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到处买5G基带,英特尔已经放弃5G基带。5G基带开发难度大吗?

受邀回答这个行业的问题。

基带的研发不难,但是非常非常难。主要原因是难以突破移动通信网络标准的标准必要专利壁垒。基带是要应用到手机上的,手机作为接入网络的设备,需要同时兼容其他网络标准。以中国为例,我们需要考虑3G GSM、CDMA、3G WCDMA、EVDO(好在中国移动已经退出3G TD-SCDMA)、4G TD-LTE、FDD_LTE,说到5G,还需要考虑NSA、SA接入,三者缺一不可,才算合格手机用的5G基带。

这些网络标准都是通信行业巨头制定的,所以你的基带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这些2/3/4/5G标准的必要专利,这些专利目前掌握在高通、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中兴等通信公司手中。

标准是有期限的,但是这个时间比较长,需要20年。

换句话说,如果在3G时代做基带,就不得不考虑2/3G标准必要专利。4G时代做基带,你得考虑3/4G标准必要专利。5G时代,你至少要考虑4/5G的标准必要专利。

是标准的必要专利,让很多芯片巨头离开,强大如德州仪器、英伟达、博通...这些巨头都卡在一个标准的必要专利里,而这只是高通在3G时代的崛起。

3G时代,也是CDMA专利的问题。三星虽然有自己的芯片,但在国内不得不采购高通的芯片,这是基带CDMA的短板。它突破不了,联发科之所以偏,很大程度上是CDMA的锅。

这也是华为在4/5G时代开始生产自己的芯片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华为还掌握了大量的4/5G标准必要专利,而高通的2/3G专利开始慢慢到期,并没有那么垄断。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基带芯片很难做,通信行业以外的企业也很难解决。很多移动通信标准都不是很严格的标准,有些方面只是一个框架。如何解决取决于通信制造的厂商的定义,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生产基站设备的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的理解不太一样,细微差别也不一样。

而且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每个运营商针对网络的参数优化都不一样,这就更致命了。

结果就是当你开发一个基带的时候,你必须完成与通信制造业生产基站的企业的互操作性测试,同时也要完成与世界上更大的运营商的互操作性测试。这对于通信行业以外的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也是非常困难的。

总之,基带的生产不仅面临着通信行业标准必要的专利壁垒,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在互操作性测试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非通信企业做基带很难。

前段时间苹果公开表示需要5G基带,华为和高通都表示可以卖。要知道华为一直用自己的芯片和基带,从来不卖,但是苹果和高通的关系早就破裂了。突然这个现象可以认为苹果在5G基带上没有选择。

其实据我所知,研发5G基带的公司只有五家,其中中国占了三家。其中以华为和高通最好,该领域专利基本被华为和高通垄断。如果苹果不想在5G信号上落后,它必须选择华为或高通。要知道信号不太好是因为苹果因为专利问题放弃了高通基带,选择了英特尔基带。所以这次华为和高通都像苹果一样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苹果肯定会选择高通,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东西,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5G基带的研发不是很慢,而是很难。自然,高通作为全球第一手机芯片厂商,可以研发5G基带,而华为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研究5G了。即便如此,华为在5G方面的专利也比高通少得多,尽管这是最后的选择。至于其他厂商像三星和台积电,只是比华为和高通慢很多,所以生产5G基带非常困难。

最近交流圈新闻很多。首先,苹果卷入了与高通的专利诉讼。英特尔觉得R&D进度不够强劲,无法满足苹果5G手机的上市计划。大家都坚信苹果可能没有合适的5G基带芯片可用。在这种假设下,苹果跳出来找5G基带芯片敲门问,直到没有好消息。

然而不久前,剧情开始大反转。苹果不仅与高通达成和解,并签署了未来六年的合作计划,而且这种分歧的速度也是未知的。紧接着,英特尔宣布退出5G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更加关注网络设备。现在最新消息,苹果又引用了英特尔的手机芯片部门。如果苹果成功收购英特尔手机芯片部门,还会有更多消息。

英特尔退出后,全球5G基带大规模商用只剩下5家:中国大陆的华为海思和紫光展锐,美国的高通,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省的MTK。为什么在5G时代买得起的厂商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开发一款5G基带芯片却如此困难?

