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姆切雷有限公司合资企业
这两位合作伙伴是在美国新泽西州拉威的默克研究院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宣布这一消息的。默克公司董事会主席柯·贾瑞;默沙东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史;默沙东中国区总裁冯纳西;先声夺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金生;和先声科技总裁张博士出席了签约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出席了签字仪式。
这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合作方式,将汇集一家跨国药企和中国领先药企丰富的R&D和销售经验及资源,从而达到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的。合作将包括双方的产品研发、注册、制造和销售。此外,在合作初期,我们将专注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领域的领先品牌药物。
根据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向合资公司提供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选定的品牌和仿制药组合,包括默沙东/默沙东的舒降之&;reg(辛伐他汀)、科素亚&;reg(氯沙坦)和renitec &;reg来自simcere的(依那普利)和Cinta(苯磺酸氨氯地平)和Sufutan(罗苏伐他汀)。
“默克很荣幸能够与先声夺人合作。先声是中国领先的制药企业,默沙东和先声有着相同的使命,那就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施表示,“同时,合作也是默沙东拓展在华业务战略的重要一步,这与中国政府提高优质药物可及性的目标不谋而合。”
“今天的合作是赛森通过提供创新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任金生说,“这一创新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中国医疗体系的巨大挑战,满足中国患者和其他医疗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先声与默沙东的合作不仅对两家公司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指出,“生物制药产业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默沙东与先声的合作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帮助江苏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更多优质的药品。”
合资企业的成立将取决于双方合作条款的最终确定。
2009年9月,刚刚接手中国市场9个月的冯纳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R&D公司来说,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比任何地方都要快。在全球最有价值的市场中,中国将在三年内成为第三,到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疫苗市场。
尽管对中国市场评价很高,但进入中国20年的默沙东的发展步伐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其渠道推广不尽如人意以及药价过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默沙东主动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舒降之在2010降价52%,成为首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外资原研药。冯纳西坦言,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利润,但换来的是更多医疗机构的覆盖,尤其是基层社区卫生中心。计划中的合资企业将专注于价格相对较低的仿制药,这无疑将有助于默克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默沙东公司2010的课件显示,其业务重点是扩大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尤其是针对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确保产品在每个省市的市场准入,继续加快市场开发和多渠道的市场教育,使产品有效地分销到广大市场;同时,探索建立业务伙伴合作模式,提高产品覆盖率。
冯纳西表示,未来三年,默沙东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三个渠道拓展新的业务能力:一是强化自身业务;第二,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第三,并购。
与simcere的合作是默克在加强自身业务的同时实施的第二个发展计划。
冯纳西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也包括基于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安排。“我们根据中国各地区的城市集群建立了十个大区,分别建立了大区总经理负责制。应该说我们是第一家布局全国的跨国药企。”
恐怕冯纳西也不能只指望一个simcere就能让这十个地区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在未来的市场突破中,他将更多运用M&A手段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以把握中国医改创造的巨大商机。
“中国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医改通常是建立初步的医疗制度,而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基本覆盖全国的医疗制度,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的是解决药品的可及性,提高医保的覆盖面,缩小东西部医疗环境的差异。”冯纳西说。
和默沙东一样,很多跨国制药巨头都看中了中国医改的商机。可想而知,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默沙东能否改变长久以来不温不火的局面,取决于它有多大的勇气去突破自己。
默克并不是第一家与国内制药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跨国制药公司。全球最大制药公司辉瑞与海正药业签署意向书,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通过全球营销平台实现相关药物更广泛的商业化。在辉瑞之前,另一家制药巨头诺华也宣布完成与中国疫苗企业浙江天元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合资程序。
