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让我爸爸手疼。是医疗事故吗?
一、留置针并发症
1,渗出/坏死:症状体征为压痛肿胀,皮肤紧绷有光泽。穿刺部位或周围温度低,无回血或淡粉色回血,穿刺点渗液。
预防:留置软材料导尿管;稳定的固定;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关节穿刺;正确的穿刺技术;密切观察,及早判断;掌握进针速度和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了解和掌握密封技术。
2、静脉炎:静脉壁内膜的炎症。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五种类型。
INS分类(国际静脉组织):
0级:无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无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红肿和/或发红。
3级:包括2级,索状脉形成,触觉索状脉。
4级:包括3级,可触及的脐带静脉长度大于1英寸,有浓缩液体流出。
预防:选择软质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免关节穿刺,稳固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熟练的穿刺技术;充分稀释血液,减慢输液速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观察穿刺部位。
3.导管堵塞:血液或药物在静脉导管内形成栓子而引起的堵塞。
预防:间歇输液或正压冲洗;掌握药物配伍禁忌,两药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定期观察输液情况;避免导管折叠、正确选择穿刺点和固定护理是基本要素。
4、全身并发症:
导管栓塞:导管破损脱落进入循环系统,可移动至胸腔,位于肺动脉或右心室。
预防:不要将针芯再次刺入导管,避免在导管附近使用剪刀或其他尖锐工具。
空气栓塞:
预防:排气,使用螺纹接口,加压输液有防护。
用10u/ml肝素封管,每天接受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青筋;当导管不通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导管脱落、折叠;观察固定胶带、3M膜有无上浮、卷曲、松动,夹板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压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根据污染情况(包括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随时更换透明应用。).
二、留置针的日常护理
服药后,可以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轻搓揉手背和脚背,促进静脉血回流。婴幼儿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宽松的棉袜包裹留置针,这样可以减轻家长担心睡觉时留置针滑出的心理负担,在冬天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时避免面向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将一只手穿过双塌陷分开双脚,睡觉时在两腿间垫上小衣服和垫子分开双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诉大一点的孩子留置针留在四肢,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在四肢,减少拍打,避免站立或爬行时间过长;穿脱衣裤时,先穿有留置针的肢体,先脱无留置针的肢体;留置针防止肢体入水。
三、医疗事故的构成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肇事者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有人身伤害后果的;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