5G基带芯片的研发真的很难,门槛很高。在1G网络时代,摩托罗拉是通信行业的绝对领导者,其半导体技术也非常强大,这也是飞思卡尔的前身。在2G时代,有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带芯片,比如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阿尔卡特,美国的TI、Skyworks、ADI、Agere、博通、Marvell、高通。说起4G时期,欧美很多能研发基带芯片的公司都退出了这个行业,比如博通、TI、Marvell、Nvidia等等。

1,芯片开发时间短。通常一个基带芯片的研发时间是2-3年。如果要压缩这个周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力和更长的预研时间。众所周知,去年6月,5G的第一个标准协议被冻结。到目前为止,量产的5G基带芯片有三家:高通、华为和三星,也就是说在标准协议出来半年后,芯片已经商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保证芯片的质量,这就需要芯片厂商及早启动项目,投入资金和人力,跟上3GPP组织的脚步。

2.设计复杂性。现在的基带芯片除了处理能力超强,功耗更低,制造工艺基本都是7纳米。支持的网络模式在原有7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NR,网络多样化也显著增加了芯片设计的复杂度。

3.射频频段的兼容性比较复杂。基带芯片的射频部分复杂度提高很多,除了支持5G新增的29个频段,还包括支持毫米波频段处理。对于毫米波,需要支持波束形成等技术,这些都是之前没有处理过的。

综上所述,5G基带芯片的研发难度应该比之前所有芯片都要高,这也是为什么能参与其中的玩家越来越少的原因。

这是个白问的问题,也是很多键盘侠家里不生产屏幕或者U的点。我举个例子,可能不完全一致,但足以理解抢劫的本质含义。

比如人要吃饭,所以现在A公司发现了种水稻的方法,注册了专利。虽然初级水平种水稻不难,只需要找野生种就可以了,但是人家有专利。你可以自己种大米玩玩,但是不能卖。要卖只能从A公司买,买了技术才能卖。同时,A公司开发并注册了面粉加工、蛋糕制作、馅饼制作、面包制作等一系列专利。那么所有最容易开发的以大米为基础的延伸产品,只有在你先付款后才能销售。就算你有最好的厨艺,最好的创意,只要你卖出去了,你就必须为每一件产品买单。如何摆脱这种模式?唯一不违规的办法就是种玉米,开发玉米产品。然后限制所有玉米的销售。然后,种小米,黍,豆,瓜。现在当我们搞清楚的时候,已经没有新的品种来种植口粮了。绕过大米、玉米、小米、大豆等已知谷物,几乎不可能找到新的口粮。只能付钱,买种子,卖了再付钱。

要想打破这种命运,只能撕破脸皮,自相残杀,拥有这些五谷杂粮的专利权。

清末民国,内耗殆尽,错失了寻找种子的机会。现在只能在地上蹭。所以以后不要问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根本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只有努力几百年,累几代,等待时机,重构游戏规则!?

非常难!

想想看,英特尔这个市值2000多亿美元的公司,花了大价钱从英飞凌买基带业务。但这么大的企业,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拿出5G基带;

先不说苹果有多有钱,但基带是可以掐死的。甚至在2018年底就成立了专门负责基带研发的部门,甚至想挖英特尔的基带人员,准备了三年的研发。

华为在5G方面的研发投入了数百亿美元。要知道华为的4G专利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么庞大的基础储备,还需要投入这么庞大的开支。

同时,除了技术难,还有很高的专利壁垒。你想发展5G基带,但不能抛弃所有2G/3G/4G。每一代通信系统都有两个标准。如果要实现全网通,需要使用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已经掌握在高通、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企业手中。使用专利意味着相当高的专利费。除非是20年前的专利,20年钱的专利已经相当老了。

所以,除了技术,你还需要向公司授权许可,支付专利费用。如果你想绕过这些专利,那就是浪费时间。这里的费用可能需要按照上千亿的成本来计算,时间以年为单位。

目前手里有5G的企业不多,能大批量出货的就更少了。因此,5G R&D需要面对技术问题和专利壁垒!

很难。英伟达好,德州仪器好,意法半导体好,英特尔好。这些芯片巨头都做过基带芯片,都失败了。苹果也未能尝试。就算是芯片巨头,如果没有强大的长期通信技术积累,基带是死的。别说其他公司,就是使劲砸钱都不可能。想想吧。现金流最高的苹果,理论上是最有砸钱能力的,但它啃不下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是用来处理底层物理信号的,最难的是它复杂的数学体系。工程化后,主体是“信道编解码”加“纠错”,这不是一般芯片公司能做的。必须要求核心设计团队同时具备控制数学、通信、芯片设计和实现的能力。所以即使只是看设计,也很难聚集核心人才。比如我遇到过的几乎所有芯片设计工程师,一看到“傅立叶”二字就直接碎片化。。。。

有人说中国人只能用比喻和例子来说明。要知道,很多国家都可以造飞机,但是三代机比较少。现在两个国家只有三款,越来越难了。

一点都不难。就从高通买几个专利,拉着车送回台积电刷个商标!

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对于这么大的芯片研发企业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是商业企业,利润最大化才是王道,所以是不是性价比决定了他们会不会发展,而不是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