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款中国品牌混动系统率先测试谁是国产混动最强。
随着派策混动专利技术20年保护期的结束,很多准备充分的车企都拿出了自己的体系,使得中国品牌混动技术集中爆发。为此,我们策划了本次国产混动横断面评测,将各个品牌的代表车型聚集在一起,通过实际纯续航测试、动力损失油耗测试(市区路线+高速路线)、零百速加速测试(大功率+动力损失)、噪音测试、振动测试五大方面,对这六个品牌的混动系统进行数据测量和综合评测,看看目前的中国品牌都有哪些?操?做得更好?
模型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比亚迪第四代DM混动技术系列由省油的DM-i系统和主要性能的DM-P组成,唐DM-p参加这次的交叉测评显然更有看点。其强大的性能和超长的续航时间可以直接向DHT-看齐,但遗憾的是我们进行这次横评的时候唐DM-p还没有正式发布,错过就太可惜了。
除了传祺GS8使用2.0T发动机外,其他五款车全部使用1.5T发动机,这也使得GS8成为了整场比赛中排量最高的选手。此外,广汽传祺刚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GMC 2.0混动系统,采用2.0L自吸发动机,搭载在全新的SUV影酷上。可惜没能像唐DM-P一样赶上这次审查。
展开全文其余部分(1/6) 2混动技术的区别要追溯到混动系统排名前六的品牌。首先,这六款车的混动系统的核心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由电机驱动和带动,让发动机尽可能保持在一个高效的运行区间,从而实现燃油经济性。一般来说,发动机不再需要低速启动。
电机的动力源可以是发动机发电,也可以是电池供电。所以只要电池容量足够大,纯电续航时间足够长,发动机长时间不启动,就可以做到一车两用,想用油就用油,想用电就用电。
不过从系统结构和局部部件来说,六款车是不一样的,具体参数可以参考上表。
吉利、威派、奇瑞、比亚迪四大系统结构相似,都是双电机混联直驱结构,也就是说有纯电、串联、并联、直驱、动能回收五种模式。
在这次回顾之前,我们还拿吉利星超过了雷神Hi?x已经挑战了双场混血儿。有意者可点击此处进入相关页面。
中国品牌混合大交叉评价专题
瑞虎8 PLUS和星月L雷神同样采用3速DHT变速器,但与星月L不同的是,其两个驱动电机有3个档位,实现了单/双电机驱动、串联增程、并联驱动、发动机直驱、单/双电机动能回收、行驶/驻车充电、1组合档位等9种工作模式。
从技术结构上看,奇瑞的系统还不错,只是硬件之间的匹配和调校不够完善,燃油经济性不理想,顿挫感比较强。
长安UNI-K iDD和传祺GS8的混动结构和其他四款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分开来说。
iDD的P2结构虽然只需要加一个电机和一个大电池,就可以快速廉价的把油换成混合气,但是单个电机的致命缺陷就是不能像其他几个双电机玩家一样同时发电和驱动,所以失电高油耗是先天基因。此外,其双离合变速箱也带来了更明显的顿挫感。
可见,对于混动车型来说,档位越多越好。
其实双擎系统是以超高热效率发动机为主,由两台电机组成的E-CVT变速器主要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祺在将丰田的2.5L自吸发动机换成自家的2.0TM涡轮增压发动机后,在保证平顺有力的驾驶乐趣的前提下,对噪音和震动进行了大幅优化。
3纯电续航测试回顶纯电续航测试我已经了解了六款车的基本情况。我们来解读一下他们在各个测试环节的表现。
不得不说,插电混动领域越来越卷了。根据政策,如果纯续航达到50公里,可以获得绿卡,免购置税。四款插电式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官方纯续航里程均达到了100公里以上。刚刚发布的唐DM-p更是体积之王,四驱版续航215公里。
传祺GS8和星月L属于非插电式混动车型,不具备长途纯电驱动能力。两个人都错过了这个环节。
四车条件统一设定,驾驶模式舒适或标准,即中挡,空调统一到22度,两防风,内循环。最重要的是把SOC值调到最低,避免发动机为了维持相应的动力而提前介入。
