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机器人充电桩专利实例

苏州已经尝试使用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尝试使用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枪、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1充电机器人可以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苏州已经尝试使用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尝试应用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1。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发的首套电动汽车全电动充电机器人系统已在苏州投入运行。目前这个收费系统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下一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开展该充电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小区等场景的应用,为更多电动汽车用户带来便利和实惠。

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据了解,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以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为研发突破口,运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研发出导轨移动式柔性充电机器人系统。同时,这套收费机器人系统还支持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国内电动车行业发展蓬勃迅速,有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电动车销量可能突破650万辆。同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中。

此前,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苏州市“十四五”期间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表示,到2025年,苏州将建设充电桩20万个以上,满足约38万辆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

* * *充电机器人在苏州的试用将进一步推动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在苏州姑苏区仁恒江湾雅苑小区地下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仅1个充电机器人就能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

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枪、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固定充电桩充电方式,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精确控制充电枪移动到指定停车位,辅助车主快速充电,实现了从“以车寻桩”到“以桩寻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建设投资成本。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苏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5438+万辆,随之而来的是充电需求的大幅增长。

“2021,苏州受理居民小区安装个人充电桩用电2.5万余件,同比增长160%。但有相当一部分车主因为种种原因不具备安装条件,无法建桩。”宿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员工刘一表示,部分老旧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或独立物业车位,不符合私人充电桩申请条件。小区居民给车充电很不方便。

2021年底,苏州供电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研发,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

仁恒江湾雅苑小区地下停车场,一条闭环银白色导轨串联覆盖了50个车位,每个车位上方已经安装了电源插座。

车主停车后,用手机扫码,轨道机器人会把充电桩“抱”到车位上方的电源插座上,自动接通。车主将充电枪取下,连接新能源车的充电口进行充电。

系统还应用了灵活有序的充电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输出功率可根据实际区域负荷动态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支持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轨道(包括电缆槽)、充电桩、机器人都已模块化预制,简化了流程。占地50个车位的工程,只需两天就能完成,效率高,不扰民。苏州供电公司还安排专业人员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维修。

接下来,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推动该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小区等场所的应用。

苏州尝试应用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6月23日,江苏苏州仁恒江湾雅苑小区的地下车库里,车位上没有传统的充电桩,空中却出现了一条崭新的银白色导轨。这个导轨是干什么用的?

江苏苏州供电公司最近开发了基于“全电动* * *”概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上面提到的导轨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突破了传统的充电桩建设模式,为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这个系统有什么不同?

传统充电桩一般采用“一个车位一个桩”的建设模式,而在基于“全电动* * *”理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中,一个充电机器人可以沿着预设的轨道移动,可以“搭载”多个充电桩。

车主停车后,通过扫码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就会将闲置的充电桩“搬运”到目标停车位,供车主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多辆车同时发起充电指令,机器人也能准确地依次将每个充电桩“搬运”到指定停车位。

为什么要用这个系统?

充电的需求越来越大。

以苏州为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5438+万辆。随着新能源私家车的增多,居民个人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增加。据统计,仅2021年,苏州受理居民小区个人充电桩安装申请2.5万个,同比增长160%。

传统桩有不便之处。

部分电动车车主面临公共停车位不符合建桩条件,物业难以批准建桩申请的情况。据调查,大量私人电动车车主没有自己的充电桩。同时,私人充电桩还存在安全监管不足、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新政策催生新模式。

今年2月25日,苏州发布《苏州市住宅小区自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新建住宅小区应预留全部停车位的100%用于充电设施建设和安装,至少按总停车位的30%建设具有有序充(放)电功能的充电桩。

这款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推出有利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其投资成本相比传统充电桩可节省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