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区经济状况
2005年,平房区“方平牌”大白菜荣获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平房区建起了畜禽养殖园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哈达村供水工程、高潮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龙滨路、曙光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争取省市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资金3080万元。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经纪人数量不断增长。有65,438+00个行业协会,成员超过700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05元,比2000年增长42%,年均增长6.2%。
2009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7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劳务收入达到5600万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5%。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成员168人,农户560户。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优质后备奶牛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年补贴420万元。从1978到1990,平房区铁路用减速顶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东欧。除主要产品航空发动机外,微型车发动机国产率达99.66%,年产能5万台,是国内十大微型车制造商的主要配套产品制造商。
2004年,平房区顺利实现了A区80万平方米的规划建设用地目标,并利用开发银行贷款,一期征用土地近40万平方米。为搭建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启动了工业园创业中心建设项目。
2004年平房区工业总产值32.8亿元,比2003年增长21%。工业增加值4.3亿元,比2003年增长27.3%。
2005年平房区经济比重达到19.4%。产业实施了打车牌、走配套路的发展战略,建成平房工业园,新建厂房654.38+0.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44家,实现投资7.8亿元。现已成为该地区主辅分离和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腾退的重要承载地。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工业为主体,其他机械加工工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9.4%。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3亿元,增长19.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区市重点项目投资5.92亿元,获得新增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引导和带动下,高新技术年产值29.55亿元,比2008年增长66.5%。2009年全年,平房区企业推荐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省市级项目1项。平房区专利申请量达到274件,授权174件,申请量比2008年增长106%。1988平房区金融支持区27家国有商业网点实施商业制度改革,挖掘商业服务业潜力,增强辐射功能。* * *优先安排商业流动资金57万元,比1987增长78%,上缴财政收入77万元,比1987增长53.5%,工商税收。
1988年,平房区支持16区属企业生产,累计间歇资金98万元存入融资专户,年产值95万元,利润增值9万元。挽救危困企业,支持伟华电机厂最具特色的新产品,投入1.5万元支持发展,获得成功。
1990年,平房区财政总收入2182万元,预留下年度专项支出,结转65万元,向中央财政上缴25万元,财政结余195万元。
2004年,“731”遗址被列为平房区第三产业国家红色旅游景区,开展了“731”遗址保护利用规划论证和立项工作,编制了“731”遗址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2001年新设立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702户,总户数达4442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3年上升到33.8%。
2005年,“731”遗址保护与开发一期工程在平房区实施并竣工。随着“731”遗址保护开发和平房公园改造工程的实施,旅游开发初见成效。
2009年,房地产业平稳增长,新开工房地产面积72万平方米,竣工房地产面积47万平方米。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型商业项目红旗商城建设全面启动。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83家企业入驻物流基地。山寨区旅游资源发达,特别是“731”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动漫主题旅游。新媒体动漫产业国家技术服务平台获批并开始建设。国内最大的语音后期制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黑龙江动漫产业网正式开通,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动漫展”、“中韩动漫产业服务外包主题论坛”、“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动漫与综合绘画展”。基地现有动漫企业138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动画制作能力超过2万分钟,制作办公场地4.5万平方米,注册资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