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波的理论研究

吴教授发现,100多年来,已经证明人类单纯依靠手术、放疗、化疗来对付癌症是不够的。传统上,根治癌症的前提是杀死所有癌细胞。但无论是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直接杀死癌症,还是用中药调动免疫系统间接杀死癌症,都不可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之后,人类得到了什么?但大多数癌症患者最终还是死于癌症。即使是那些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五年临床治愈的“抗癌明星”,也无法摆脱被癌症复发、扩散、转移而丧命的可能。更讽刺的是,少数癌症患者因放化疗杀死了“老、弱、病、残”的癌细胞,打破了原有的癌症与免疫系统的平衡,却实际上诱发了残留的具有耐药性的强癌细胞,以疯狂的方式弥补了被消灭的癌细胞形成的真空,加速了患者因癌症爆发而死亡。这种传统的单一杀癌模式的结果,一方面无法彻底杀死癌细胞,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杀癌手段的放化疗对人的毒性极大,难以避免。最后形成癌症治疗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新的癌症治疗国际标准已经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人性化需求放在了首位。吴玉波主张将患者的临床需求与药物开发相结合,并由此开创了我国现代临床药学的先河,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主张开发疗效好、安全性高、无痛的新药。

吴教授在进一步研究分析了西方200个实验室公布的结果后得出结论:必须消除西医单一靶点、单一途径切断肿瘤血管的思想,大胆尝试多靶点、多途径切断肿瘤血管,这是实现饿死癌细胞新药研制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彻底切断肿瘤血管,才能真正饿死癌细胞,有效提高抗癌效果。而发达国家按西医标准研制的抗肿瘤血管单体西药只能作用于单个靶点。目前医学界确认的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有十余种,如肿瘤血管内皮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所有的研究都明确证实,单一的西药已经明显达不到抗肿瘤的要求。多途径切断肿瘤血管,彻底饿死癌细胞,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方案。她预言,单一靶点切断肿瘤血管已被证明无法满足抗肿瘤的需要,多途径切断肿瘤血管是癌症饥饿疗法的必由之路,并指出分子中医必将是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技术保障。

三、吴玉波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副主任药师。女,8月出生,1962,黑龙江阿城人。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药学部副主任、副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部兼职秘书。主要业绩:一直从事医院药学和科研工作。承担省科委八五、九五两项重点项目,申请“一种用于肿瘤化疗的中药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增效呋塞米及其衍生物栓剂的制备方法”两项发明专利;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青年奖和省卫生厅新技术奖。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了《合理用药指南》、《现代控释制剂》、《现代靶向制剂》、《中国人参》四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