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洞的前世
乌鸦洞里没有乌鸦。奇迹在这里发生了。这里曾经是一个秘密的军工厂,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这里有太多的故事,等待后人去回忆。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取代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快速成长的资本市场需要大量的物资来维持这台庞大机器的超速运转。新旧资本主义国家都向中国这个古老落后的帝国开了口。辛亥革命前后,所有丧权辱国的条约都给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只有发奋图强,实业救国,这个国家才不会被外国欺负。国父孙中山一生主张新知,希望以中国人的智慧,致力于正确的建国之道,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他在清末为革命奔走的时候,正是欧美航空工业起步的时候。他知道,遨游天空,不仅是新时代的国防和国计民生,人民投入的心血和智慧,在实践这个航空梦的过程中,无疑更有价值。1936国际形势日益险恶。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已久,蠢蠢欲动。一大批爱国先贤都知道加强国防军备的重要性,航空力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国民党党部和中国军委以蒋介石50岁生日为由,发起了“献寿”运动。1937“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局一步步恶化,重要港口和城市的沦陷使得外援难以进入。发动机作为飞机的核心部件,更是难能可贵。1939年夏,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兴建中国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厂,以改变航空发动机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1937 165438+10月,国民政府以340多万美元成立了发动机厂筹备处。在美国留学并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的李伯龄被任命为筹备主任(随后是首任厂长)。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李伯龄赴美招收中国留美航空工业留学生,包括李耀子、钱学渠、张如梅、梁守英、程、、沈云干等7位航空工程专家。这些人后来成为工厂原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鼎航空厂的创始人、首任厂长基思·李(Keith Li),原本打算在距离昆明30公里的安宁县六坝村原中德飞机厂办厂。1939年,麻省理工学院李耀子等7名青年博士、硕士奉命向美国莱特公司引进航空发动机。为了摆脱中间商的中间盘剥,他们亲自到工厂采购生产设备,远涉重洋,奇迹般地将500多吨工厂物资沿滇缅公路越过日军封锁线运到祖国西南边陲,准备在昆明建厂。后来由于日军占领法属越南,昆明屡遭轰炸,筹备处屡遭轰炸。出于安全考虑,它被建在贵州省大定县(今大方县)羊场坝吴玉东。乌鸦洞厂房的远景。1942年底厂房刚完工,现场还没清理。工厂建设1941年1月1日,发动机厂迁至大定县羊场坝无涯洞,出于安全考虑,称“运发贸易公司”。工厂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主车间位于乌鸦洞。此洞为天然溶洞,长约100米,高约60米,长约900米。洞前有一块长约50米,宽约80米的空地。羊场坝至贵阳约160公里。当时乌鸦洞旧址正处于抗战时期,交通不便,工厂建设确实困难。缺乏钢筋混凝土,只有就地取材,木材和石材工厂。工程技术人员不辞辛劳,和民工一起在40公里外的山上砍树,从四面八方寻找石源,取石头,然后组织民工背上,运回乌鸦洞。在山洞里,他们用特殊的木石结构建造厂房,可以安装各种精密机床,保证其安全运行,这在中国工业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奇迹。最困扰他们的是发电。没有电,就无法开工建设,甚至连生活用水都得不到。这个地区盛产无烟煤。本来在美国购买了一台燃烧无烟介质发电的蒸汽机,但是到了缅甸后太重,无法公路运输,就低价卖给了印度。他们看到当时西南公路上行驶着大量的炭车,也想用无烟介质造气来驱动退役的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发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新实验,终于成功了,让乌鸦洞大放异彩。当时,美国国家航空委员会的顾问参观了工厂,对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惊叹不已。从这扇门可以进入乌鸦洞的巨大车间,这里曾经是电梯。实际上,从1940 165438+10月到1942 65438+2月,汽车可以在黑暗的洞穴中行驶。