我们在广州大学城的中环路进行测试,正好是10公里。这条环路会有很多社会车辆和光控路口,走走停停。走路可以关电,停下来抽根烟就不行了,很贴近日常用车场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唐DM-i的发动机在剩余25%电量可用的情况下介入,实际纯续航102km,但实际上这个成绩有些不大不小。此时可以长按EV键再次进入纯电池模式,继续行驶至剩余65,438+05%。如果算上这部分,唐DM-i也能做到近100%的标称续航。比亚迪已经向世界和对手证明了它的磷酸铁铝刀片电池在技术上是犀利的。
另一方面,我可以使用插电式电车用于日常通勤吗?当然,工作日开电车特别省钱,节假日出行也没有里程焦虑!只是如果你的通勤距离长,最好选择续航时间长的机型,这样可以免去频繁充电的痛苦,省钱又省事。
4功率损耗油耗测试回顶功率损耗油耗测试能耗测试的第二个环节是测试六辆车的功率损耗油耗。
油耗测试的目的是向你展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没有电。油耗高吗?与非插电车型相比有多高有多低?对于那些没有充电条件,想买一辆插电式混动车来开的消费者,看看结果会不会改变你的购车计划。
我们测试了两种情况下的功率损耗和油耗:城市和高速。在正式出发前,我们还对所有车辆设置了统一的条件。空调22度,2防风,内循环,标准驾驶模式。此时6辆车功率太低,无法开启纯电动模式,测试全程维持HEV混动模式。
市区路线跑了120.3公里,再一次把车全部加到油口稍微溢出。经过统计,城市路况动力不足和油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测城市油耗最低的是星月L,仅为5.62升/百公里;最高的是瑞虎8加鲲鹏e+,9.85升/百公里,差距超过4升。动力最强吨位最重的四驱摩卡也不垫底,以8.97升排在第五位,其次是传祺GS8、比亚迪唐DM-i、长安UNI-K IDD。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两款插不上电的混动车型最省油。一般来说,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中行驶时比燃油汽车更省油。即使有几百公斤的电池作为负担,仅有一点点的保证功率,依然足以让电机起到辅助启动的作用,对于节油意义重大。
然后加满油后,马上进行高速油耗测试。车辆设置与市内路线相同,高速测试路线为115.3km,其中收费公路路段达到100km以上。
高速公路全长115.3 km,再次所有车加油口略溢出。经过统计,高速路况下因动力不足导致油耗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成绩最好的依然是星月L雷神和传祺GS8这两款非插电车型,但是两者的差距已经达到了1.32L之多,考虑到传祺GS8比星月L多了一个气缸,0.5L的排量,260kg的重量,喝1L的油是合理的,不贪心。
第二梯队是唐DM-i和摩卡。这两位的竞争直接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摩卡以0.06升的微弱优势拿下了唐DM-i。本来在城市油耗垫底的鲲鹏e+,在高速测试中以0.19升的微弱差距不敌第五名长安uni -k iDD,再次垫底。
其中吉利星月L和长安UNI-K高速比城市耗油多,但相差不远。其他四款车的速度都比城市低,但最多的一款也只低了1.5升。也就是说,这些混动车、高速车、城市之间的油耗差异并没有燃油车那么大。
虽然插电式混动车型因为电池负担,油耗没有非插电式混动车型低,但即使是四驱版,也比同级别的燃油车省油很多。所以,不充电也能省钱。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耗测试并不能完全避免误差。我们两轮测试的油耗数据只是基于我们测试的路线和路况,结果仅供参考。
5加速性能测试回到顶级加速性能测试对于这些有电驱加持的混动车型,消费者不仅会关心其油耗,还会关心其动力表现,动力损失下加速会不会崩盘?我们分别测试了六辆车在高低功率下的零加速时间,看看是不是?电不够?动态性能会比那个好吗?电量够吗?当差多了!
从动力参数表可以看出,除了摩卡动力?超出规定?除此之外,唐DM-i,长安UNI-K iDD,瑞虎8加鲲鹏e+和吉利星月L的1.5T发动机的扭矩,以及它们的驱动电机都非常接近。只有传祺GS8采用2.0T发动机,输出明显强于其他1.5T,但同时电机扭矩却比其他小。另外,车与车之间的车身重量也有不小的差别。那么基于这样的数据表现,每辆车的实际加速性能如何?
