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用什么药?
局部症状: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剧烈的局部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四肢不敢动。患部肿胀压痛明显。如果病变靠近关节,关节也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脓肿穿透骨、骨膜至皮下层时,呈波动状,穿透皮肤后形成窦道,久不愈合。
骨髓炎处于平静状态,不发作时,患者并不感到不适,但病变处骨骼变形,四肢增粗变形。同时病变处皮肤变薄,颜色变暗,疤痕多。一点点损伤就能造成长期溃疡。有的患者可能会有小口长期流脓,脓液有臭味。慢性脊柱骨髓炎常有背痛和低烧。
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患处疼痛,患处红肿发热,小口有大量脓液流出,有时有坏死的骨头脱落。死骨排出后,带脓的小口可自行闭合,红、肿、热、痛等症状逐渐改善消退。但症状的消退并不代表病情会好转,未来仍会再次急性发作。一般几个月就有一次。
中药外科膏药治疗骨髓炎不同于西医常规治疗。西医是建立在对炎症细菌的全身杀菌、抗菌的基础上,经常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的药物力量是非常罕见的。长期抗生素治疗还会杀死大量有益菌,各种细菌会产生耐药性,所以临床治愈需要较长时间,容易复发。中医外科膏药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药物浓度的特点,将膏药直接贴在患处(古人云:“贴膏药以阻气机,使药性从毛孔进入经络,或被抽出,或被冲散,比吃药还特别厉害。”这段话相当清楚地阐明了皮肤吸收的机理,并得到了现代科学实验的证实。通过药物的作用,排毒排脓,清除坏死死骨和腐朽组织,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达到消肿、消炎、镇痛、生肌的目的。由于膏药用于薄贴于肌肉表面,膏药中的药物可被皮肤和软组织吸收,直达患处。所以能直接渗透到皮肤内产生有毒物质,生肌,消炎止痛,清除异物,活血化瘀,开窍透骨。同时,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患处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强大的药理作用。
中医外科膏药是以祖传秘方“蹄子膏”为基础,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反复验证和修订而成。它是用药物涂抹于患者体表或患部,利用药物在体表和经络的吸收,发挥药物活血化瘀、生肌止痛、通经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的一种疗法。中医外科膏药用于治疗骨髓炎,主要作用是排脓、去异物、生肌、消炎、止痛。骨髓炎伴窦道形成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棒(药棒的主要成分是集药,用于直接将药物输送到病灶深处,将深处的死骨和坏死组织汇拢,防止伤口过早闭合,保持脓液流动)清除坏死组织,外用膏药清除坏死组织,使新生组织由内向外整平伤口,达到愈合的目的。对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一个疗程7次,每次3天)。形成窦道的慢性骨髓炎需要三个疗程才能完全康复,具有治愈彻底、不复发的特点。
中医理论:清代名医徐会喜曾说:“今用的膏药,古人称为薄膏,有两大用途:一是治表;一条一条的规则。治疗表症者,如排脓祛腐、止痛生肌、祛风护肉者,膏方宜清淡,每日一换,通俗易懂;治疗内病的药方很多,有驱寒、调和气血、化痰消肿、或强筋壮骨等。药要随症加减,其膏要浓而持久。这个很难知道。为什么?”他还解释说:“贴它,堵它的气,使药性从毛孔进入它的机理,疏通经络,或提取它,或分散它,比吃药更厉害。这也是最奇妙的方法。”这段话相当清楚地阐明了皮肤吸收的机理,并得到了现代科学实验的证实。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包括释放、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分离并扩散到皮肤或粘膜表面。渗透是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作用于局部组织。吸收是指药物透过皮肤或与粘膜接触后,通过组织内的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效应。
咨询可以看我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