经过两年的努力,在这片荒凉的羊场坝上建起了办公楼、车间、宿舍,完成了航空研制厂的整个基建工程。生活区和生产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生产发动机的主车间建在乌鸦洞,是一座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是设备库,二层是机械工程课程(包括机加工、工具制造、热处理、电镀等车间),还有一个五金库。三层为装配课程、成品库、刀具库,总面积10000平方米。洞口的厂房是用精雕细刻的巨石建成的,从远处看很宏伟。洞内有通风设备,使洞内空气流通。洞外的山上散落着各种办公楼和辅助车间。俱乐部、宿舍、学校、服务机构矗立在羊场坝公路两侧,夜晚灯火通明,被称为“小贵阳”。工程师大楼、行政大楼、旧厂区的一角、R&D和生产区。工厂有28名织布工,100名技工,30名学徒和37名士兵。建厂之初,一般技术工人来自航空委从各个兵工厂、飞机制造厂抽调的技术工人;以及来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等。,招聘1941应届毕业生20余名为技师。一个厂长,一个副厂长。下设秘书室、总工室(下辖设计课、作业准备课、检验课、研究课)、工务科(下辖铸造课、机械课、装配课、设备课、采购运输课、控制课)、政治培训部、总务科、经理部、卫生科。为了培养中下层技术人员,开设了三个技术班和一个设备经理班。道达尔* * *培养中级技师286人,技师350人,员工及家属2000多人。这些技术人员后来成为两岸航空业的技术骨干。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当时国内航空界的翘楚。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回忆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么一个小工厂。包括厂长李伯龄在内,共有八名留学生。副局长从德国回来了。总工程师李耀子从麻省理工回来了。还有钱学渠,他是钱学森的表哥,从事机械加工;张如梅从事工具设计,曹有成从事冶金,程从事铸造,梁守英从事飞机发动机。这些人都来自美国和欧洲,很多都是麻省理工的硕士和博士。当时这些人抱着发展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救国的信念。在这么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不知疲倦地工作,真不简单!”从1942,吴大观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被招聘为技术员到1956,当他离开大定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时,他在这里工作了14。大顶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厂的设计规模是由厂长基思·李与美国莱特航空发动机厂签订专利购买合同确定的。工厂建成投产后,要达到年产300台Sekron G105型1050马力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并从美国采购各种设备,如旋风G150型1050。蒋介石夫妇(中)和蒋纬国一行参观航空发展工厂。蒋纬国(左2)在随蒋介石参观工厂时,与李耀子博士(左1)、戴安国博士(左3)、曹有成博士(左4)在杭发厂俱乐部前合影。3月20-22日,1942,国民党主席、军委主席蒋介石夫人及蒋纬国一行参观大定羊场坝航空发展厂。听了情况汇报,看了全厂的生产线,对航空发动机的试制进度缓慢深感忧虑,于是题词“我们的发动机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国产”,并向全厂的官员、技术人员和职工发表了讲话。他的字迹大如水桶的十六个字,“事有始有终,知其序,便是捷径”,后来被刻在大营门入口右侧的石脊上。第二天参观了大定县,回到杭发厂。住在航发厂(现羊场镇政府招待所)厂长室,第三天离开大定回贵阳。被杂草覆盖的“事有始,事有终,知其序是捷径”的字迹,努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航空研制厂于1943年开始正式运营,但由于战争期间原材料缺乏,加上敌人封锁滇缅公路,第一台国产G105发动机直到1945年春天才完成。同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李伯龄也奉命赴美,厂里的大部分高级技术人员被调往东北、华北接收日本航空工业设备。王世绰接任第二任导演,继续管理制作。航空研制厂毕竟地处偏僻角落,交通不便,不利于未来发展。同时派员到广东、湖南等地为新厂选址。第二任厂长王世绰1945第一台“赛科龙”1050马力大型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这是在试车台上完成试验时拍的。截至1946年底,该厂已完成32台发动机的总体组装,其中编号为34639和34640的两台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安装在C47-A273运输机上,并接受了昆明直飞南京的试运行。