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落叶松针叶铸件)

(邵力平)

日本、韩国和中国。发病初期,从叶尖或中部出现2 ~ 3个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变成红褐色,远远看去像着火了一样,提前枯萎了。例如,当这种疾病年复一年发生时,这种树往往会衰退,生长受挫。病原体是日本落叶松球孢子菌。春季落叶的子囊腔内产生子囊菌和子囊孢子,6月份释放出子囊孢子。6月下旬至7月上旬,子囊孢子的集中释放量约占全年总量的50%。子囊菌随风传播,赖孢子表面的粘附膜粘附在落叶松叶片上,萌发后被气孔侵入。15 ~ 30天后,叶片出现病斑,逐渐变成红褐色。7月下旬至8月下旬,病斑上出现微小黑斑孢子器,8月中下旬开始脱叶(比正常脱叶期提前30 ~ 50天左右)。到了9月底,又长出两片嫩叶,冬天冻死了。落叶枯黄扭曲,很快地上就会出现一个黑点状的囊腔来越冬。性孢子没有传染性,一年发病一次。落叶松落叶后气温达到20℃,空气湿度达到7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低温高湿多雨年份病害严重。木易氏病的碎木和林中小径。林龄在20年以上时,病害轻或不轻。混交林或林下植被多的林,以及及时护理的,病害都比较轻微。19年70年代末,我国确定了疾病分类标准和疾病指数统计方法,找出了疾病的经济允许水平为疾病指数小于30,规定了疾病管理指数为疾病指数大于40。根据7月份的相对湿度(x1)、降水量(x2)和极端高温(x3),提出了多元回归方程的预测公式。病害分五级,1无病,二级冠1/4叶转黄绿色,三级冠1/2叶转黄绿色,四级冠3/4叶转黄绿色,五级冠全部叶转褐色。每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资料预测当年的病情指数,进而确定管理水平和措施。

防治方法:未封闭的苗圃、幼林应喷洒代森锰锌、戴森锰进行预防;如果封山育林预测病情指数大于40,在6月底7月初雨后用五氯酚钠烟剂处理;营造人工林要注意选育抗病树种,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搭配,加强抚育,成林后及时修枝疏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