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发展简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余的或退役的飞机被改装成专门的研究或目标飞机,成为现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开始显示出其在侦察任务中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在1955年至1974年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期间,无人机被频繁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在1982中,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发起了一项军事任务,将无人机作为其他角色。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期间,“侦察兵”无人机系统曾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国防军主要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情报收集、跟踪和通信。
在1991的沙漠风暴战役中,美军曾经发射过一种专门用来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了其他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199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了两架试验机:X-36实验型无尾无人战斗机。机长5.7米,体重88公斤,相当于普通战斗机体型的28%。这种飞机使用的离散副翼和转向推力系统比传统战斗机更灵活。水平和垂直尾翼不仅减轻了重量和张力,还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无人作战飞机将执行的理想任务是压制敌方防空、拦截、战斗损失评估、战区导弹防御和超高空攻击,特别适合在政治敏感地区执行任务。
在20世纪末之前,它们只是比全尺寸遥控飞机小。美国军方对这种飞机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它们提供了低成本和高度灵活的作战机器,可以在没有机组人员死亡风险的情况下使用。
90年代,海湾战争后,无人机开始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美国军方曾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海湾战争中购买并制造了先锋无人机作为可靠的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充分认识到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竞相将高科技应用于无人机的研发:新型机翼和轻型材料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提高无人机的图像传输速度和数字传输速度。先进的自动驾驶仪使无人机不再需要陆基电视屏幕导航,而是按照程序飞到悬停点,改变高度,飞向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