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212.7mm大口径狙击步枪研制中遇到的四大难题。

减小后坐力是设计的第一大问题。众所周知,12.7mm子弹原本是一种大口径的机炮子弹,其枪身装在三脚架上发射。现在在减小后坐力方面,比半自动狙击步枪更难实现肩并肩发射。由于半自动能量在供弹过程中消耗了各种不可逆能量,降低了后坐能量。而12.7mm子弹的直接后坐力接近4 0000 N,如果没有有效的减小后坐力的措施,射手几乎无法承受。另外,肩部接触点和枪管轴线不能保证在一条直线上,即使射手能够承受,也不能保证必要的射击精度。因此,AMR-2除了常用的高效炮口制退器外,创造性地采用三级减后坐措施来降低后坐力。

首先,设计了独特的枪管分级后坐系统(专利技术)。AMR-2通过合理控制炮管运动,成功解决了炮管浮动与精度之间的矛盾。弹丸离开炮口前(内弹道时间约2.3毫秒),射手的可感后坐力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基本不会造成身管轴线的偏差。但炮管后坐时,弹丸已脱离中弹道(约8毫秒),炮管后坐的振动使弹丸飞行的扰动降到最低。枪管后坐系统保证了高射击精度。

其次,AMR-2在弹壳和枪托之间采用了专门设计的弹簧液压缓冲器,在后坐冲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减小后坐力。

最后,AMR-2肩托在金属嵌件外浇铸了最新的军用缓震橡胶,并精心设计形状,保证肩部接触面平直,尽可能增加面积。AMR-2的后坐力只有硬塑料肩托的79狙击步枪的1/10。虽然这个测试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射手可感知的后坐力,但这个橡胶肩托无疑对减小后坐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减小后坐力一方面减少了枪口跳动,另一方面减少了射手的恐惧,为保证极高的射击精度创造了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AMR-2还采用了多项技术措施来提高射击精度。为了保证AMR-2有足够的精度,设计者在枪管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特种膛线,提高了子弹的飞行稳定性,提高了狙击步枪的远距离精度。采用特殊的枪管精锻技术、激光强化技术和镀铬技术,满足高精度大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对枪管的特殊要求。

同时,设计者采用了销平移的击发机构。击发时只有撞针沿枪管轴线与底火碰撞,从释放撞针到击中底火的时间短,可以说是所有击发机构中最有利于提高击发精度的形式。发射机构采用竞技运动枪械的发射器,扳机扣动平稳,扳机力12~18N。

AMR-2的整体布局和小结构非常重视人机工程学的合理性。肩膀到扳机的距离和握把到扳机的尺寸都是严格按照人体最佳尺寸来确定的。表壳上端设计有皮卡汀尼导轨。光学瞄准镜可以在导轨上来回移动,射手眼睛到目镜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调节。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枪的贴颊设计是独一无二的。第一,贴颊板虽然是超硬铝材质,但是表面喷涂了软性材料,接触到人的面部会让操作者感觉非常舒服,而且按下按钮就可以随意调节贴颊板的高度。设计师还精心设计了握把,并在表面加工了精细的防滑纹。枪托配有后手柄,方便右手握持,射手握持非常舒适。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操作和瞄准的舒适性对于提高武器的精度当然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AMR-2的射击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其精度测试中,100米的R50值达到1.8 cm,甚至高于弹道枪使用的标准子弹的射击精度。其中一个靶子R50达到了1.1 cm的惊人水平,也就是说用这个枪打一个100米的乒乓球是非常容易的。12.7mm口径狙击步枪的一大缺点是炮口噪音、炮口冲击波、炮口烟雾(火焰)明显。在反恐特种作战等秘密行动中,狙击手的活动必须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以保证行动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全。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巴雷特M82A1发射时必然会出现尘埃飞扬这样明显的发射特征。而且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强大噪音接近180分贝(接近火炮水平),射手没有耳罩等听力保护装置是无法射击的,但是戴耳罩会严重影响射手与战友之间必要的通讯和无线通讯。12.7 mm子弹的枪口火焰在没有枪口装置的情况下向前喷射近5米,不仅在夜间容易暴露,在危险环境下还可能引起爆炸。可见,必须合理解决上述发射特性,才能满足武器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降低枪口压力和气流速度。为此,AMR-2的设计师专门设计了一款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消声器。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消声器可以降低枪口噪音20分贝以上,达到普通7.62毫米子弹的水平,也就是说狙击手在发射时不用戴耳罩就可以大大增强战场生存能力。而且由于设计合理,这种消声器的有效长度只有20 cm,并没有过多增加全枪的体积,而且可以快速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