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取得了什么成就?

姓名:吕克·贝松。

英文名:吕克·贝松

出生地:法国巴黎

生日:1959三月18

职业: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吕克·贝松于0959年3月65438日出生于巴黎。他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潜水员和航海家。但17岁时的一次跳水事故,打破了他儿时的梦想。贝松很快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立志做电影制作人,19岁来到洛杉矶,学了三个月电影制作。并开始拍摄一些实验短片。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一战》问世。这部获奖的无声科幻电影,黑白宽银幕,据说是23岁时用3法郎6个苏拍的。吕克·贝松(Luc besson)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你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你仍然可以拍出独一无二的电影。正因为如此,贝松一度被视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先驱,不管他喜不喜欢。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赢得了国内外的声誉。虽然法国塞萨尔奖在只把“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颁给《碧海蓝天》时有点小气,但贝松公开表示,这部电影是他导演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相机捕捉到童年时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终葬身大海。更准确地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不就是贝松理想的化身吗?

上世纪80年代,法国出现了所谓的BBC青年导演,也就是贝尼克斯、贝松和卡拉克斯(Besson,Carax)三位新锐导演,他们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但他们最大的相同点是对蓝色莫名的偏爱。从贝内克斯1980拍摄的电影《女歌手》来看,蓝色充满了银色的倾慕,而卡拉卡斯拍摄的是卑微的血统。贝松的《碧海蓝天》从题目到内容都是蓝色调。贝松对大海的向往和苦心营造的浪漫情怀自然无与伦比,他精彩的水下摄影或许也让《钢琴课》和《泰丹尼克》的导演受益匪浅。

《尼基塔》和《黑仔·莱昂》是吕克·贝松从艺术电影到商业电影的成功转型。《尼基塔》讲述了一个暴力集团的女性成员如何转变为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故事。她作为特工杀手的身份和她内心深处的爱和人性的萌发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而黑仔·莱昂则讲述了一个渴望善良的杀手和一个渴望邪恶复仇的女孩之间的故事。这部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商业电影至今仍是全世界电影学生的榜样,很多细节,比如里昂身边的绿植,以及精彩的对白“记住永远不要杀害妇孺”,都让人难以忘怀。光是那种绿色植物就超出了好莱坞编剧的想象。《黑仔·莱昂》获得塞萨尔奖最佳影片奖,贝松获得最佳导演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电影的繁荣将法国商业电影推向了尴尬的境地。在法国之外,拍艺术片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你要面对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国,就不一样了。如果一个电影艺术家想拍出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片,似乎需要更多的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错误”的导演。

80年代中期,贝松在拍摄了《地铁》和《碧海蓝天》等艺术电影后,被法国评论界称为有前途的青年导演。20世纪90年代,贝松在拍摄了《莱昂·黑仔》和《第五元素》后遭到了法国电影理论家的鄙视。第五元素(1997)全球盈利2.7亿美元,位列当年世界电影第三。无论影评人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它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和时空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点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人文内涵。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国电影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导演。虽然《第五元素》的商业成功让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高蒙的营业额翻了一番,但贝松在中国却经常被描述成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教材。为此,抑郁的贝松经常漂洋过海到好莱坞寻找知音。电影《第五元素》融合了科幻、冒险、打斗。这是欧洲第一部耗资近1亿美元的英语对话电影。显示了法国电影人复兴本国和欧洲电影工业的决心和勇气。该片获得1997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奖。这个真实的故事最初是由吕克·贝松在16岁时构思的,当时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刚刚上映。很明显,

20年后,贝松仍然痴迷于他童年的想法。经过20年的策划,剧本具备了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元素。尽管有评论认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国未来主义的闹剧,而且只是很好的视觉效果,但当1997作为开幕影片在第50届夏延电影节开幕式上放映时,这部代表23世纪人类未来的科幻电影仍然引起了轰动。影片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主人公驾驶着他那辆抵抗地心引力的黄色出租车在纽约市上空飞行,丝毫不逊色于卢卡斯的星际飞船。看着《星球大战》长大的贝松,20年后终于和卢卡斯站在了一起。

早在《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就表现出对大制作、大场面的迷恋和追求。从《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开始,贝松与自己曾经所属的电影形式渐行渐远,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不仅在体裁上玩花样,制作成本也在不断升级,这可能是贝松在自己国家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这时,好莱坞开始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吴宇森和吕克·贝松成为其首选。贝松的法式浪漫风格,吴宇森的东方英雄情结,都被好莱坞忽视和模仿。贝松最后用《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证明娱乐大片不是好莱坞的专利。法国人不仅能拍低成本、小规模的艺术电影,还能拍出在全世界都有利可图的商业大片。一个法国人可以在美国领土上“与他们竞争”。今天的贝松似乎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他当成和斯皮尔伯格同类型的商业电影导演,但我不知道贝松能走到今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作为第一部高成本的欧洲电影,第五元素1997暑期档在影院上映时,票房一开始并不乐观,习惯看艺术片的法国观众和受好莱坞商业大片影响的美国观众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影评人的反应也是贬低大儿子,电影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其高达6543.8亿美元的巨额成本。但是奇迹发生了。第五元素实际上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预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西方几个主要国家广泛放映。这部电影大赚了一笔,但评论界对贝松和这部电影仍然保持低调。

吕克·贝松并没有因为这些评论而动摇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想拍一部让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叫好的电影。他的《圣女贞德》选取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国际的恰当交融,拍摄结束后受到了人群的好评。圣女贞德是法国人眼中的女神。她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关于圣女贞德的作品数不胜数,但电影史上值得留下的只有三部。分别是:德雷耶导演的《圣女贞德的激情》,为无声电影时代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号;布莱森导演的《圣女贞德的激情》极其忠实于宗教情节和原始审判材料:吕克·贝松花了三年时间拍摄的史诗大片《圣女贞德》。

布莱森的《圣女贞德之火》只是截取了一段圣女贞德被审判并上火刑柱的历史事实,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仰和历史的真实瞬间。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展现了英法百年战争的波澜壮阔以及贞德作为一个女孩和一名法国士兵的浪漫情怀。和布莱森一样,吕克和贝松也是中国电影界孤独的探索者。也许这是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法国导演唯一的相似之处。也许正是这种唯一的相似性,让他们也更喜欢圣女贞德这种历史人物,只是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不同罢了。在吕克·贝松的导演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贝松对圣女贞德的评价:圣女贞德是我们的祖先,她在信仰与纯真之间所捕捉到的东西,在她那个时代丢失了,就像我们在自己那个时代丢失的东西一样。"贝松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他对这段历史的独特思考:"人类的思想是否一定要遵循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

吕克·贝松,一个孤独的电影探索者,即使在他的商业大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历史和人生的终极理解,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国军人的心路历程。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黑仔·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我们都会觉得这就是吕克·贝松。