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剧的起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媒体密切相关,电视节目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费和娱乐方式。偶像剧最初只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省流行,后来在中国和东南亚打开了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客观的经济效益。爱看偶像剧的观众是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少年为主。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迷恋偶像剧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偶像剧是青少年的专利也不一定,因为即使是三十多岁的女士也渴望偶像剧,陶醉于它的浪漫情境。偶像剧既满足了人们对梦想的期待,又在剧情上引导观众从现实中残缺。
早期的偶像剧——日剧,在台湾省已有多年,但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又一部偶像剧的拍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趋势?
这大概要从日本漫画改编的标志性的《流星花园》说起。流星花园在漫画市场有很高的人气。此外,一批由青春校园剧《麻辣鲜师》偶像培养出来的新生代演员投入到《流星花园》的演出中,以及媒体的炒作。一经播出,当然引起轰动,观众成功后成为热门话题,各大电视台不可能不跟进,所以偶像剧是不行的。
偶像剧标榜由偶像主演,故名“偶像剧”。但是偶像剧不仅仅是偶像,外表也很帅。如果不是,它们怎么会在青少年中流行?偶像剧之所以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给人一种“奇特的美感”:年轻漂亮的演员,轻快浪漫的心情,永恒的爱情,时尚的服装和风景,它让人以一种全新的心情重新认识城市生活。偶像剧表现的是年轻人关心的事情和现代人的生活。他们不只是为了爱情而活,在大企业、大财团中打拼,而是真正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大家关心的事情。
自从《流星花园》一炮而红,偶像剧就取代了花系列的“师奶剧”。偶像剧也给观众提供了另一种不同于地方剧和古装剧的选择,也给了剧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隔几年就翻拍旧剧本,可以给编剧更大的发展空间,给新人演员表演的机会。
二、偶像剧的意义和起源
含义:
什么是偶像剧?只是一种电视剧题材,以年轻人的友情和爱情为主线,融合了青春和时尚。它们大多以青春气息和对年轻人心理、成长的细致刻画吸引大众,制作精良,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传递准确,情节紧凑,画面精美,音乐优美,甚至有些处理都是卡通式的。
产地:
自中国大陆引进原创历史古装剧后,港演绎古装剧、后现代武侠剧相继出现。此外,本质上并未脱离传统家庭伦理和爱情线的韩剧,以精湛的创作表现和现代韩味,完全取代了之前的八点时尚剧和花系列剧系列。这部以电影创作拍摄、聚焦都市青年男女爱情的日本偶像剧,完全填补了过去国内市场对年轻观众的空白。直到今天,台湾省的杰出代表剧种是地方戏。
然而,两年前《流星花园》意外成功后,一部叫《偶像》的剧成为潮流。瞬间,一部可以与本土剧抗衡的剧已经成型,但这种趋势在制播系统标榜的“紧跟日本偶像剧”的短期策略下,很快就被毁了。
日本偶像剧原本是无线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推出的“潮流剧”。每部剧每周播出一集,一般是十二集,分三个月播出。之所以称之为“潮流剧”,是因为剧情中讨论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现代人面临的,剧中的人、事、地、物往往反映了当下流行的趋势。台湾省引进这类节目后,为了营销方便,改名为“偶像剧”,以“俊男美女”的偶像为称呼。
一般来说,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省的流行归因于文化上的接近。但如果研究偶像剧传入时台湾省的媒介生态和社会文化背景,就会发现文化相近并不是它在台湾省流行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台湾省和日本的历史渊源、经济、城市化对偶像剧的流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日本并没有“偶像剧”这个名称。台湾省目前流行的“偶像剧”,就是日本所谓的“潮流剧”。其主要目的是即时反映日本的社会问题,并为日本观众提供进一步反思的机会。而这些讨论社会问题的潮流剧,经过台湾省有线电视台和唱片公司的包装,成为主角崇拜和流行信息的最前沿参考指标。
三●偶像剧的流行
偶像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首先,偶像剧主要针对年轻观众。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年龄,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尽管有电子游戏机和电脑与之竞争,电视仍然是最重要的娱乐形式。反过来,青少年也是电视的主要观众。偶像剧拍摄精美,风格轻松。相比于传统的不太唯美、过于思想性、风格略显严肃的电视作品,偶像剧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偶像剧讲的是现代生活,以年轻人的爱情和工作为题材,非常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到非常亲切,容易引起兴趣。剧中人遇到的各种问题,正是青少年正在面临或者将要遇到的问题,他们也一定会愿意从中吸取教训。