发动机技术性能好,功率大,使飞机飞上蓝天,几个小时后安全降落在南京。它的飞机引擎现在在美国军事博物馆。同年,大顶羊场坝航空研制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航空发动机生产型号,从美国莱克明厂购买了185马力莱克明发动机生产专利,次年又从英国劳斯莱斯公司购买了内内喷气发动机生产专利。因为战后政府削减军费,航天厂没有得到其他资金维持发动机的生产,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生产发动机就停止了。杭发厂在停止生产发动机后,转型制造当时国内常见品牌的汽车零部件,如雪佛兰、福特、道奇、丰田、Airbnb等,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缸套等。其中,灰铸铁活塞环销售最为广泛。航天厂专门成立了开环厂,年产各种品牌活塞环5万多只,已得到美方验证。命运多舛的航空工厂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相继撤退,大势已去。1949年2月,国民党空军总部决定将航发厂迁至台湾省,并拨款65438+两百万黄金作为搬迁费用。第三厂长顾广福去台湾省选址。5月,取消原建制,改为大定运销委员会。5月19,工厂搬迁开始。先把设计好的人员和物资经贵阳运到柳州集中,一部分直接空运到台湾省台中,一部分沿西江运到香港,再由海路运到台湾省基隆。但由于战局突变,无法完全运出。9月,一艘美国登陆舰装载最后一批物资,从柳州直飞台湾省。只有约50%的机器设备最终到达台湾省,约三分之一的员工到达台湾。航空发展厂迁至台湾后,设在台中县清水镇社社。同年6月11改组为“空军金工发动机厂”,6月65438+2月1、6月1952恢复成立“空军航空发动机厂”。机枪掩体可内外射击,炮孔内建有45度角的内壁。这样的设计,子弹是进不来的。1948湖南和平解放,解放军第五兵团在湖南芷江休整,准备解放贵州。军长杨勇奉之命,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接收大定厂的队伍,随军前进。10月25日,1949 165438,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七师解放大定县,接管杭发厂。当时工厂留下了400多名员工,400多吨机器和各种材料。当时国民党建的,后来生产党建的瞭望塔,看到有三块黑石头。据老门卫说,三块坏石头是很多年前换的,当时花了2500元。可见当时的做工极其精美。还是在8月1952的战时,航空研制厂从大顶羊场坝迁到四川成都,改组为二机部航空工业局国营465438。1954年底,411厂改为空军5701军用飞机大修厂,对国军留下的36架C-46运输机进行大修。主持投票的王富青被免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职务。1952年9月,毕节师范学校迁至羊场坝。次年4月,毕节师范学校毕业的部分学生用油毡当火把在乌鸦洞玩耍,不慎引发火灾,大火烧毁了二楼部分木地板。1965年,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叫嚣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中央决定把东部一线军工重工业企业搬到三线地区。毛泽东提出了“好人马上好三线”的口号,011系统的南靖锦江机械厂迁到羊场坝乌鸦洞,并称该厂。此时,乌鸦洞又迎来了生机,它在原航空研制厂的木石基础上改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三层结构,生产区和生活区基本和以前一样。如火如荼的时代,无数军人不计回报,甘愿为国防军工默默奉献,无数产品运出大山,装备在航天领域。为了防止石块坍塌,用了50多米长的钢钉穿透洞顶加固坍塌的巨石,巨石重约100吨。上世纪80年代末,晋江工厂也搬到了贵阳。据说洞内有一块约100吨的巨石坍塌,上报中央后同意移动。不过我想大概是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的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三线军工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在整个历史背景下,无数三线军工产业从山区转移到城市,有的破产,有的继续生产发展新的军工产品或转型为民品。后记:我想羊肠坝有多少人和家庭,就有多少故事和未写成的书。乌鸦洞诞生的中国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体现。航天工厂诞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至于冷战的结束。另外,我们这次还有一个日本小孩。不知道他能不能理解这个世界,能不能理解战争与和平。愿和平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埋在他的心里,或者种在每一个去过乌鸦洞的人心里生根发芽。乌鸦洞现在沉默了,我希望它永远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