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猿人洞的历史意义

还原历史

2003年,在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功修复了期待已久的“南京人”复原像。

通过多学科专家的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南京汤山葫芦洞猿人遗址的地理地质背景、南京直立人1号和2号及其伴生哺乳动物的头骨、孢粉、植硅石化石和洞穴成因演化,并利用石笋热电离质谱和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外消旋氨基酸定年数据,明确了南京直立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专家一致认为,南京直立人及其伴生哺乳动物与北京直立人(北京人)及其伴生哺乳动物在性质和年龄上相似。南京唐山的葫芦洞和北京周口店的葫芦洞同时属于古人类的遗址。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吴心之院士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工程师一起,成功复原了南京直立人1的头部全貌。

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李兴学院士等专程来到南京,对“南京人”的头骨进行仔细观察和测量,并制作模型回京深入研究。他本人已经来过两次了。专家对头骨进行修复后发现,南京L头骨是一位265,438+0-35岁的年轻女性,生前可能患有骨膜炎。她具有北京直立人的许多形态特征,与中国不同时代的古人类化石有遗传上的联系。有趣的是,头骨1的鼻和上颌骨的额突在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中很少见,但在欧洲人类化石中较多,说明“南京人”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与其他地区的古人类有过杂交。

南京二号头骨为成熟男性,处于直立人向智人的过渡阶段。2号头骨额骨上的正中矢状突起低而宽,也类似于欧洲和非洲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专家认为,南京人1号和2号头骨为中国古人类持续进化假说和现代人多地域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化石证据。

专家还利用热电离质谱等科技手段推测,当时唐山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古代长江冬季封冻,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冰期。根据石笋年龄和钙片测年,葫芦洞的堆积开始于50万年前,入口封闭于654.38+万年前。因此,关于“南京人”头骨年龄的谜团也解开了。南京人L的头骨年龄约为50万年前,而2号的头骨年龄约为24万年前。

人类“多源”理论

虽然不是南京猿人的化石,但这些化石可以说明654.38+0万年前的苏皖地区非常适合猿类的生长繁殖。在此之前,我国古人类学家吴心之院士和美国、澳大利亚的学者早就提出:多起源说认为人类的发源地不仅在非洲,还在东亚;很多学者认为,苏皖地区是东亚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灵长类骨骼化石在安徽潜山,距今6000多万年。溧阳地区又发现一只4500万年前的中国猿猴。泗洪双沟醉猿在654.38+05万年至654.38+00万年间再次出现。在安徽繁昌发现了240万年前的石器,说明已经进入猿人时期。后来在20万年前的安徽巢湖出现了“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出现在三四万年前的镇江和泗洪。在安徽、江苏这样的范围内,发现了灵长类-猿-猿-智人的化石,为“苏皖地区是东亚人类的发源地”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