录,主要设备的各种运行、事故、故障记录及相关参数、表格是否定期打印。
(4)监控系统是否通过增减指令或改变给定值来调节机组出力。
(5)监控系统能否根据负荷曲线或预定的调节原则,或上级调度员实时发送的有功功率给定值,以节水多发电为目标,兼顾最小旋转备用,在避免振动、空化等条件约束下,确定启动组合方式和最优负荷分配。
(6)监控系统能否采用计算机联网数据通信,同时实现远动功能,或电厂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否采用远动规约互联,实现上级调度对电厂的远动功能。
(7)监控系统能否进行以下管理:
1)自动统计主设备运行小时数、切换次数、事故次数,建立主设备运行档案。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编辑并打印操作票。
4)存储继电保护整定值。
5)对事故处理和其他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8)监控系统的报警是否完善和正常。
(9)评价期内监控系统的厂内通信是否正常。
(10)监控系统的自诊断、自恢复、掉电保护是否完善正常。
(1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监控系统设备标志是否齐全统一,警示标志或安全标志是否齐全。
(13)计算机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I4)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15)监控系统的职责分工是否完善,运行管理、维护管理、技术管理是否清晰完整。
(16)监控系统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17)计算机监控系统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18)监控系统的电缆敷设和截面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l9)监视系统电源是否安全可靠。
二、劳动安全和工作环境评价
(1)劳动安全
1.电气安全
(l)绝缘操作杆、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便携式接地线等电气安全用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电钻、电动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水泵、砂轮锯、空气压缩机等移动电动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电动工具是否有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具体规定,是否严格执行。
(5)动力及照明配电箱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是否生产和非生产电机、电器等。应接零或接地已被可靠地保护接零或接地。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敷设是否有管理制度,现场临时用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8)电气工作人员是否普遍掌握触电急救和心肺复苏术。
2.高空作业
(l)安全带(使用中)及其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脚链和吊板(在制品)及其储存和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现场搭设的脚手架和安全网及其存放和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活动梯子平台(包括梯子、高凳等在制品)及其存放和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安全帽的形状、材质和现状,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架子工是否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是否有合格证,是否按期复试。
3.起重作业的安全
(l)各种起重机(龙门吊、桥式起重机、汽车、履带吊等移动式起重机和斗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各种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垂直电梯(载货)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手动葫芦(倒链)、千斤顶和手动绞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是否吊装钢丝绳、纤维绳(麻绳、棕绳、棉绳)、吊钩、卡盘、夹头、吊环等。按要求定期检查和测试。
(5)起重机司机是否经过专门培训和考试,是否有合格证,是否按期复审。
(6)电梯(载人、载重生产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是否严格执行电梯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责任制。
焊接
(l)氧气瓶、乙炔瓶等高压气瓶的存放场所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2)交流和DC焊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焊工、气焊工是否经过专门培训和考试,有合格证,并按期复审。
(4)电石桶的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机器
(l)钻机(固定式和移动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砂轮机(固定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冲剪压机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符合安全要求。
(5)机械转动部分的安全护罩和保护柱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带电作业是否符合规定。
7.爆破压力焊接是否符合规定。
(2)工作环境
1.生产区域的照明
(l)控制室的照明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安全要求。
(2)主厂房的照明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要求。
(3)母线室和开关室的照明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安全要求。
(4)升压站照明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安全要求。
(5)楼梯照明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安全要求。
2.生产区的梯子
(1)钢制斜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2)钢制直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钢平台(包括人行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生产区的地板和地板
(1)楼层和地面孔洞的栏杆、盖板、护板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设计和现场安全要求。
(2)厂内车道和人行道无障碍物、无工业垃圾等。很可能导致摔倒或擦伤。
4.抗噪声
(l)值班室噪音是否达标。
(2)噪声源点是否设有隔音装置且效果良好。
5.行车安全
(1)各类机动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是否有机动车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机动车驾驶人是否持证或者驾驶证。
6.防火防爆
(l)各级防火责任制是否健全。
(2)是否建立专职、群众性消防组织,是否定期培训或训练。
(3)是否有消防器材配置清单,是否有定期检查制度,是否严格执行。
(4)禁火区域和部位是否有明显、规范的禁火标志。
(5)禁火区(包括电缆夹层)是否有动火管理和动火工作票制度,是否执行。
(6)是否有远程启动装置、定期测试制度及是否落实。全厂停电时,消防泵是否有外接电源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消防水源不中断。
(7)消防用水设施和系统(包括高位水箱)是否完善,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8)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9)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和储存是否有健全的制度,并得到落实。
(10)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和建筑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1)工厂内电缆着火时,是否有正压式消防呼吸器用于灭火?
7.抗震性
(l)设置地震监测点的单位是否坚持按规定进行监测,记录是否正确完善。
(2)主要厂房和建筑物是否经过抗震鉴定。
(3)对抗震鉴定不合格的建筑物是否采取了加固措施。
(四)是否制定了防灾救灾措施计划。
(5)是否根据地震预报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主变压器、蓄电池等设备采取了抗震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