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迎来AI芯片龙头股“先锋”,奔向寒武纪千亿蓝海市场。

7月20日,AI芯片明星企业寒武纪正式登陆科技创新板。发行价格为64.39元/股。至此,创立4年68天的“AI芯片独角兽”首次在二级市场与投资者见面,a股市场迎来AI芯片龙头股。

寒武纪早就出名了:处于人工智能的“风口”,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被视为低调的“实干家”。但由于产品精良,产业地位高,谈及AI芯片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寒武纪,就像它的名字在地质时代有开拓意义一样,寒武纪是国产AI芯片的开创者。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寒武纪上市意味着科技创新板注册制中“优秀企业”的评判标准多元化,意味着创新物种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生根发芽。在寒武纪,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大众的手段,有利于崇高目标的实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毫无疑问,创新型企业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们雄心勃勃,但长跑才刚刚开始。”三年营收增长50倍,40亿现金,处于“新基建”的机会窗口期。正如其创始人陈所说,寒武纪站在了一个伟大征程的起点上,未来是一片蓝海。

投资者来科创板AI芯片龙头股。

2016年3月,陈创立寒武纪,2020年3月,上交所受理寒武纪科技创新板上市申请。四年,硬科技明星企业通过注册制走向公众投资人。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寒武纪有着深厚的基础,技术和产品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券商研报显示,寒武纪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全面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开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凭借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较早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产品化,特别设计的通用智能芯片架构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寒武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7万元、4.44亿元,2018、2019年增长率分别与上年相比,

招股书显示,寒武纪公开发行40,654.38+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65,438+00.02%,规模不大。寒武纪融资25.8亿元,主要来自发起人、投资子公司和其他战略投资者,后者包括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均为与寒武纪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及其子公司。

与SMIC等历史悠久的芯片公司相比,寒武纪的成功上市开启了注册制硬科技独角兽公司的成功上市,搅动了一池春水。

长期以来,a股市场有着严格、固定的审核标准,使得一些创新型科技企业无法登陆a股市场,寻求纳斯达克这样更“宽容”的市场环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虽然上市时盈利能力达标,但上市后业绩“变脸”、后续发展乏力的例子很多,这不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

杰德不以目前的盈利能力为唯一标准。如何留住一个潜在的伟大企业?科技创新板的设立和注册成为人们普遍期待的转折点。寒武纪虽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产品性能与ARM、英伟达、英特尔、华为海思等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并驾齐驱,部分指标甚至领先于竞争对手,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长跑运动员“用长线钓大鱼”

寒武纪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一代云训练芯片及系统、新一代云推理芯片及系统、新一代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补充流动资金。

寒武纪自成立以来,迅速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输出,先后推出了面向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芯片、基于思源100和思源270芯片的云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基于思源220芯片的edge智能加速卡。

2017寒武纪,华为海思被授权使用1A处理器IP,安装在华为Mate10手机上,成为全球首款AI手机芯片。思源系列产品还应用于浪潮、联想等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思源270芯片荣获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就奖。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纪已授权国内外专利65件,PCT专利申请120件。

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为数不多的取得成功产品研发和大规模应用的公司,这也是其大规模投入研发的结果。招股书显示,寒武纪2017年至2019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000万元、2.4亿元、5.43亿元,R&D投资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100%,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目前,寒武纪* *共有R&D人员680人,占员工总数的79.25%,硕士以上学历占60%以上。

对于芯片公司来说,他们在R&D的投资和在寒武纪的投资一样多并不罕见——芯片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计和流,“烧钱”是芯片公司的相同属性。按照一般流程,芯片研发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成品需要“设计进去”才能得到客户的响应和支持,才能进入大规模出货的创收阶段。

硬科技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有本质区别,这首先体现在回收R&D成本的周期上。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芯片公司一旦在R&D成功,护城河就很难被轻易超越,所以回报会像R&D投资一样巨大而长远。

R&D投资的“效率”已成为成败的关键。陈曾说:“芯片的轨迹就是生产产品的速度,产品好不好。”寒武纪进入赛道较早,幸运的是占了先机,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研发效率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成立四年,寒武纪每年都会推出和迭代新品。相比国外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和a股上市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的研发能力是突出的。相比科技创新板企业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纪综合毛利率也高于平均水平。

但是,通往伟大芯片公司的赛跑很长,对长跑运动员的需求更大。投资者还需要树立“长线钓大鱼”的投资心态。寒武纪在招股书中坦言,亏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芯片公司正常的成长过程。特别是AI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引擎,是技术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了未来“钓到更大的鱼”,寒武纪必须继续发展,快速迭代,耐心的投资者将享受到最大的收益。

AI芯片领跑者“横长”的生态路径

当一些初创企业在一个芯片上挣扎求生的时候,寒武纪已经做出了一个芯片,这是“领头羊”的优势积累。

寒武纪业务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智能计算集群、AI推理芯片、ip授权、AI训练芯片。其中,前三项业务在2019年分别产生2.96亿元、7888万元和6877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8.23%、78.23%和99.77%。商业AI训练芯片第四部分是技术制高点。该产品于2020年推出,预计2021年产生收益。

与华为的合作是寒武纪出名的因素之一,印证了寒武纪产品的可靠性,而华为选择了自研之路,也证明了AI芯片作为赛道的重要性。

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消费电子市场对AI智能芯片的需求,包括智能手机、AR/ VR、无人机等。,预计将达到2611亿美元,智能驾驶有望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IDC预测,云推理和训练对应的智能芯片市场将从2017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22%。ABI研究公司预测,edge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93%。

对于寒武纪来说,与华为的友好竞争有利于长远发展。目前,对单一客户的销售比例尚未超过寒武纪公司总销售额的50%。从寒武纪的收入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来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2019年新增云智能芯片、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业务变得多元化。

寒武纪的定位是中立独立的芯片企业,走生态发展路线。如今,经过四年的发展,寒武纪“云缘”三条产品线已经完成,并将继续迭代升级。未来,寒武纪将和英伟达等企业一样,构建独特的生态,延伸到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细分行业。

“云边缘集成的作用就是让开发者省心省力,让我们自己省心省力。云边缘集成是指部署在不同场景的芯片在硬件层有统一的指令集和架构,在软件层有统一的应用开发环境。这可以降低公司和开发者开发不同种类芯片的成本,这是我们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在介绍寒武纪的业务结构时说。

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巨头在成长,寒武纪无疑是种子选手。拥有超过40亿元的现金储备和25亿元的募集资金,寒武纪无疑是比较有实力的AI计算芯片初创企业之一,这是巩固优势的基础。面向征程,寒武纪手握成熟领先的产品和生态的雏形,蓝海在前,只待乘风破浪。文/靳辉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