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的面积是多少?
深圳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于1983。北京大学资助中外文,清华大学资助电子和建筑,NPC资助经济和法律。1995,通过第一批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6,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粤海、蠡湖、罗湖四个校区,校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纸质资源423万余份。有研究生院,24个教学学院,两个直属医院,100个本科专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2个;全日制在校生3871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373人,硕士生9939人,博士生407人,留学生452人。教职工3879人,其中专任教师2481人(教授574人,副教授693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24个教学学院,2个直属医院,100个本科专业。
教员: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79人,其中专任教师2481人(教授574人,副教授639人),技术人员582人,管理人员816人。我校现有博士后1576人,专职研究人员763人,客座教授113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4人(含短期从业人员10人)、美国医学生物工程学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短期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短期聘用),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期聘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期聘用),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65438人(短期聘用),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65438人(短期聘用),诺贝尔奖获得者65438人(生理医学)。全职高层次人才团队包括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1人、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10人、万人计划5人。
学科体系:
到2020年4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22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心理学、新闻与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国家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增项目281项,SCI收录论文2280篇,SSCI收录论文202篇。获得2160科研奖项。授权专利327件,其中发明专利211件。我校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技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与国际上不同方法的关键器件“X射线相位光栅”首次可以获得高质量的X射线相位衬度图像,使我国成为继日、瑞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并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美元高性能计算机“KD-90”。2018和2019,深圳大学连续两年国际专利申请全球教育机构排名第三。
深圳大学1983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对深圳大学的建设非常重视,组织北京大学建设中外文,清华建设电子、建筑,人大建设经济、法律。深圳大学聚集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建校伊始,学校就下决心改革高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毕业生非保底分配、双向选择制度,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深圳大学建校39年来,秉承“自强、自律、自强”的校训,紧跟特区步伐,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制度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内外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声誉良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