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人看不起,长大后却做出了一些成绩。谁是这样的名人或伟人?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思考问题,对周围的一切总想刨根问底。
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爷爷和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竹床上,仰着头,茫然地望着天空,不时抬手指指,仔细数着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了很久,看到一些星星在动。原本在天上的东西已经去了西方。有些星星出现了,有些星星消失了。他们不是在跑吗?”
爷爷说:“星星会移动。如果你想知道星星,你必须先看看北斗七星。看那边明亮的七颗星星。合在一起就像熨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哦!我找到了!”小张衡非常兴奋地问:“那么,它是怎么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一会儿,说:“大约午夜时分,它移到了地平线上。到了天亮,北斗翻了个身,倒挂在天上……”
那一夜,张衡睡不着,多次起床看北斗。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看到闪亮明亮的北斗七星,倒挂着。他感到多么幸福啊!他想:这个北斗为什么要这样转?原因是什么?天亮了,他急忙去问爷爷,爷爷也解释不清楚。于是,带着这个疑问,他去阅读天文文献。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就把张衡叫到首都洛阳当御史,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为了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年轻的张衡经常在书房里独自学习研究,经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我们能制造一种仪器,既能从上面观察天空,又能从下面观察地球,并预测自然界将会发生什么,这对人们预防灾难和揭露那些荒谬的迷信故事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张衡从书本上分析研究观测资料,开始了“观天观地”仪器的试制。他首先写了一本关于他的研究的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空是球形的,像一个鸡蛋,天空像一个蛋壳,包裹在地面之外,地面像一个蛋黄,这就是所谓的“浑天说”。
关于爱迪生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知识来自母亲的教导和自学。他的成功也应该归功于他母亲从小的理解和耐心教导,这让原本被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之王”。
据统计,爱迪生一生中大约有1300项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1881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份。今年他申请备案141种发明,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发明。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生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来自艰苦的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迪生不会被人们遗忘。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爱迪生小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制造电灯。他用智慧救了母亲,当时还来得及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