我们用ESP关闭,空调关闭,运动模式+HEV模式开启来测试。简而言之,我们使用最强大的模式。大功率测试时,四款插电式和混动式的功率都在80%以上,传祺GS8仪表显示功率接近满负荷。在失电测试过程中,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量处于最低SOC值,传祺GS8仪表的电池容量处于最低双栅状态。
吉利星月L比较特殊,仪表上没有显示电量。我们以运转空调到位直到发动机自行启动为标准来判断其电量低,而当发动机再次关闭时,理论上电量处于相对充足的状态。当然,这种方法可能并不严谨,但实际上,不显示星月L电量的目的是让用户不要在意电量的高低,因为厂家已经设置了电量保护值,以保证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全天候运行。
测试过程中省略了一万字,直接录入数据。
电量高的时候,四驱摩卡加速到4.95秒,和官方的4.8秒非常接近。其他两驱车实测速度最快的是瑞虎8 PLUS。虽然加速过程中因为换挡出现了明显的动力中断,但初始加速还是很有力的,最终实测破百秒的成绩是7.58秒,与官方给出的7秒成绩相差不大。
其他四款车在电量较高的情况下加速成绩基本接近官方成绩,差距在半秒左右。只有长安UNI -K iDD,实测结果比官方结果快0.4秒。
但是这四款车的加速性能和大功率基本相同,相差在0.1秒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长安UNI-K和唐DM-i甚至有电池电量高的加速比电池电量低的慢几秒的情况。可以看出,电池电量水平对这些车的零百加速性能没有直接影响。
事实上,这些混合动力车型将具有出厂时保证的功率值。即使纯电驱动功耗过高,混合动力系统依然可以运行。此外,我们目前的六款汽车都采用并行驱动模式。发动机在全油门时,会直接参与车轮驱动,和电机一起工作,所以动力损失的加速性能不会比大功率差太多。
6款车中,20万级车5款,均为两驱。同时电量很一般,8秒。这样的动力水平和两驱形式,对于这些经常需要满载行驶的SUV来说,只能说勉强够用。但考虑到他们的油耗只有各自燃油版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有的还能给你办绿卡,你心里就平衡多了。
但是预算够的话请直接上四驱!为什么?结合我们的油耗测试和加速测试结果,双电机四驱动力比两驱强很多,加速性能大幅提升,但能耗并没有高多少。所以对于那些20万元价位以上提供四驱版本的车型,选择四驱还是比较值得的。六款车中,摩卡和GS8有四驱版,唐DM-p的四驱版也即将上市。
6噪音/振动测试回到顶部噪音测试。我看过能耗数据和性能。我们来看看他们的NVH表现。
我们测试了四种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值。
停车+熄火,看看车辆静止时隔音工程做的好不好。
停机+怠速,看干预后发动机是否有噪音。
60速+纯电动模式,看看车开起来后风噪和胎噪是怎么隔离的。
60转速+地板油,看日常行驶中发动机满负荷运转时的噪音水平。
四项测试中,星月L的噪音值最低,其他五款车表现不一。瑞虎8 PLUS和长安UNI-K在停车和关闭发动机时,对车外环境噪音的隔离能力较弱。GS8的发动机在原地怠速时最兴奋。
行驶后,长安UNI -K在纯电动模式下的安静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当地板油完全输出时,瑞虎8 PLUS的发动机声音最大。
可以发现,隔音性能最好的明星,各种配置都有。所以只要我们肯在隔音上花钱,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隔音性能直接关系到配置的豪华程度。
振动测试影响混合动力汽车的NVH性能,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涉及到发动机的时候,车内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振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平坦的机库地面上,车辆行驶的振动值仍然远远超出怠速状态,波动幅度较大,轮胎和悬挂也会影响测试结果。所以我们在静态下测试,结果更准确,更有可比性。
测量数据如上表所示。方向盘振幅上,六车成绩分为三个梯队,星月L和传祺GS8最好,都是0.025mm,打成平手;第二梯队的长安UNI-K和摩卡也得分相同。第三梯队是唐DM-i和瑞虎8 PLUS,成绩非常接近。
在中控台的振幅上,星月L和传祺GS8依然是振动控制最好的两个,在0.02mm以下..其他四款都在0.02以上,从低到高分别是唐DM-i、摩卡、瑞虎8 plus、长安UNI-K。
从整体数据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比如方向盘的震动幅度一般大于中控台;两个非混装机组的振动值比四个混装机组的振动值轻;而且越贵的车,振动值不一定越低。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表中最高值为0.040mm,实际振动幅度还是非常非常轻微的。
总计?除了见证这场精彩的比赛,不得不佩服中国车企的努力和进步。这一次随便挑的六款车,都有着堪比甚至优于日系二野的性能,更强的杀伤力在于其厚道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今天的国内混竞技场,其实是建立在两棵大树的树荫下,是丰田和本田两位混大师苦心经营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没有任何负担,我们走得更远。
全电动时代到来之前,是百花齐放的混时代。我很欣慰,在这个大时代,中国的品牌撑起了一片天空。
(图/文:陈伟?摄影:潘红军宋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