偶像剧最早在国外传播,反映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他们,年轻人可以了解现代主流城市同龄人的生活、行为和性格。同时,对处在快速国际化、现代化社会中的中国青年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他们的长辈是时代转型前的教育产物,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给年轻人任何建议自然更难。在这种情况下,有需要的年轻人自然会转向其他渠道求助,反映现代年轻人生活的偶像剧必然会受到欢迎。青少年生活阅历少,思想情感肤浅。他们很容易被光鲜亮丽的外表所吸引,喜欢形象出众、性格出众的人。这也是偶像剧的男女主角容易被年轻人狂热崇拜和模仿的原因。当然也反映了现代审美、价值观、传统的变异。可以说偶像剧的成功是特定观众和特定时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一个成功的方程式如下:
爱情+时代背景+主题意义+明星+行动=成功。
根据爱情偶像剧的特点,这部剧是结合以上方程式设计的:
爱情:
这部剧以爱情为线索,通过情侣们所牵挂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和现代中年人的爱情价值观和心态,非常吸引人。
(2)时代背景:
《摩登都市》的主题是你身边年轻人的故事。
(3)偶像:
将邀请大陆、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的著名演员演出,演员阵容强大。
(4)主题意义:
每部电影都探索了一种爱的概念,赢得了观众的关注。
(5)行动:
剧中穿插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描写,会有很多动态场景。简单来说,不仅有文艺剧,还有军旅剧,让剧情更加紧张活泼。
4 ●偶像剧对社会的影响
偶像剧对观众的心有多大影响?很多青少年争相模仿剧中的情节,甚至认为现实生活和剧中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生立志嫁入豪门,男生追求女生努力搞笑的浪漫招数,认为女生势利,只注重外表。这些偏见助长了整容的不正之风,让年轻人忘记了内在美远比外在美重要。看完偶像剧,一些年轻人成为偶像崇拜者。这些问题让家长很头疼,以为孩子不务正业才会迷恋偶像,加深两代人的代沟,贬低偶像剧。
偶像剧不仅影响了台省娱乐圈的生态,也影响了中国大陆青春偶像剧的拍摄潮流,还出现了大量新人入职,导致资深演员无戏可演的窘境。其实在日本,偶像剧的演员往往以资深演员为主角。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可以创造良好的收视率。新面孔虽然能带来新鲜感,但演技也要有一定水平。但台湾省偶像剧不同于日剧,它可以用某个青春偶像来召唤固定观众。台湾省的偶像剧需要时间,但观众不会给太多时间。不管是日剧还是韩剧,如果台湾省的偶像剧不能吸引这些重叠的观众,日剧和韩剧还是会遥遥领先。当然,收视率可能不会太差,但是一旦热度过了,就活不下去了。台湾省偶像剧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待成熟。如果不及时在主题内容和人物塑造上下功夫,克服盲目谈爱情的弱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快被观众冷落是必然的。
五●偶像剧的泡沫危机
自从《流星花园》风靡全台后,偶像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几年时间,偶像剧陆续开拍,比如《吐司人之吻》、《薰衣草》、《穷绅士》、《爱情白皮书》、《MVP情人》、《海豚湾情人》、《玫瑰之恋》。如果台湾省偶像剧产量过剩的趋势得不到改善,很难保证偶像剧不会成为昙花一现,消失在电视生态中!
危机一:偶像剧定义模糊狭隘。
什么是偶像剧?请偶像演就叫偶像剧,请新人演就叫偶像剧。台湾省偶像剧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好像请新人年轻人演就叫偶像剧。但是这样一部偶像剧的定义太模糊太狭隘了。《爱情白皮书》的导演杨达青曾经说过,“没有必要放偶像剧。现在台湾省的大众总认为偶像剧是一堆俊男美女组成的偶像剧。其实偶像剧对于演员的个人魅力很重要也是事实。把他解读成表面意思自然是好看,但这是唯一的办法吗?对于很多人来说,看自己偶像的作品是绝对自然的事情。这样的因素导致了制作单位在选角时自然会考虑这一点。可惜的是,除了演员本身,有没有把剧本身的基本素质考虑进去?也许很多时候这些因素都被放在了很靠后的位置。
危机二:演员演技普遍比较尴尬。
因为偶像剧都是找新面孔或者年轻人来演,一些当红的年轻偶像歌手,或者不知名的新面孔,或者脸蛋很好的歌手,或者电视剧里的新面孔,或者帅气的年轻DJ都被抓去跨线演偶像剧,比如F 4,WEWE,S.H.E,大s,范植伟,安布罗斯,陈怡蓉,张韶涵等等。
在众多新面孔中,虽然有一部分是有电影经验的老手,演技得心应手,但大部分都是没有或很少戏剧经验的新人,所以演技总是有点不足,演技生涩不自然,笑起来还可以,但感情戏就惨了,表现出来的感情深度总是不够,让人无法从心底感动。但值得讨论的是,一部分新人演员的演技进步很快,越来越能进入状态,所以总能越来越好,弥补了当初的不足。
综合来看,偶像剧的致命伤之一就是感情戏。感情戏想要淋漓尽致,却又不得不在明明不爱对方的情况下,表现出爱对方爱到骨子里的感觉。一个演技不好的演员,永远无法表现出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
演技好的演员总能带领观众进入剧情,剧情随着角色的情绪和经历而起伏,而演技差的只会让人觉得假做作,所以不仅要外表吸引人,还要有相当的内涵。
危机三:偶像剧泛滥。
从《流星花园》开始,偶像剧陆续上映,但短短一年时间,能上映二三十部偶像剧。你可以想象一下电视公司或者传播公司是怎么抢着拍偶像剧的,其内容和质量可想而知。二三十部偶像剧里,你用手指头就能数出来,除了《流星花园》。比如《流星花园》的拍摄还是很有质感的,剧情、选角、配乐等。都和日剧一个味道。虽然台湾省人演日本人有些格格不入,但也不能否认这部剧的本意,但是接下来的剧呢?《敬酒人之吻》走出了台湾省偶像剧的独特风格,值得称道,但其他偶像剧却未能看清真相。剧不仅需要俊男美女,更需要这些俊男美女的演技和幕后制作单位的努力。否则不要只怪网络上的恶意指责和批评,有时候他们说的也是真的。
