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安全教育平台落地入口
二。南通安全教育平台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我国学校安全教育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国教育学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紧密结合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实际,组织专家研制而成。2013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在全国建立安全教育实验区,开展基于信息平台的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各地开展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
实现安全教育过程和效果的实时管理和量化考核,强化和落实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实验区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努力将实验区打造成“全国安全教育示范区”。
2.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在保证安全教育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平台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3.协助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视频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进行家校安全教育互动,及时了解和评估安全教育效果。
4.协助中小学生(儿童)自主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技能培训、参加安全专项活动、检验学习效果等活动,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儿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5.协助中小学校提高应急疏散演练效果。
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要求,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做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并确保演练的安全有效。中教协协助各地着力解决学校师生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急疏散演练效果。
6、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意识和能力。
三、南通中小学安全教育新闻
安全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安全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当前学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据相关调查,自2015以来,我国校园意外伤亡人数平均每天超过40人。令人震惊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溺水、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专家指出,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避免80%的意外伤害。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刻不容缓。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寻求解决方案。2015 12、南通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学会签署协议,创建首个“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南通市人民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南通计划”凝聚力量创新发展
创建“1+8+N”组织机制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先行先试,大胆实践,下大力气,积极创建“1+8+N”组织机制,推动政府主导、统筹创建全国首个“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目前,全市已有29个相关部门参与实施学校安全教育。从安全教育、应急演练、法治、消防、交通、禁毒、环保、国家安全、食品卫生、防震减灾等十余个类别入手,系统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主题活动,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安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南通市教育局郭艺豪局长介绍了南通市各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的成果。
构建“六动六懂”的工作模式
政府牵头,专门委员会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狠抓管理,社会积极参与,家庭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实施。在政府的领导下,不仅各部门协调配合,而且积极做好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同时,形成了“行政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和谐、家校互动、教师主动、学生主动”和“部门全融合、学校全覆盖、师生全参与、家庭全关注、专题全覆盖、评价全过程”的工作格局,将与学生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南通市率先试点中小学幼儿园全员安全素养培训。全市近5.3万名教职工积极参与网上培训考核,并依托当地高校,率先将安全课程纳入师范生培训课程,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人人有责、知责尽责”的责任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家庭“小手拉大手”活动,普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们,盲聋哑弱智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参加了相关的紧急疏散演练。学校关爱特殊教育学生的成长,探索出一套符合特殊教育学生实际情况的应急演练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训情境中学习并熟练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灾难。
在南通学校教育安全实践示范基地,交通安全迷宫已申请国家专利。
此外,南通市成立的“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建设,由消防支队、交警支队等多个专职部门专职指导,以服务学校和学生为主要任务,以专业安全教育实训为主要功能。南通市学校安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体现了安全教育实践培训的专业性、启发性和普及性。
截至目前,南通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000多所,近2万个教学班,2万名教师,近78万名学生及其家长。通过“南通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系统,安全教育实现了学生、班级、学校、家庭全覆盖。学校和教师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安全教育、专项活动、应急演练和安全提醒的常态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师生和家长自主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技能进一步增强。“南通经验”将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积极落实与儿童自主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从外生到内生、从客体到主体、从知识到素养的不断变革,为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