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钨发展简史

从1893开始,德国科学家利用三氧化钨和糖在电炉中加热到高温来制备碳化钨,并试图利用其高熔点和高硬度来制作拉丝模,以替代金刚石材料。但由于碳化钨脆性大、易开裂、韧性低,一直没有在工业上得到应用。20世纪20年代,德国科学家卡尔·施罗特(Karl Schroter)发现,纯碳化钨无法适应拉拔过程中剧烈的应力变化。只有在WC中加入低熔点金属,才能使坯料在不降低硬度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韧性。1923年,Schroter首先提出粉末冶金专利,即将碳化钨与少量铁族金属(铁、镍、钴)混合,然后在高于1300℃的氢气中压制烧结,制成硬质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