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与特斯拉的差距是近还是远?

这个星期,当我们为iPhone工作的时候?12重拾iPhone?在4的边框设计令人厌烦的时候,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毫无疑问地更名为“美国制造”。

你在线吗?Q3?在该季度,特斯拉破纪录的生产和交付量不仅使其总收入和汽车销售收入创下新高,还使汽车业务的利润更高?21.05?十亿美元。与此同时,特斯拉也创下了历史新高?23.5%?整体毛利率和?27.7%?汽车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较高的整体毛利率和整车毛利率仍是基于Q3同比降低的车辆平均销售价格。这样看来,我相信各大车企在Model上都在给特斯拉打工?3/Y?车在越来越强大的成本控制下瑟瑟发抖。

这样看来,虽然特斯拉近期频繁降价的消息备受争议,但特斯拉的创新和降价似乎比苹果将十年前的设计用在新iPhone上的举动更“合乎逻辑”,价格也没有下降多少。

然而,与其说特斯拉的Q3财报数据让各大车企“羡慕嫉妒恨”,不如说现在特斯拉在制造各个环节的垂直整合能力让他们感到“绝望的差距”。

“我们?造的?那个?机器?那个?造的?那个?机器?那个?造的?那个?机。”(我们生产了制造汽车的机器)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这样说。

虽然读书很尴尬,但特斯拉的工厂确实已经成为了暂时无人能逾越的“行业壁垒”。通过垂直整合,特斯拉将一系列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对于之前一直采用“供应商造车”模式的传统车企来说,即使很难赶上,也急需一个教训。

比如最近宝马集团正式投产的FIZ?北R&D中心不仅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R&D网络的新核心,也是宝马有意打造的新“护城河”。

据官方称,这个拥有65,438+000个测试台和200个实验室的R&D中心可以为4,800名汽车R&D人员创建一个创新平台。未来,宝马新车的软硬件将由此“诞生”,进一步助推宝马的数字化转型。

不过,马斯克希望特斯拉在制造业尽量垂直整合的做法是否明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各大传统车企还是希望通过“整合连横”来规划未来。

近日,丰田决定向其在华合资伙伴广汽集团提供“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是丰田首次向海外企业提供核心混合动力技术。

虽然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只是丰田在其混动技术专利过了保护期后的一次“顺水人情”,但我们应该洞察一下为什么转让对象是广汽。丰田想“交换”什么?

其实广汽新能源AION应用的更早?广汽丰田iA5整体技术的背后,其实是丰田对广汽新能源纯电动技术的认可。

与此同时,近期广汽新能源即将独立的消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有投资者甚至指出,如果广汽新能源独立上市,将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总而言之,广汽在纯电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专属平台,可能是丰田最梦寐以求的关键。大众MEB平台相关的电动车即将上市,估计丰田的e-TNGA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很长时间。看到国产特斯拉在中国的攻势如此猛烈,丰田肯定开始着急了。

目前,虽然各大车企对汽车行业未来技术趋势的争夺日趋激烈,但特斯拉在短短十年内成为未来汽车制造的“明星代表”,显然有业界应该更加理性和深入思考的地方。

或者说,未来“量产”这个词会被重新定义。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