还记得魏约翰“花系列”创下的长红纪录吗?《花儿系列》在正式落下帷幕之前,已经制作播出了十四年。为什么「花系列」能流行十几年?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每部剧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才被允许上映的。毕竟从制片人、导演、剧本到演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准备和详细讨论。一部剧要成功,很重要。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现在的潮流而拍偶像剧,这部剧不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如果本土偶像剧不能从戏剧的基本本质出发,只注重用表面的东西吸引观众,观众很快就会认清事实,选择把手中的遥控器转向其他节目。
危机四:题材狭窄,毫无意义
看过日剧的人都知道,日本偶像剧题材丰富,有兄弟姐妹之恋,有师生恋等等。还有律师、法官、理发师、空乘、教师、厨师等职业剧;另外还有一些言情片。日本偶像梦幻,现实,有社会陌生感。日剧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平常但耐人寻味的剧情走向。剧中演员的台词总能引起观众的“我也是”。但是,这是台湾省偶像剧没有达到的境界。
《敬酒人之吻》《来我家吧》导演钮承泽曾表示,台省一些偶像剧的剧情张力不够。日本优质剧不仅剧情优秀,情节奇幻,情感真实,这些都是日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流星花园》的导演蔡岳勋也表示,美丽的场景和演员只是偶像剧的两个要素。想要被关注,还是要有扎实的内容和主题。
有人说台湾省偶像剧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总是“莫名其妙,太梦幻”。剧情不够扎实,没有明确的主题。看完了整部剧,还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因为场景美,主角美。这些评论指出,台湾省偶像剧的致命伤是剧情过于铺张,主题不够明确。其实偶像剧不一定要以爱情为基础,也不一定要如梦似幻。主旨明确,情节足够紧张,内容扎实,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都能引起感慨!
未来偶像剧的六种可能趋势
在这一波偶像剧热潮下,居廉的生态得到了重构,并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只希望这一波热潮能逐渐推动更多本土剧的精品化,进而将本土漫画从现在的日本漫画改编成自制偶像剧,从而带动更多台湾省的漫画创作和人才培养。不是咻的一声凭空消失,而是像蛋塔一样发热过去!
七●结论
偶像剧在台湾省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国人面前的时候,它那时尚的俊男美女,高贵的汽车豪华的房子,曲折缠绵的爱情,确实让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耳目一新,神往不已。然而,随着偶像剧在荧屏上的日益增多,尤其是日本、韩国原版偶像剧的引进,如今的电视观众对偶像剧的态度早已从好奇、新奇、一睹为快。这时,偶像剧华丽外表下掩盖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在待人接物上,偶像剧里的大部分俊男美女都有一种不可忽视的隐藏的“傲慢”和“偏见”。
可能有人会觉得,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对“傲慢”和“偏见”的影响应该不大,不必太在意,会被原谅。但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偶像剧是否表达了这些“傲慢”和“偏见”,而在于它是如何表达这些“傲慢”和“偏见”的,以及导演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持什么态度,是刻意的欣赏还是善意的批评。遗憾的是,大多数青春偶像剧导演都有一种隐藏的“傲慢”和“偏见”
现在偶像剧的主角越来越嚣张了。要么今天引入新的东西,要么明天实现新的东西。而且新招势必震惊世界,引来众多对手,而主角不变,固执己见;新的成就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可以给原来的对手一个响亮的耳光来证明他们的短视,从而反证英雄的远见...
如果说早期的青春偶像剧大多聚焦于刻骨铭心的爱情,那么现在的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关注爱情以外的东西,而且这种关注很多是带着有色眼镜进行的。换句话说,在青春偶像剧的柔情下,赤裸裸的“偏见”已经从舞台飘到了餐桌上。有人把偶像剧比作现代都市童话,应该少一些世俗,多一些艺术。试想一下:如果“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关系一会儿遇到学术问题,一会儿遇到事业问题,那就扫兴了。当然,这些赤裸裸的“偏见”都是人为设置的。在偶像剧导演看来,可能是为了制造矛盾,制造冲突,让剧情更好看。但是实际效果会怎样呢?或许,在大众的视角下,通过反复加强对这些爱情之外的矛盾冲突的渲染,剧情是有的,但偶像剧的美好可能已经没有了。
一句话,如果今天偶像剧的主角没有那种嚣张跋扈的气焰,没有那种我行我素的固执,或许可以称之为没有性格。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对这种赤裸裸的“傲慢”是否站得住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