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立遗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立遗嘱的原因是:

1,法律的完善

2,观念转变,尊重意外,敬畏生命。

3.自言自语,留言开心。

4.知道如何正确立遗嘱

第一,法律完善,立遗嘱也是年轻人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已生效)规定,立遗嘱人没有年龄上限,所以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需要保持清醒,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从下限看,主要有两种。一个18岁以上,一个16岁以上18岁以下。有一个关键条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法律也保障年轻人立遗嘱的权利,所以请不要评论“你年纪轻轻会立什么遗嘱?”!"

第二,转变观念,尊重意外,敬畏生命。

立遗嘱的年轻人说,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年轻人怕死!

父母生疑: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立遗嘱?

?年轻人不想活了!

逻辑天才?不,这是每个人内心的投射。年轻人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脆弱。

立遗嘱不是写遗书,也不是人们认为生命很快就要结束。有人告诉过你田字2号房间一定紧挨着田字1号房间吗?

我们要讨论的是《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1》中的年轻人,他们的财产类型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97.7%的00后立遗嘱人与银行存款有关,而相比00后,90后立遗嘱人与房产关系更大,占比71.64%。

你以为他们是跟风,其实他们至少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三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从人的动机角度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是主导的,其他需求是从属的。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和满足的。满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人的高层次需求产生之前,低层次需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

马东曾在《奇谈怪论》中总结:“如何面对生死,是我们中国文化缺少的一课。”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知识获取的便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的死亡教育比上一代人多。他们知道,只有谈论死亡,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如果观察年轻人的生死观,会发现生态葬、网上悼念、器官捐献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虽然大多数年轻人离死亡很远,但是立遗嘱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不再焦虑和害怕死亡,而是意味着他们可以面对死者,直接面对死亡。这也是对生命理性的理解。当我们接受死亡,知道死亡必然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坦然地面对它们,更珍惜现状。

在当今时代,遗嘱将越来越成为人们从青年时代就开始规划的一种财产分配方式。

第三,自言自语,留言开心。

遗嘱也是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方式。立遗嘱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过去做一个总结和盘点,回顾自己经历过的,还有的,生命中重要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立遗嘱是一个充满形式感的过程,但是应该说,对于所有人来说,立遗嘱只是一个我们在死前需要完成的责任。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来得及说再见!

第四,知道如何正确立遗嘱

看了《2021中国遗嘱库白皮书》后,我意识到,立遗嘱人去世后,如果其家人不知道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没有发现遗嘱,就有可能导致违背立遗嘱人意愿的遗产分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华遗嘱库于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服务。据悉,这项查询服务目前是免费的,象征性收费0.01元,防止恶意查询。

我身边很多年轻朋友都能接受遗嘱,但不付诸行动。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如何正确立遗嘱。有些人就是给自己准备一个精美的小册子,随时记录自己想说但还没来得及说的话。如果他知道自己的遗嘱可能因为不符合法律规范而无效,他一定会重新学习。但如果中华遗嘱库的服务中心多一些,相信我们会选择直接坐飞机去咨询。我看一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了60多个服务中心,但我市并未开放,相信立遗嘱的年轻人会继续增加。

与其对生死感到悲观和孤独,不如在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中走好路。

参考资料:

《2021中国遗嘱库白皮书》发布,很多“00后”开始立遗嘱。

参考资料:

中国遗嘱库服务中心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