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还可以叫做国酒吗?
古清生说不清何年何月开始不喝茅台酒了,俺的一些真喝酒的酒友将动不动要喝茅台酒的人视为伪喝酒人,不代表先进智商,道理十分简单,感觉茅台酒的味道大不如从前了。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特别是那一种浓郁的酱香味,跟放多了鸡精的肉汤一样,让人实在受不了,俺在多数时间情愿喝剑南春、泸州老窖和白云边,或者干脆喝北京二锅头与衡水老白干也不喝甚么茅台酒。如果现在展开票选国酒,茅台酒可否评上国酒称号,也将是一个大问号。有一次俺做了个试验,在东来顺倒了一杯茅台酒等待诗人韩浩月,藏起茅台酒瓶,韩浩月来了喝了一口说,喝酒就要喝二锅头!他身边的资源财经编辑鸿飞说,看着点,这是茅台酒,不是二锅头!韩浩月忙再喝一口说,茅台吗?怎么感觉像二锅头了?这样的故事,岂止一例。如果不看着茅台酒的包装,也不受其声名和高价影响,市面上的茅台酒恐怕很难让人喝了发出一声好酒的感叹。俺也曾将这样的感觉跟酒友探讨,终于有一天,一位酒友揭开了秘密,喝茅台酒,要看批号,那些特供级批号的茅台酒,味道还不错,市场级的茅台酒,你就珍惜一下人民币吧,现在的钱也来得不是那么容易。原来如此,不同的批号为不同批次勾兑,真正好茅台酒,小量勾兑,普通茅台酒一次勾兑的量就大。于是,一瓶普通白酒质量的茅台酒,因挂着国酒的名份卖出高档酒的价钱。然而,市面上的茅台酒并没有分出档次,明确哪是普通茅台酒哪是高档茅台酒,让人以为自己喝的茅台酒就是最好的茅台酒,尤其那些第一次喝茅台酒的人,以为茅台酒的味道从来如此。俺也曾经怀疑,到底是不是人普遍的今不如昔的社会心理感觉导致了对茅台酒的误判呢?因为以前吃肉,感觉很香,现在吃肉,感觉是一种腻。真正的肉香,只有到大山里面的农家吃得到,在添加剂的左右下,如今的肉是真的今不如昔了。当俺得到很多喝酒的朋友都有了上述的看法以后,俺相信俺没有对茅台酒发生误判。于是走到哪,俺都不要朋友拿茅台酒,俺一般是让朋友拿地方名来喝,一是可以尝一尝地方名酒,二是很多地方名酒的味道可能不比茅台酒差,比如到江苏喝双沟,到安徽喝口子窖,到湖南喝酒鬼酒,到湖北喝白云边等等,很多酒因为名气不及茅台酒大,品质可以说相当不错,或者已经高过茅台酒。比如说名牌大众酒老白干,67度的那一种,俺拿了谁喝,谁都称好。青岛的琅岈台酒(70度),青海的互助大曲(65度),都能让人品味到白酒之美。而茅台酒呢,除了酱香,还能让人品味到什么?按理说,茅台酒已经有愧国酒称号。并且,关于这个国酒称号,好像也是近几十年来的叫法,早前的历史,好像没有国酒一说。查找介绍资料,就是上世纪获过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由于巴拿马博览会的性质大家都不知道,现在中国也常常举办商品博览会了,知道一个商品博览会的金奖的含金值,且是国内许多其他商品,也获得过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茅台酒传播中影响最大的恰恰就是这个在博览会上怒摔茅台酒,茅台酒香震惊了洋人。这个传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拿中国人的味觉安装在洋人身上,俺在第一次喝洋酒人头马的时候,感觉其味怪怪的,还有那个美洲人喜欢的龙舌兰也一样,俺说这味道怪,朋友说洋人对这味道喜欢。俺这就明白,味觉的差异性,也会导致评价体系的分野。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喝了茅台酒,他就没有说茅台酒好,仅是说,这酒灌飞机油箱里,可以做动力燃料。因此,用中国人曾经喜欢的酱香,去征服洋人的鼻子,不一定是个必然。当然,到底在巴拿巴博览会发生了什么事,俺们都不知道,也许正如茅台酒的宣介上所说,震惊了在场的洋人。但是,洋人喝茅台酒吗?再说了,仅是闻了香味就给个金奖,似乎也不实在。而在摔酒之前,洋人对茅台酒无动于衷,那更正常不过,一场商品博览会,照理说是正常的,谁知道瓶子里面是什么酒啊?到底又是洋人都没有喝过的!俺相信,喝茅台酒的还是中国人。用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推广茅台酒,无非是利用了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仔细想来,酒香获金奖这事情值得玩味,现在俺多少质疑这个巴拿马博览会了。国酒,终归是要由国人喝了,自然积淀声名,国人说了才算数。现在的问题是,国酒,这个称号长久地用在一个酒类商品上合不合适?这等于说国酒这个称号已经成为茅台酒的专利,其他任何酒即使做得再好,大众再怎么喜欢,也与国酒无缘。显然,一种酒使用国酒称号是没有道理的,即便历史上有些名人题词,或者公众曾经认同,从现代市场学来说,它是有违商业公平竞争的。等于说,茅台酒即使做得再次,也是国酒,别的酒做得再好,也不是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