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

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国家政策,但对于装配式建筑,由于缺乏经验,大多数项目在现场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是中建七局从工程实例中总结出来的13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处理措施,符合当前行业实际,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参考项目中的防治!

1预埋位置偏差和位移

预埋盒偏差

问题描述

预埋盒偏移下沉。

基本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预埋管、电箱在构件平面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为20mm,高差为0 ~ 10 mm。

原因分析

1)箱体固定不牢,浇筑混凝土或振捣时箱体移位。

2)混凝土振捣摸盒

控制点

1)预埋在预制构件上表面的箱底必须加支撑。

2)振捣混凝土时,严禁触摸预埋盒和导管。

2.预制构件的表面布满小孔

表面孔隙凹坑

问题描述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大量气孔、大孔径和麻面的特征。

原因分析

1)采用油脂脱模剂,导致混凝土浇筑后油脂部位形成气孔。

2)如果不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模板表面容易形成凸起部分,混凝土浇筑硬化后,容易形成气孔。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控制点

1)用水性脱模剂或油性脱模剂代替油脂。

2)脱模剂涂刷前,必须将模具平台清理干净,钢筋绑扎预埋过程中使用跳板。不允许在涂有脱模剂的模具平台上行走。

3)对工人进行混凝土振捣的技术交底,振捣过程中要旁站一周。

3预制构件的表面裂纹

表面裂纹

问题描述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外表面裂缝

原因分析

1)门窗洞口等。,设计图纸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加强筋。

2)钢筋未按设计吊装和运输前。

控制点

1)门窗、洞口等,按规范要求设置加强筋。

2)构件在吊装和运输前,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和运输。

4预置构件的现场验收和堆放问题

焊盘不在一条垂直线上。

构件堆放缺少垫块。

问题描述

预制构件在现场随意堆放,上下两排木块不在一条直线上,极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

堆放预制构件时,首先堆放场地必须相对平坦。如果场地不平,需要调整垫块,保证底部垫块在同一平面上,底部预制构件放置平整,受力均匀。第二,层压板的堆叠数量不应超过6块;第三,板与板之间不能缺少垫铁,垂直垫铁要在一条直线上,所有垫铁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5.吊点位置设计不合理

吊装时有明显裂纹。

在这里设置吊点是不合理的。

问题描述

现场吊装过程中,出现明显裂缝,预制构件损坏。

原因分析

1)预制构件设计不合理。

2)吊点设计不合理。

处理措施

1)设计构件时,对吊点位置进行分析计算,以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和合理的吊点。

2)缺挂点或挂点设计不合理的部件返厂处理。

6预制墙板吊装偏差

墙偏离控制线太多。

这两面墙显然是交错的。

问题描述

预制墙偏差严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原因分析

1)墙体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控制线控制,导致墙体倒下后出现偏差。

2)构件本身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厚度不一致。

处理措施

1)墙位置校正

2)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3)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

7预制构件管线遗漏,与现场预留不符。

预制构件缺少预埋管道。

预埋管线严重偏斜。

问题描述

现场发现部分预制管道缺失、偏移,导致现场安装时预制构件出现刨槽等问题,容易损坏预制构件。

原因分析

1)构件加工时遗漏预埋管件。

2)管道安装未按图纸施工。

处理措施

加强管理,预埋管线必须按图施工,不得遗漏,浇筑混凝土前加强检查。

8预制构件灌浆不密实

外墙填缝处

现场灌浆质量差

原因分析

1)灌浆材料配置不合理。

2)波纹管干燥

3)灌浆管道不通畅,密封不密实,造成漏浆。

4)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没有加满。

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比例和投料顺序配制,按照说明书控制搅拌方法和时间。

2)吊装构件前,认真检查灌浆管和拼缝是否通畅,灌浆前半小时撒少量水湿润灌浆管,但不能有水。

3)使用压力灌浆机时,构件中的灌浆孔应一次连续灌满,灌浆材料终凝前应将灌浆孔表面压实并抹平。

4)确保灌浆材料搅拌后30分钟内用完。

5)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

灌浆检查

灌浆完成后及时封闭。

9预制构件钢筋偏差

钢筋偏差

原因分析

1)竖向钢筋不受限制,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固定。

2)楼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使竖向钢筋偏移。

预防措施

1)根据构件编号,采用钢筋定位架进行限位,并用剪刀撑对钢筋架进行适当支撑,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插筋布置图和现场构件边线或控制线,复核现场预留墙柱构件插筋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偏差超过10mm的插筋应根据图纸进行适当修正。

10钢筋连接问题

螺纹连接断开

预留严重弯曲。

问题描述

现浇接头处钢筋连接存在套筒接头不拧紧、搭接流于形式、钢筋弯曲严重等问题,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原因分析

1)连接钢套管时,工人操作不正常。

2)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

处理措施

1)在平台上浇筑混凝土时,加强对钢筋套筒接头的保护措施,避免杂物落在上面。

2)钢筋连接时,工人应采取清洗、涂油等措施,确保套筒连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管理人员需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对各套筒接头的检查,监理应做好旁站工作,工程部应认真复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1密封砂浆过多。

厚密砂浆

问题描述

楼梯间外墙水平缝砂浆过多,严重影响灌浆质量。

原因分析

1)该部位下部预制构件未预留槽口,水平间隙过大。

2)施工单位管理失职

处理措施

1)再次采取堵漏措施,并将处理方案报监理和甲方工程部批准后实施。

2)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严禁因砂浆过密而影响灌浆质量。

3)完善NPC相关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密实砂浆厚度和密实砂浆体积比,便于规范依据现场检查验收。

12主筋不在箍筋内。

主筋不在箍筋里。

问题描述

节点处墙体主筋不在箍筋内,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原因分析

1)主筋偏差

2)预制厂预留箍筋长度不足。

处理措施

1)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避免钢筋偏移。

3)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加工厂,重新设计箍筋延伸长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3层压板出现裂纹

叠层板裂纹

原因分析

层压板的固化时间不够,层压板还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

处理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更换合格的叠合板。考虑到现场进度,可出具相关专项修复方案,并提交监理和甲方审批后方可整改。

2)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叠合板必须达到其强度的100%方可拆除和吊装。

3)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

其他常见质量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13质量通病,拼装工地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标高不对,没有仔细检测(标高问题从洞口就能看出来);吊装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垃圾未清理干净,影响灌浆质量;成品损坏,构件安装后不做成品保护,后续施工污染损坏...

总之,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必须从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管理入手,提高预制构件的设计质量,加强构件制作、堆放、运输和现场施工吊装、节点连接、成品保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清各环节的责任主体,提高各环节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和一线工人的质量意识,做到“匠心施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信经过以上介绍,大家对13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欢迎访问仲达咨询了解更多信息。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