国内药企究竟为什么会吸引跨国制药巨头建立合资企业?医药专家戴浩森告诉记者,跨国药企与中国公司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中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因为跨国药企在技术和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拓展和对中国政策的理解上不如国内企业。而且与国内企业合作生产销售,可以降低跨国药企的成本,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跨国药企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大多会采取并购的方式,但市场上值得收购的好公司并不多,也不一定能收购到。因此,大型跨国药企开始逐渐用“投资”取代“收购”。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默沙东选择与先声夺人成立合资公司,一方面是因为双方业务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是因为先声夺人积累了很多市场渠道和政府关系,这些都是外资企业最喜欢的地方。有了这些关系和渠道,外资药企进入国内市场会更加顺利,这种合作也可以借助默沙东对先声夺人的品牌效应提升业绩。郭凡礼指出,除了默沙东和先声夺人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倾向于与国内制药企业建立合资企业,辉瑞和海正也签署了建立合资企业的合作协议。外资药企与国内药企合作的加速有很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外资药企看中了中国新医改的8500亿蛋糕。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未来几年国外大型制药商将进入专利到期潮。比如辉瑞旗下的重磅药物立普妥,专利即将到期,诺华将失去最畅销的降压药迪奥万和抗癌药格列卫在2012和2015的专利权。专利到期,这些药企迫切需要收购新的企业来平滑业绩。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如渠道困难、政策困难等,而并购国内药企、建立合资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这些困难。比如在诺华与浙江天元的合资项目中,诺华依靠浙江天元长期积累的渠道和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迅速进入国内医药市场。
但外资药企并购中国药企对中国医药行业来说,仍然是利弊参半。一方面可以刺激国内医药行业加速升级。外资药企在技术和药物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外资药企并购中国药企有利于促进中国整体医药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劣势在于降低国内药企的市场份额。外资药企并购中国药企,不仅抢占了国内药企的市场,也抢占了国内药企的部分资源,这将进一步压缩国内药企的市场份额。
simcere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汇集双方合作伙伴的R&D和销售经验及资源,实现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据了解,合作将包括双方的产品研发、注册、制造和销售。此外,在合作初期,我们将专注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领域的领先品牌药物。不过,由于具体合作的细节还有待双方敲定,合资公司的资金规模最早也要到8月份才会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默沙东虽然进入中国已有20年,但发展缓慢。除了药价高,阻碍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销售渠道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默沙东主动将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舒降之降价52%,成为第一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外资原研药。据南都记者了解,此次默克与先声科技的合资公司将有多种合作运营。
默沙东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史将此次与先声夺人的合作视为默沙东拓展中国业务战略的重要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先声夺人是一家从事创新药研发的中国制药企业,也是第一家上市的仿制药。现在是纽交所上市公司,拥有800多人的销售团队,超过65,438+000的战略合作伙伴,超过65,438+0,500的中国经销商,产品营销到4,000多家医院和70,000家药店。
业内人士表示,先声夺人庞大的销售网络对当时在中国市场急需渠道的默克公司非常有吸引力。默沙东可以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仿制药的首次仿制方面为先声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出任先声夺人C E O的张此前曾在默沙东任职,张曾于2007年至2008年在默沙东担任中国区总裁。双方合资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张曲线回归默克”。
随着多家跨国药企牵手国内龙头药企,跨国药企为何纷纷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分析称,目前跨国药企面临两大危机:专利到期和原研药降价。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或联手优质本土药企获得市场扩张,正成为他们在中国的新策略。“默沙东和先声的合资,辉瑞和海正的合资,这波合资潮和Xi安让桑1985和汉江制药厂的合资不一样。Xi安让桑和汉江制药厂之间的合资企业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张“许可证”,以方便和合法地开发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两个合资案例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医药市场。”北京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据了解,跨国药企在中国拓展业务最大的挑战有两个:一是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跨国药企人力成本高导致的对市场底层渗透不足的问题。合资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解决生产成本、分销渠道和国内基层市场的拓展。
此前备受关注的默沙东(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区称“默沙东”)与先声的合作正在迅速进入实践层面。“我们希望在9月1日开始合作销售,以显示我们的互补性。快速见效也是我们合作的一个创新。”先声夺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任金生在16年8月默沙东与先声夺人的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在这次会议上,双方透露了合作的内容以及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