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只有道士吗?遗迹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从化学成分上看,如果舍利子是高僧火化后留下的结晶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基本不含有机物,因为高温焚烧足以将所有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物质并释放到大气中,而传言很多舍利子有一股怪味,从物理和化学角度来看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高温燃烧的物质,有机物会被消耗掉,怎么会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呢?
至于晶莹剔透或五彩缤纷的遗物,那就不算什么了。不同颜色的烟花是由于粉末中添加了不同的化学元素,如钠呈现黄色,铜呈现蓝绿色等。在二氧化硅中加入金属元素,通过烧结可以生产出彩色玻璃。
目前科学上认为遗迹来源于人体内的碳酸盐晶体,很多情况下会形成钙结节。血液中的钙沉积在内脏长期出血后会形成钙化点。人体内脏器官,尤其是有腔但缺乏酸碱物质的器官,如胆囊、肾脏、输尿管等,会因物质不断滚动堆积而形成结石。
无论是钙质结核还是结石,多由无机物形成,在火化过程中难以被燃烧消耗,但可能在高温环境下与人体内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晶莹剔透或色彩斑斓的烧结晶体,也就是所谓的遗物,简单来说就是石头等物质,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如果存在的话,基本都是人强加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舍利子当然不是高僧可以形成的,而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形成的。只是有一定的几率。不是每个人体内都有大的钙结节,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结石。大部分人火葬的结果是软组织被烧掉,骨骼、牙齿等硬成分可以借助无机骨骼保存下来。保存骨灰其实就是保存下来的骨头燃烧后剩下的无机矿物质。
其实我个人觉得舍利子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点。首先,他们必须是在死前已经达到道的高僧。信奉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然后这些高僧死后火化,留下一些烧结的晶体,可以称之为舍利子。
对于现代科技来说,分析舍利子的化学性质并不难。难的是说服舍利子的主人拿出舍利子,切一些样本进行分析,因为这关系到信仰,收藏者会把它们当成圣物。但是,遗物的制作是有专利的。一般来说,将骨移植物、二氧化硅等材料放在一起煅烧,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遗物。
所以不可避免的是,很多流通的佛宝其实都是假的。佛教珍宝的流通虽然不能说是基于信仰的交易,但性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有利可图,当然有人会生产假的舍利子来从中获利。他们不怕遭报应吗?当然不是,因为科学不支持所谓的因果报应,钱是真实存在的。
一些展出的佛教文物有很大的缺陷,更不用说高僧的数量了。按理说长骨的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无机骨架的体积、质量甚至密度都会变小,但有些展示的舍利子看起来比正常人的手指还粗,所以物质守恒定律在这里不成立。当然不是。但是,这个东西是各种信仰的事,信在那里。不信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